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宗

慈宗

慈宗,中國佛教淨土宗支派之一,實際創始人為太虛大師。因為彌勒菩薩,漢譯為慈氏,依彌勒菩薩為宗主,以《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彌勒大成佛經》、《彌勒下生經》為依據而成立的宗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慈宗
  • 性質:中國佛教淨土宗支派
  • 實際創始人:太虛大師
  • 依據:《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
基本簡介,思想,慈宗的慈宗學會,法因上人傳略,廣行法師,太虛大師《慈宗三要》,慈宗傳承,法因法師慈宗源流,破邪顯正,惟賢長老,

基本簡介

「慈宗」乃公元一九三六年四月由太虛大師所創立,太虛大師在中國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之「雪竇寺」講授《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時,以《慈宗的名義》為題,開發了歷代中國高僧修習彌勒淨土的現象、歷史、傳統,冠之以「慈宗」之名。但是,慈宗並不是一個新創立的宗派,正確來說,它仍屬於中國佛教十大宗當中的「淨土宗」,為淨土宗中的一支,故亦可稱之為「彌勒淨宗」。
太虛大師立了慈宗之名,對於慈宗的名義也做了說明。虛大師說:「『慈宗』,就是『彌勒宗』,梵語彌勒,此譯為慈氏,依據慈氏為宗,乃立『慈宗』的名義。民國十二年元旦,我在武昌佛學院,選集《瑜伽真實義品》以明其『境』,《菩薩戒本》以軌其『行』,《彌勒上生經》以明其『果』,叫做『慈宗三要』。在敘文有幾句話:『遠稽乾竺,仰慈氏之德風;邇征大唐,續慈恩之芳焰,歸宗有在,故曰慈宗。』是定這個慈宗名義的緣起。」意思是說,雖到今時才立慈宗之名,但是,這個法門是可以追溯到佛世時的,因為景仰當時出世於乾竺(今印度)之彌勒慈尊的德風而修學慈宗;亦可推前到佛法東傳中國後的大唐時代,彼時彌勒信仰盛極一時,為了接續玄奘、窺基兩位慈恩大師的芳焰而修學慈宗。也證明這個法門的傳承是沒有間斷、沒有問題的,因此稱之為「慈宗」。
大師又云:「慈宗最重要者在宗奉『慈氏菩薩』,以『上生內院』(指求生欲界第四天的彌勒兜率淨土)。比如念阿彌陀佛以求生極樂世界,專以阿彌陀佛為宗奉,持名、觀想、實相之所念,皆在阿彌陀佛。此亦如此,專在慈氏如來。玄奘、窺基法師雖亦生兜率,然習法相唯識者不一定以上生彌勒內院為宗,也有宗慈氏生兜率的不習法相唯識。中國淨土初祖廬山慧遠大師的師父道安法師,已竟宗奉慈氏宗以求生兜率內院(道安大師是中國最早信仰、修學慈宗彌勒法門者,亦為慈宗第一代祖師),這是慈恩宗以前早有慈氏宗流行的意義。且求生西方彌陀淨土的流行中國,在唐朝善導大師之後,推考唐朝以前還是修彌勒宗的來的多;如中國唐以前的古像以彌勒為多,唐以後才雕刻彌陀或西方三聖像,所以現在依慈氏為宗的慈宗淵源甚古。」說明慈宗的行人,第一個階段以求生兜率淨土為目的。也排除外人的疑慮,以為上生兜率淨土必須修學「唯心識定」的謬知。
慈宗祖庭雪竇山慈宗祖庭雪竇山
「若依全體廣用來說,凡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弘揚之法門,教化之生類,都付囑慈氏菩薩,在各種經律上也都講到彌勒菩薩的因緣,如無量壽經中佛是也。以彌陀淨土付囑彌勒菩薩宣揚,而禪宗的初祖迦葉尊者也肩持釋迦佛衣,入定雞足山,以彌勒當下來生成佛的時候,出來交付,所以關於本師釋牟尼佛所稱大小性相顯密禪淨等法門,皆為當下來生彌勒佛,所『承前而啟後』的慈氏宗之所宗;現在一切五乘、三乘、大乘;性、相、顯、密的佛法都是彌勒菩薩所『擔當宣揚』的佛法,由是融攝各宗派,以慈氏為大皈依處。而觀察古今流傳世上之佛法,在印度流行有三個五百年不同:初五百年三乘或小乘的佛法,現在流行世上是錫蘭、緬甸、暹羅等處;第二五百年龍樹、馬鳴、無著、天親等出世,將佛滅後隱沒的大乘佛法,發揚光大出來,即現今流行中國、日本、朝鮮等者皆是;第三五百年顯密大乘而並行,密宗獨盛的時候,今流行西藏、西康、青海、蒙古之處者皆是,此諸佛法皆投各時各地之機宜而差別:溯其根源,都從釋迦牟尼大圓覺海之所流出,而皆會於『一生補處,慈氏菩薩為承前啟後之總樞』,如是觀察,隨機攝化的佛法,當可得證無上菩提之果,而向來宗派的區別,也可不須執定,是一非諸了。」
由此可知,狹義的慈宗法門是復興弘揚「彌勒法門」;廣義的慈宗法門是振興延續釋迦如來的「一代聖教」八萬四千法。也有團結佛教、融合佛教之用意。因此,最後虛大師說:「然慈氏之現在一生補處果,當來究竟佛果,也由自證,離言之理境,而方便設立教化有情之內院淨土,使上生者得不退菩薩果位,亦由修行以成。這樣講來,都有互涵之意;經云:『於釋迦法中發菩提心者,行十善者。』皆得生兜率淨土,依境起行,由行趣果,雖然互相通攝,也有各各特殊處以分齊限,大略可分五乘、三乘、一乘,及一乘的境、行、果的區別,也有經論可為共、不共佛法總綱要之概論者,慈宗以此不共法總明一切佛法義理淺深之意旨。故『慈宗』就是一切佛法的『總樞機』,也即從釋迦佛大圓覺海流布在世上以度生成佛之佛法全體大用,皆會歸宗依於當來下生慈氏佛,謂之曰『慈宗』也。」

