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為懷:菩提樹下·沐浴佛法》是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年7月1日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慈悲為懷:菩提樹下·沐浴佛法
- 頁數:275
-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0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7504734586, 9787504734587
條形碼: 9787504734587
尺寸: 23.8 x 16.6 x 2 cm
重量: 458 g
內容簡介
《慈悲為懷:菩提樹下?沐浴佛法》內容簡介:一個信佛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佛日,放下。卻難倒了眾世人。”的確,人世間有太多的東西與念想不為人們所控制,放下談何容易。然而,既信佛,就需盡心修行,放下難,卻不是不能,最起碼我們可以從最惡之處放下,如放下仇恨,放下憂愁,放下猜忌,放下嫉妒,放下痛苦……這樣我們才有空間來裝載“善”的東西,如快樂、寧靜、幸福,還有慈悲。
目錄
第一章 佛性——心中有佛,處處皆菩提
何為佛?佛在哪裡?世界上真的有佛國世界嗎?真的有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嗎?
很多人對佛大都是持仰視的態度,看著天空,脖子都酸了也看不到佛所在的天國有多遠、有多高,傷透了腦筋也猜不到一個形容距離的數字。
其實,佛距離我們並不遠,它就在我們心中。只要心中有佛,那就是天國,處處皆菩提。
1,佛,近在咫尺
2,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佛國
3,活著,本就是一種幸運
4,知足方能心安常樂
5,羨慕別人不如善待自己
6,心懷慈悲,廣結善緣
7,助人不求回報是最大的回報
8,凡事留三分餘地
9,自己修行,才能度脫自己
10,用心地生活、做事
1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12,佛法在人間,善提心中求
13,將生活本身當成目的
第二章 功德——一毛錢與一萬元的功德
善心加功德等於賢者,悟道加自淨等於小聖。人們常說,輩子多積功德,就可以贖上輩子造下的孽,或是此生之前一時糊塗犯下的罪過。功德大,死後就可以不用下地獄,甚至可以上天堂,成仙成佛,因此人們也稱之為“積陰德”。
功德之說在於行動,但更在乎心誠,功德的大小在於付出多少,但更在乎心之所念。比如一富人捐一萬元錢,但是他只為求己過得更好,另一窮人只捐了一毛錢,但是他希望全世界都離苦得樂,很明顯,捐一毛錢的人功德要大,因為他心繫全世界。
1,真正的功德在於心
2,一毛功德可勝一萬
3,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4,樸素的平等主張
5,送佛送到西
6,一切諸佛法中,慈悲為大
7,慈悲教人去愛
8,慈悲重在踐行
9,為別人點一盞燈
10,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第三章 修行——人世的苦樂皆為修行
佛家重視修行,認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來經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的,傷痛、挫折、快樂、幸福等都是種修行。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是修行,鑒真東渡也是修行。那我們凡人在世間怎樣才真正叫修行?怎樣才能提高境界?其實,切皆在人心,喜樂、榮辱學會用一種修行者的心去對待,心境自然會有所提高,自然可以獲得平靜、祥和。
1,多懺悔,多改錯
2,苦與樂的關懷
3,打你罵你的人,是讓你修忍辱
4,慈悲的三種表觀形式
5,天生就有缺陷需苦修
6,慈悲喜舍——化解負面情緒之法寶
7,不要搬弄是非
8,換種眼光看問題
9,傷人之語,如覆水難收
10,律己要嚴,待人要寬
11,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第四章 普濟——眾生平等,慈濟可達極樂
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人們耳熟能詳的佛家語“阿彌陀佛”,其實“阿彌陀”是梵語,譯成中文就是“無量壽”,又叫“無量光”。所謂無量壽的“壽”就是福德,因為有壽就有福了,所以福德無量。無量光,光就是智慧光,也就是智慧光明無量。阿彌陀佛的壽命、智慧、功德、道力,都是無量無邊的,因為阿彌陀佛的福德無量,智慧也無量。
普天之下,皆為眾生,只有心中平等了,才能慈濟眾生,早得極樂。
1,草木皆眾生
2,蚊子、螞蟻與人平等
3,敬父母就是敬佛
4,兒孫白有兒孫福
5,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6,孝順父母,慈悲兒女
7,慈顏常笑,悲心化辱
8,學會解脫,可登極樂
9,博大的人道情懷
10,做一個善良的人
11,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12,“無漏”的福報
第五章 善心——意念蒼生情
善思如母眾,難忍無量苦,意念蒼生情,世世永不離人的思想皆是以自我為主導,於是人們就很容易有自私的思想。人人只為自己,在維護或者是擴大自己的利益的同時,難免會傷害到他人。人們通常將那些六親不認、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人稱為大惡之人,其實這些人只是因為蒼生情太弱,心中的情只繫著自己,不會因為別人的痛而痛。
綜觀身邊的眾生,他們都在苦,為錢,為欲望,為輪迴所以,我們心裡必須隨時意念著蒼生的想法,想著如何去幫助他們,只有眾生成佛,才能處處皆菩提。
1,待人以善心自寬
2,用讚美照亮他人和自己
3,慈悲無敵人
4,享福不忘造福
5,善心可化解怨恨
6,知恩。感恩,報恩
7,珍惜身邊有緣人
8,學會傾聽,會給你帶來福氣
9,你是微笑的,世界就是微笑的
……
第六章 齋戒——戒生以修德性
第七章 放下——成魔。成佛,只在一念間
第八章 靜心——心性清淨得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