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相關簡介,危害症狀,病原形態,浸染循環,發病因素,防治方法,
相關簡介
報檢名稱:慈菇
報檢類型:病害
檢測認定:慈菇黑粉病
中文名稱:慈菇黑粉病
中文別名:慈菇皰皰病、慈菇火腫病
病原中文名稱:慈菇虛球黑粉菌
病原拉丁學名:Doassansiopsis horiana (P.henn.)Shen.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寄主:慈菇
地理分布:全國各地
防治指標:不詳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危害地位:慈菇上發生的病害種類不多,但黑粉病發生卻相當普遍而嚴重,它還和褐斑病混和發生,加重了對慈菇的危害。如果葉片上發病率為60%以上時,可導致慈菇減產20%~30%左右。
危害症狀
葉柄受害,初期葉柄上病斑為褪綠圓形小點,發展成橢圓形瘤狀突起,上面有數條縱溝或產生黑色條斑;後期呈枯黃色,表皮破裂後散發出黑粉孢子團,嚴重時葉柄常會折斷。
花器受害,子房變成黑褐色。
球莖受害,其基部全被黑色孢子團所取代,球莖變小,常造成莖皮開裂,不能食用。
病原形態
慈菇虛球黑粉菌,屬真菌界、擔子菌門、冬孢菌綱、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虛球黑粉菌屬真菌。冬孢子球排列一層,呈球形至不規則圓形,淡褐色至褐色,80~230μm×126~182μm,孢子團外層和中心為不孕細胞,中間為孢子層,外層由3~4層無色多角形細胞組成,中心部細胞壁薄,淡橄欖褐色。冬孢子結合緊密,近圓形或多角形,平滑,紅褐色,10~13μm×5~8μm,壁光滑。不孕細胞9~10μm×7~10μm.
浸染循環
病菌以冬孢子團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或沾附在慈菇種球上越冬。翌年春,當氣溫回升到l8℃以上時,越冬的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子和擔孢子,作為初侵染接種體,通過氣流或雨水濺射而傳播,從寄主幼葉氣孔或從表皮直接侵入致病。發病後病部產生的冬孢子作為再次侵染菌源,進行多次重複侵染,病害得以蔓延。
病菌發育和孢子萌發溫度為l0~37℃,最適溫度約為30℃。高溫高濕是本病發生髮展的主要因素,天氣濕悶,雷陣雨頻繁有利於發病。通常氣溫在26~28℃,連降雨2天以上時病情會急劇上升。梅雨季節往往病害盛發。
偏施過施氮肥,植株嫩綠徒長,或種植過密、深灌水等會加重發病。連作地發病重。
品種間抗性有差異。“蘇州黃”(江蘇蘇州市地方品種)、“紫圓”(江蘇寶應縣地方品種)較抗病。
發病因素
連作地、偏施氮肥生長過旺、施用未腐熟有機肥、且種植密度過大,通風透光性能差的田塊發病嚴重。高溫、高濕、多雨、長期灌深水發病重,天氣悶熱、連續大雨或暴雨發病重而迅猛。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重病田實行2年以上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2)選擇無病、健壯、抗病品種做種,杜絕病源。栽植前,用浸種劑悶種24小時後栽植。
(3)在冬前清除慈菇田的植物病殘體及四周雜草,深耕翻耙,並撒施生石灰1500kg/hm2或藥劑滅菌。
(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適時適量追肥,做到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氮肥與磷鉀肥相結合。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殘體。
(5)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6)對已發病的病株殘體,要徹底清除,並集中燒毀或深埋。
(7)淺水勤灌,嚴防乾旱,適時適度擱田,做到以水調溫、調肥,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植株抵抗力,抑制病害發生和蔓延。
二、生物防治:
(1)浸種球:
種球用80%抗菌劑402乳油1000倍液浸種球l~3小時後定植。
(2)發病時噴施:
80%抗菌劑402乳油1000倍液
三、化學防治:
(1)悶種劑:
種球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施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噴霧,覆蓋塑膠薄膜密封24小時,晾乾後栽植。
(2)浸種劑:
種球可用77%可殺得懸浮劑,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種球l~3小時後定植。
(3)發病初期噴施:
77%可殺得懸浮劑600倍液
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 500倍液
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
隔7~10天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