思想

慈宗法門即是彌勒法門,心照法師云:「慈宗既囊括佛教內外諸學,當為暗夜明燈,旱田甘霖。……慈宗智藏淵如大海,經、律、論、雜藏全備;禪、密、律、教法皆容;戒、定、慧、解脫和解脫知見五法貫穿;四諦、十二因緣、十善、四念處、八正道、七覺支、六度齊修。下攝含識入正道;上趣妙覺入聖位。無所不包,無所不能。依先賢判教例,余今判『慈宗法門』為『究竟門』及『方便門』。
言『究竟門』者,近似於難行道、聖道門。修習四攝、六度、七覺支、八正道及四念處等。二諦融通,三學增長,學修並進,福慧雙增。無論習禪、學教;無論著書、講解;無論弘法、護法;無論學戒、持戒或受戒、說戒;無論翻譯、批註;無論造像、建寺;無論禮拜、供養等,皆是精修究竟法門,以自力自度為主,兼仗他力。亦自度度人,自化化他。
言『方便門』者,近似於易行道、淨土門。以稱名持咒、讚嘆供養、禮拜懺悔、發願回向、印經說法等修行方法,深植善慧雙根,努力精進,求得近果——上生兜率陀天親近彌勒,聽聞妙法得不退轉;種得遠因——得生龍華三會中,處華林園親近彌勒,親證菩提,蒙佛授記。無論求生『兜率淨土』,還是求生『龍華淨土』;皆得不退菩提,悟無生忍,得菩提覺。所以,但有人若欲背塵合覺、破迷開悟、遠離輪迴、求登聖位者,皆應修習此慈宗法門。

