慝

慝是一個漢字,基本意思是,隱藏,把心隱藏起來,存有邪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慝
  • 拼音:tè
  • 部首:心
  • 部外筆畫:10
  • 總筆畫:14
  • 五筆86:AADN
  • 五筆98:AADN
  • 倉頡:SRP
  • 筆順編號:11221325154544
  • 四角號碼:71331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615D
用法出處及含義,名詞,動詞,詳細解釋,古籍解釋,

用法出處及含義

名詞

(會意。從匿,從心。匿(nì),隱藏。把心隱藏起來,存有邪念。本義:邪惡,惡念
同本義 [wickendness]
崇讒慝也。——《爾雅》。釋文:“慝,言隱匿其情以飾非。”
軍慝。——《周禮·環人》。註:“慝,陰奸也。”
於是展氏有隱慝焉。——《左傳·僖公十五年》。註:“陰惡,非法所得。”
日入慝作。——《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註:“奸惡也。”
匡邦國而觀其慝。——《周禮·匡人》。註:“奸偽之惡也。”
於父母,負罪引慝。——《書·大禹謨》。註:“咎惡。”
天子端然少旁求股肱耳目皆奸慝。——唐·劉叉《雪車》
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史記》《五帝本紀
又如:慝人(邪惡的人);慝作(奸惡之人乘機而起);慝偽奸偽);慝禮(不正之禮)
災害 [calamity]
以伏蠱慝。——《國語》
惡人;壞人 [villain]
如此,則國平而民無慝矣。——《管子》
陰氣 [overcast]
唯正月之朔,慝未作。——《左傳》註:“慝,陰氣也。”疏:“人情愛陽而惡陰,故謂陰為慝。”
瘴氣蠱毒之類 [miasma]
道地慝。——《周禮·土訓》。註:“地慝,若障蠱然也。”司農註:“地所生惡物害人者。若虺蝮之屬。”
禁諱的語言 [tabooed words]
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周禮》。鄭玄註:“方慝,四方言語所惡也。”
差錯 [mistake]
過慝之度。——《國語》

動詞

變更,差錯。通“忒” [change]
死矢靡慝。——《詩·鄘風·伯舟》
豈曰不極?伊胡為慝!——《詩·大雅·瞻昂
有過慝之度。——《國語·周語下》
人用側頗辟,民用僭慝。——《漢書·王嘉傳》。顏師古云:“慝,惡也。”
通“匿”。隱藏 [hide]
隱慝良道,而不相教誨。——《墨子·尚賢下》
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漢書·五行志下之下》

詳細解釋

(一)tè
①惡,邪惡。《三國志·武帝紀》:“吏無苛政,民無懷惹。”
②惡人,壞人。《管子·君臣下》:“如此,則國平而民無惹矣。”
③災害,禍患。《齊民要術·雜說》:“芒種節後,陽氣始虧,陰惹將萌。”
④陰氣。《左傳·莊公二十五年》:“唯正月之朔,惹未作。”
⑤瘴氣蠱毒之類。《周禮·地官》:“道地惹,以辨地物而原其生。”
⑥禁諱的語言。《周禮·地官》:“掌道方惹,以詔辟忌,以知地俗。”
⑦通“忒“。1.改變,更改。《詩·柏舟》:“之死誓靡慝。”2.差錯。《國語·周語下》:“有過慝之度。”
(二)nì
隱瞞實情掩蓋過錯。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他德切《集韻》惕得切,𠀤音忒。《廣韻》慝,惡也。《書·畢命》旌別淑慝。
穢也。《禮·樂記》世亂,則禮慝而樂淫。
邪也。《詩·鄘風》之死矢靡慝。
隱惡也。《書·周官篇》司𡨥詰奸慝。
地慝,若瘴蠱也。《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晉語》宵靜女德,以伏蠱慝。
方慝也。《周禮·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注》方慝,四方言語所惡也。
仄慝也。《前漢·五行志》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孟康曰》仄慝者,月行遲在日後,當沒而更見也。
《集韻》昵力切,音匿。隱情飾非曰慝。 從匿從心,蓋惡之慝於心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