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成分(components of attitude),構成態度心理結構的因素。一般認為,分析態度要涉及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個維度。參見“態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態度成分
- 類別:心理學
態度成分(components of attitude),構成態度心理結構的因素。一般認為,分析態度要涉及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個維度。參見“態度”。
態度成分(components of attitude),構成態度心理結構的因素。一般認為,分析態度要涉及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個維度。參見“態度”。...
ABC態度模型是消費者行為學當中一個關於態度的理論模型。該模型認為,態度是由感情(affect)、行為反應傾向(behavior tendency)和認知(cognition)三種成分組成。基本概念 感情是指消費者對態度對象的感覺。行為包括人們想要對某一態度採取的行動的意向,但意向不一定會發生實際行動。認知是指消費者對一個態度對象所...
情感成分是指學生伴隨認知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如對學習的 喜歡或厭惡等,由於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態度的核心。行為意向成分是指學 生對學習的反應傾向,即行為的準備狀態,準備對學習作出某種反應。一般說來,學習態度的上述三種成分是 相互協調一致的。主要影響 調節 學習態度對學習...
態度理論是指關於態度的形成、轉變與測量的理論。該理論認為,態度是個體對某一類社會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其成分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具有社會性(並非與生俱有)、相對性(主體與客體的相對關係)、協調性(認識、情感、行為傾向的協調)、穩定性(一旦形成不輕易改變)、間接性(行為傾向並非行為本身)。在...
認知成分 認知因素就是指個人對態度對象帶有評價意義的敘述。敘述的內容包括個人對態度對象的認識、理解、相信、懷疑以及贊成或反對等。情感成分 情感因素就是指個人對態度對象的情感體驗,如尊敬——蔑視,同情——冷漠,喜歡——厭惡等。行為意向成分 意向因素就是指個人對態度對象的反應傾向或行為的準備狀態,也就是...
工作態度是對工作所持有的評價與行為傾向,包括工作的認真度、責任度、努力程度等。由於這些因素較為抽象,因此通常只能通過主觀性評價來考評。三種成分 工作態度是人們對於工作各個方面的心理傾向,也包括以下三種成分。對工作的認識和了解,與工作態度的認知成分相聯繫;工作的積極性與工作態度的行為成分密切有關;工作...
認知成分是主體對態度對象的認識和評價,是人對於對象的思想、信念及其知識的總和。情感性成分是主體對態度對象的情緒的或情感性體驗。行為傾向成分是主體對態度對象向外顯示的準備狀態和持續狀態。這三種成分各有自己的特點,認知成分是態度的基礎,其他兩種成分是對態度對象的了解、判斷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情感性成分對...
與其他政治心理構成要素相比較,政治態度有著自己的特點:其一,政治態度是特殊的心理要素。它不是心理反應的本身,而是對心理反應的一種規定。政治態度是由政治認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動機成分構成的。這三種成分的不同組合和配置便構成了政治態度的不同內容,例如政治認知和政治情感相結合而形成 的政治價值傾向,...
對性行為傾向有重要影響,因此,性情感成分的好壞,可以左右性態度是否堅定和持久。性行為傾向是人對性行為的期待和意向。性態度中的性行為傾向,是人對性行為的期待、要求和意向,它不是性行為本身,但具有較強的情境性特點,易受環境等因素的干擾,也受個體心境的制約。此外,性態度的個體差異是比較明顯。
品牌態度包括認知、情感、行為傾向三種成分。認知成分是消費者對品牌的有關要素(尤其是感知質量)的評價,是消費者的品牌知識、對品牌的信念和印象的總和,是品牌態度的有意識思考的部分。情感成分是情緒以及喜歡與否的感覺,並不總以客觀事實為基礎。行為成分是消費者行為的準備狀態,表現為對品牌的趨避反應,是消費者...
學校態度是指學生對其學校及與學校相關的經歷的情感(如喜愛、滿意、讚賞等) 和看法。可以區分為對學校、對教師、對課程和對班級的四種情感成分。積極的學校態度能增進學生的成就,並促使其達到教育目標。該領域主要有三項研究。第一,研究對學校的態度。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包括:(1)態度量表和投射技術等;(2)...
句子裡的某個實詞或短語,跟它前後別的詞語沒有結構關係,不互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這就是獨立語。它的位置較為靈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1、插入語:插入語的作用是使句子嚴密化,補足句意,包括說話者對話語的態度,或引起聽話者的注意。例如:用“毫無疑問、不可否認、不用說、十分...
認知成分是指的是個體對態度對象的想法,包括了解的事實、掌握的知識以及持有的信念等。上面提到的態度的三個成分之間並不總是存在高相關,因此有必要予以同時考慮。以伊萬對安全性行為的態度為例。態度的焦點是態度對象,在這個例子中是安全套的使用問題。測量態度的典型做法是直接問他有關安全性行為的問題,比如:“...