慈宗的慈宗學會

慈宗學會的發起人是太虛大師。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太虛大師於「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演說『法備五乘、義周十宗』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法會完畢後,廈門地區的信眾來求受皈依者甚眾,因此機緣乃發起成立『廈門慈宗學會』,以宗奉慈氏菩薩,上生兜率陀淨土的修學處所。因此,「廈門慈宗學會」是第一個成立的「慈宗學會」。此後直到一九四七年大師圓寂為止,前後運作共十五年。這期間由於日軍侵華,和後期的內戰,致使廈門慈宗學會如同虛設。
此後歷經時年,不乏有虛雲老和尚等往生兜率事跡,但「慈宗」之名以鮮有人聞,隨著改革開發,宗教政策的完善落實,佛教迎來了復興時期。太虛大師曾經立主改革的佛教,正在按照人間佛教的精神而不斷發展光大。
二○○○年秋,湖南的心照法師,發大菩提心愿,弘揚彌勒淨土,因此發心於湖南景星寺重組「湖南慈宗學會」。是虛大師後第一個恢復的慈宗學會,並刊印《熏修慈悲彌勒寶懺儀規》、《慈宗朝暮課誦》,還擬編輯慈宗學會會刊──《慈宗》。
二○○一年三月,台灣中和法明寺成立「台灣慈宗學會」,以紹繼太虛大師之偉業,發揚彌勒法門,光大法相唯識學,破諸邪論,讓人間淨土得以早日實現,以此為志。
二○○三年七月,中國上海的慈能居士,亦信受、修學慈宗法門,發願上生兜率,親近慈氏,不僅著述了諸多彌勒經典的批註,亦寫了許多弘揚彌勒慈宗的文章,誓願一生弘揚慈宗,奈因種種障礙與困境,因而先行創立虛擬「上海慈宗學會」。
二○○四年一月,中國福建悲華法師志在兜率,心儀彌勒。仰太虛大師之心行,見數個慈宗學會復興彌勒法門之舉,願起而效法,因此,於福建成立「悲華慈宗學會」。
從太虛大師一九三二年創立慈宗學會至今,共有四個慈宗學會以不同的方式成立,默默的為復興佛陀的教法(慈宗彌勒法門),努力的作出貢獻。目前慈宗學會的任務與目的,大略歸類,分為三點:一﹑復興慈宗彌勒法門,提倡人間佛教,促進社會和諧;二﹑復興佛陀一切教法,團結佛教顯密共弘。身為「慈宗」的行者,當護持如來的一切法門,莫令斷絕,一代接著一代,直至彌勒興世。三、愛國愛教,維護佛教信仰純潔,反對利用彌勒信仰蠱惑民眾。
此外慈宗學會對促進海峽兩岸和平友好關係也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浙江佛教協會與台灣慈宗學會屢有溝通,並擬在奉化雪竇寺共同籌建露天彌勒大佛。此舉亦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法因上人傳略

法因上人,河北容城人,生於一九一一年,俗姓孫,家境頗富。自幼聰敏,幼讀私塾六年,勤奮篤學。二十六歲起日誦《金剛經》五十餘部。 二十七歲皈依三寶,自學唯識,頗有心得。二十八歲蒞陜西,依興教寺方丈妙闊法師剃度出家,法名法因,號寶月,從師學唯識,深研教乘,晝夜不怠,深得師之賞識器重,並傳授法相玄義與他,且精進持誦《法華經》,常一日一部。二十九歲受具足戒,稟持戒法,精勤諷誦群經,志存宣法。三十歲時,曾夜夢印光大師語道:「給你舍利子。」1980年,靈岩山寺創辦佛學院,法師奇缺,無人授課。法因老法師於陝西終南山得悉。慨然前去,窮畢生所學,講授法相唯識。
終南山法因寺塔終南山法因寺塔
三十四歲時於大興善寺創辦巴利佛學院,當時太虛大師任名譽院長,妙闊法師任副院長,法因法師開講《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後因經費拮据,辦一屆,歷六年。四十歲時,回興教寺任監院,幫助師父管理寺內外一切事務,道場興隆,法緣廣大,廣開法筳,齋講不倦。信眾肅肅,洋洋濟濟,十方讚頌。法師刺十指血寫《法華經》一部,立誓終身奉誦是經,每日中夜二時起身,諷誦此經一部,歷經數十年不輟,深得法華幽旨。
法因上人德像法因上人德像
1980年,法因上人正籌劃興教寺恢復事宜,蘇州靈岩山寺佛學院明學院長聽聞法師講學甚篤,即至函聘請。因此他毅然於次年到靈岩山寺。時年已七十歲,而能紹隆佛種,續佛慧命,培養人才。他先後講授《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唯識二十論》、《唯識卅論頌》、《解深密經》、《顯揚聖教論》、《維摩詰經》、《法華經》。課餘書《法華經》、《華嚴經》、《大涅盤經》、《維摩經》、《觀普賢行法經》、《彌勒成佛經》、《無量義經》等,並有經論批註。
平時課外,法師白天書經,早上三點起身誦《法華經》前四卷,晚間讀後三卷,再四十八拜。過去,晚間可拜法華一千拜。熟讀法華僅兩個半小時,並可背下全經。一九八七年,上人除早晚誦法華經外,早上增誦《彌勒上生經》,晚間增誦《彌勒成佛經》。此舉寓意深刻,一為意味他求生兜率淨土,聽聞正法;一為意味他將同彌勒降生人間,承釋迦願,普度無量眾生,於龍華樹下成佛向人間說法。
一九九二年農曆六月初三日,上人自知時至,結跏趺坐,坦然與侍者和佛學院學僧握手告別,並付與眾人青布條一縷,實為傳法之意,隨後安詳示寂,享年八十二歲。荼毗後,得五色舍利無數,晶瑩琉璃一塊,四十顆牙齒無一損壞。尤為令人驚奇的是,火化後舌根完整無毀。

