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印居士

慕印居士,姓張,名秉全,字顯灝,浙江鄞縣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秉全
  • 別稱:慕印居士
  • 字號:顯灝
  • 所處時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鄞縣
  • 主要作品:《妙法蓮華經題解》、《法華經大意》《遺教三經略解》
簡介,學習,

簡介

姓張,名秉全,字顯灝,浙江鄞縣人。慕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之碩德高風,故取以為號。出生於一個中產家庭,父親從事商業。幼年在私立國小接受啟蒙教育。1945年9月,年十四,考入寧波江北岸浙東中學讀書。1948年10月,時年十八,正在讀高中一年級時,因患重病輟學,藥石罔效,頓悟人生無常。正當消極悲觀之時,因緣際會,有幸獲睹《印光法師文鈔》,於是大啟信心,歸依三寶。每日茹素念佛,求生西方。未及半載,病漸痊可,竟告勿藥。深感佛恩難報,遂萌出世之志,徑投寧波市南門觀宗寺禮上根下慧老和尚求出家。然而家中父母竭力反對,被強拽歸家。第一次出家不成。又經半載,不肯就範,堅決要求出家。雙親無奈,只得由其。1949年10月,第二次重入觀宗寺,作了沙彌,法名本智,時年一十九歲,、師根慧老和尚命其在觀宗學社學台宗教理。由於是學生出身,古文功底較好,通過筆試,直接進入正科班學習。

學習

學習課程佛學方面有《法華會義》、《大乘止觀》《相宗八要》《中國佛教史》等課程。文化知識課方面有《論語》、《孟子》《古文觀止》等,《法華會義》由學社主講誠一法師擔任,《大乘止觀》、《相宗八要》,則由張聖慧女居士講授。文化課亦由張擔任之。後出家為尼,亦禮上根下慧老和尚為師。1950年與其同在在觀宗受具足戒。與她既有師生之誼,又是法門昆季,關係密切。《中國佛教史》則由著名文僧寒葉法師講授。1952年師圓寂,痛失所依。不足二載,時局嬗變,寺院佛事禁行,經濟來源斷絕,僧人不得不從事生產勞動,謀自食其力。因體質文弱,不會體力勞動,進退維谷,困苦不堪。1954年4月,無奈返了初服,重又踏入社會。斯乃業障使然,生不逢辰,違背初心,夫復何言。前塵影事,何堪回首。直至1991年9月退休,應寧波市佛協會長、七塔禪寺住持月西大和尚之聘,擔任記室。筆墨之暇,則在藏經樓,任安心閱藏,有暇閱讀了晉、唐二譯《華嚴》、南北二本《涅槃》,及卷帙浩繁《大智度論》和《永明宗鏡錄》。對《首楞嚴經》用力尤勤,如真鑒之《楞嚴正胍》、通理之《楞嚴指掌疏》、智旭之《佛頂文句》三大家,粗閱一遍後,再加精讀,並作筆記或輯要以備覽。又涉獵性相二宗重要典籍,如法藏之《大乘起信論義記》,智旭之《起信論裂網疏》,《相宗八要直解》等。此外,憨山《夢遊集》、藕益《靈峰宗論》二書,尤所愛讀。1993年2月,月西大和尚逝後,仍在七塔禪寺服務。一晃十多年,一直蟄居在藏經樓閱經。寧波佛教居士林成立後,1994年應居士林之聘,任青年學佛組指導老師,每星期六晚上為他們講課,先後講授了藕益《彌陀要解》、《天親菩薩往生論》、《大乘百法明門論》等,以及每星期日上午一次,向廣大信眾宣講佛法,十五年來,未嘗間斷。所講經文有:《佛說阿彌陀經》、《心經》、《金剛經》、《大乘無量壽經》、《普賢行願品》、《觀音普門品》《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等。2002年10月曾應天台山萬年寺佛學院之邀,分別為正科班、研究生班講授《始終心要》、《天台傳佛心印記》,又於2003年7月往寧海為慈雲佛學院尼眾講過藕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至於所撰宏法文稿,大都在各地佛刊上發表過,如《廣東佛教》曾發表過、《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海佛教》發表過《台宗與淨土》《十六觀頌》等。《浙江佛教》發表過《四教儀集注與蒙潤大師》、《略述台宗五悔》、《略述台宗十乘觀法》、《聲聞與四諦法門》、《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淺釋》等。由於其乃台宗後裔故對《台州佛教》有特殊感情,所撰文稿寄往該刊最多,有時,幾乎期期有其文連載。主要有《妙法蓮華經題解》、《法華經大意》《遺教三經略解》《天台宗列祖傳》《略釋五時八教及其判教套用》《三千有門頌淺釋》永嘉大師證道歌簡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解》《徹悟禪師念佛伽陀教義百偈摸象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