核心成分:柑桔、陳皮、海鹽 大利-雪梨海底椰 規格:380ml/瓶 核心成分:雪梨、海底椰 草本植物飲品 大順-夏枯草橘紅 規格:380ml/瓶 核心成分:夏枯草、橘紅、羅漢果、菊花、甘草 品牌文化 混在一起,“態”不一樣 真實態度:捨得放原料,才有好味道 輕鬆態度:0脂肪,真低卡 快樂態度:混搭宇宙玄學,解鎖快樂...
1、情感成分是指消費者個體對一定對象的情感體驗,包括對人或物的評價、愛好和情緒反應。一些消費者對客觀外界事物評價的尺度以情感強度為中心,情感好或強烈時,對其的評價、態度就可能好,之就可能差。例如遠離家鄉的人看見家鄉來的商品就會倍感親切,把思鄉之情轉移到家鄉的產品上來,故非得買一點嘗嘗不可。一個...
態度的測評,即對人們的外顯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並據此進行間接推斷的過程。態度測評的方法有許多種,比較成熟的技術是量表法,包括等距量表、總加量表、語義分化量表和量表圖分析。問卷法(自我報告法)、投射法(測驗法)、行為觀察法和生理反應法也被用於測量態度系統的部分成分。摘要 態度是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的內...
偏見是對某一個人或團體所持有的一種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極否定的態度,由於偏見是社會生活中的一種獨特的態度,因而也包括態度的三個主要成分即情感、認知、意向。產生原因 (一)社會群體間的利害衝突 (二)社會化 (三)個體的人格和心理因素。產生的後果 偏見會給社會生活的協調和諧造成破壞性的後果,而在社會...
有學者認為,情感承諾是對待組織的態度成分,是體現該概念內涵的指標;而持續承諾和規範承諾屬於行為範疇,可有效地預測員工的離職行為。發展歷史 組織承諾這一概念最早是由Becker(1960)提出。他將承諾定義為由單方投入(side— bet)產生的維持“活動一致性”的傾向。在組織中,這種單方投入可以指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如:...
偏見是對某一個人或團體所持有的一種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極否定的態度。由於偏見是社會生活中的一種獨特的態度,因而也包括態度的三個成分:認知、情感和意向。其與態度的認知成分相對應的是刻板印象(stereotype),它代表著人們對其他團體的成員所持的共有信念。偏見(prejudice)則是與情感要素相聯繫的傾向性,它...
態度(Attitude)是關於客觀事物、人物和事件的評價性陳述,它反映了一個人對某一對象的內心感受,廣義的態度由3部分組成: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工作態度是指員工持有的對自身工作的積極的和消極的評價,並在評價的基礎上所表現的行為意向。本文所研究的工作態度包括了3個方面: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
在態度的認知中也會出現互相矛盾的知識和觀念。如有些人認為抽菸可以使精神獲得放鬆,而同時知道吸菸危害健康。人對某事物的態度取決於這個認知叢中的正負關係的總和及綜合。與態度認知成分的複雜性相反,態度的感情成分往往具有簡單性,它通常表現為喜歡或不喜歡,贊成或不贊成,並影響著行為的一般趨向。
情感認知協調論(affective cognitive consistancytheory)亦稱“結構理論”。態度改變理論。羅森伯格提出。根據情感和認知兩種成分,將態度概念化,認為兩者的關係是一方面的變化影響另一方面。人們在對物體的信念和情感之間尋求協調或一致,態度的改變或是取決於情感的改變,或是取決於信念的改變。態度由情感和認知成分組成。
個體的目標行為不僅是由人的動機決定的,同時還包含著個人態度的意向成分。態度的意向成分決定著個人對態度對象行為傾向,對目標行為起著準備作用。態度和行為雖然不是一對一的關係,但是態度對行為的影響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另外,目標行為的改變,還要受到人們習慣的影響,所以,個體目標行為的改變一般實更困難些。第...
政治立場,觀察和處理問題時,對待社會政治生活、社會政治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的根本態度。定義 所謂立場,是一個人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所處的根本地位和所持的根本態度。解釋 它是一個人的信念、態度、行為的綜合表現,是這三種成分的有機統一,是觀念系統發展的較高階段,又兼有實踐的特徵。立場一旦形成,對個人的...
情緒是以主體的需要、願望等傾向為中介的一種心理現象。情緒具有獨特的生理喚醒、主觀體驗和外部表現三種成分。符合主體的需要和願望,會引起積極的、肯定的情緒,相反就會引起消極的、否定的情緒。主觀體驗是個體對不同情緒狀態的自我感受。每種情緒有不同的主觀體驗,它們代表了人的不同感受,如快樂還是痛苦等,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