廣行法師

廣行法師,字慈昀,常自詡藝僧,實以詩文見長。師自幼皈依佛教,常誦《金剛經》《六祖壇經》,曾二度出家,第一次於五台山顯通寺禮宏淨老和尚修習密法。第二次於吳江小九華寺禮法因上人法子源玉法師正式剃度,同年以第四名成績考入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二零零六年秋與寶華山隆昌律寺受具,二零零七升入佛學院研究班的同時又考入南京大學哲學宗教系。授業恩師有道安老法師、梵果法師等,授業教授有樓宇烈、賴永海、楊曾文,米壽江、雷應行等,二零零九年畢業分配至太虛大師入滅道場上海玉佛寺。
廣行法師廣行法師
廣行法師因受師父以及師公影響,立誓弘揚慈宗,世世護持《彌勒成佛經》。廣行法師常以慈宗門人自許。亦提倡諸宗並弘,曾先後受覺囊派時輪金剛七級灌頂,修大輪金剛陀羅尼總持法門,大輪五部咒。佛學院期間先後學習《摩訶止觀》、《天台四教儀》、《教觀綱宗》、《彌陀要解》、《印祖文抄》、《四書五經》。
有感於上海慈宗學會無人繼嗣,乃決心護持。師提倡素食,提倡以戒為師,提倡發菩提心,提倡有能力者皆受菩薩心戒。修行上提倡外事密,以發願護持《彌勒成佛經》為慈宗入門必須,發願隨彌勒菩薩降生娑婆,親見龍華三會為宗旨。對一些學人,他示範念阿彌陀佛法門,若人問與慈宗本旨相違否,法師答:佛佛道通,豈有違背,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在世以彌勒菩薩為典範,持戒誦經,臨終少違緣,往生願得上品上生,證等覺妙覺位,等待倒駕慈航之時,正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亦可隨彌勒下兜率廣度眾生。

太虛大師《慈宗三要》

遠稽乾竺,仰慈氏之德風;邇征大唐,續慈恩之芳焰:歸宗有在,故曰慈宗。三要者:謂瑜之真實義品,及菩薩戒本,與觀彌勒上生兜率經也。義品、戒本,慈氏之說;經則釋尊談慈氏者,故皆宗在慈氏,如次為慈宗境行果之三要也。
夫世親大師嘗集境行果為三十頌,回施有情;護法諸師解之,大義微言燦然矣!是曰成唯識論。第明境繁細難了;而制行期果,又非急切能致,慧粗者畏焉!或耽玩其名句味,樂以忘疲,不覺老至,造修趣證者卒鮮!今易以解此真實義,持此菩薩戒,祈此內院生,既簡且要,洵為人人之所易能。然真實義詮境之要,菩薩戒范行之要,聞者殆無間然;至觀上生為獲果之要,必猶難首肯,茲申論之:
夫知有無上菩提,又知有已得垂得此無上菩提者,復知自他有情皆有能得此無上菩提之因性,且嘗自期於必得之者。顧人命在呼吸間,一旦無常,即成隔世;若於生死猶未自在,非藉佛菩薩攝持之力,則於所志之事,諸趣流轉昧忘可虞,故須急欣淨土、親上聖之務;否則上無以圓大覺,下無以濟含識,近無以淨一心,遠無以事諸佛,不亦唐功寡效乎?然十方諸佛剎,雖有緣者皆得生,而凡在蒙蔽,罔知擇趨;惟補處菩薩,法爾須成熟當界有情,故於釋尊遺教中曾持五戒受三皈稱一名者,即為已與慈尊有緣,可求生內院以親近之矣!況乎慈尊應居睹史,與吾人同界同土,而三品、九等之生因,行之匪艱,寧不較往生他土倍易乎?一經上生,皆即聞法不退大菩提;與往生他土猶滯相凡小者,殊勝迥然矣!故斯經實為一生成就不退佛果之秘要,曾發無上菩提心者,不可不奉持以靳向焉!甲子元旦之旦,釋太虛敬敘。(見海刊五卷一期)

慈宗傳承

「慈宗」本是「寓宗」,非為「流宗」。傳承的方法有許多種,除了密宗不說,在中國內地的各大宗派里,有手手相傳、口口相授、心心相印等諸種。在中國禪宗里,有袈裟表信傳承、示偈表信傳承、指名表信傳承、遺言表信傳承等諸種。此外,還有遙嗣、私淑、代傳等諸種。彌勒法門是中國最早傳入的淨土思想。早期非常盛行,從古至今但從未間斷過,但卻沒有直接的傳承記載,但卻有類似淨土宗由後人編列成共十三位祖師的方式,最早由褚柏思居士編列的「十二祖」、賢首居士編列的「十二祖」及宗逸法師編列的四十位「中華慈宗諸祖」和三位的「慈宗學會諸祖」等,文繁今不附錄。茲將歷史上每個朝代修持弘揚者列舉如下:
東晉襄陽檀溪寺印手菩薩道安大師(312—385)
南齊建康靈味寺寶亮法師(444—509)
北齊洺州盧氏宅曇衍法師(503—558)
北周相州合水寺大統法上國師(495—580)
隋朝長安興善寺道江彥琮法師(557—610)
隋朝長安普光寺明洪法師(?—650)
唐朝長安玉華寺玄奘三藏大師(600—664)
唐朝長安終南山澄照道宣律師(595—667)
唐朝長安慈恩寺洪道窺基大師(632—682)
唐朝濮州報成寺慧雲大師(655—713)
唐朝越州寶林寺希圓法師(?—895)
後梁會稽四明山不用無作禪師(853—909)
後唐洛陽長水寺令諲法師(865—935)
後晉太原永和寺三學院息塵頭陀(875—937)
後漢棣州開元寺德正恆超法師(877—949)
後周宋州廣壽院智江法師(885—958)
北漢并州崇福寺法寶繼倫法師(919—969)
北宋西京廣愛寺宣教普勝法師(917—970)
祖遼代京師奉福寺莫照非濁國師(?—1063)
北宋東京法雲寺大通善本禪師(1035—1109)
金代真定龍興寺通照守千法師(1064—1127)
元朝泉州開元寺斷崖妙恩禪師(?—1293)
元朝金陵天喜寺雲岩志德禪師(1235—1322)
明朝天台石城寺守庵性專禪師(1534—1606)
明朝天台山慈雲寺幻為如惺禪師(1567—1638)
明朝杭州昭覺寺新伊大真法師(1580—1650)
清朝肇慶鼎湖山在犙弘贊律師(1611—1685)
清朝喜州聖壽寺法傳源悟法師(1630—1695)
清朝湖南黔陽縣蟠龍山宗信法師(1638—1707)
清朝句容縣赤山般若寺法忍本心禪師(1845—1905)
民國浙江奉化雪竇山太虛唯心大師(1889—1947)
慈宗演派
慈尊法雨盛中華,淨土宗風遍萬家。
唯識天台連俱舍,禪那律密系蓮花。
道安法上彥琮起,玄奘窺基鴻楚祚。
貞晦息塵因志德,太虛開派振清雅。
慈宗法派
慈門廣大,祖道中興。
天竺震旦,同聽法音。
欣升兜率,隨佛下生。
龍華勝會,入寂滅城。
法因上人法脈演派
妙法如海, (待考……)

法因法師慈宗源流

慈宗第一代祖師 太虛唯心大師
慈宗第二代祖師 興善妙闊法師
慈宗第三代祖師 寶月法因法師
慈宗第四代傳人 文峰源玉法師
慈宗第五代傳人 海承廣行法師

破邪顯正

慈宗經由太虛大師重新立名和成立學會以後,到目前為止得到十方公認的慈宗是以兩種方式傳播的。第一種是傳承方式,第二種是學會組織方式。傳承方式是指太虛大師以及向後他的弟子和學生中代代相承的關係,目前公認的太虛大師慈宗傳承只有兩系,一個是法因法師(妙闊法師弟子)系,一個是惟賢長老(太虛大師心印弟子)系;學會方式傳播的目前只有台灣沙波山法明寺傳承系,大陸沒有任何一個正式取得國家宗教部門認可的慈宗學會組織。
鑒於近來大陸河北和山東某地假彌勒法門和慈宗名義的組織和活動,無論從慈宗傳承和學會兩方面講都不具有正統性,既沒有得到慈宗正統傳承也沒有國家宗教部門的認可,所講和傳習的教義是否為正法有待詳審,望對彌勒法門和慈宗有興趣的廣大信眾認清正法,明細傳承,不要盲目跟從,錯誤的進入邪見的圈網之中。

惟賢長老

惟賢長老,四川省蓬溪縣人,生於1920年。長老親近太虛大師十年,深得太虛大師“八宗平等、人生佛教、菩薩學處”思想心印真傳,始終按照太虛大師的志向在努力,主張佛法為現實人生服務,倡導慈悲濟世的蓮花精神,不遺餘力踐行人間佛教,是國內率先發起慈善救濟的宗教界人士。現被教界內外尊為當代著名高僧、法門領袖、唯識學泰斗、國學大師。
惟賢長老惟賢長老
惟賢長老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第八屆理事會咨議委員會主席、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重慶佛學院院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