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1)

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1)

2022年1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1)
  • 作者:楊團 、朱健剛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0190138 
  • 發布時間:2022年1月17日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藍皮書表示,2020年,全國社會公益資源總量預測為4100億元,志願者總量2.31億人,志願者貢獻服務總價值較2019年增長近八成,中國慈善事業呈現噴涌式發展。
藍皮書表示,2020年,全民抗疫行動成為慈善資源總量激增的首要因素,抗擊疫情是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首要議題。雖然社會組織總量增長速度持續放緩,舉國動員的治理體系也在繼續加強對社會資源的吸納,但慈善資源總量仍然呈現噴涌之勢,志願服務也實現較高質量增長。
藍皮書將社會捐贈總量、全國志願服務貢獻價值和彩票公益金三者之和設定為全核算社會公益資源總量。2020年全國社會公益資源總量預測為4100億元,較2019年增長18.85%。其中,社會捐贈總量為1520億元,較2019年增長10.14%;彩票公益金總量為959.84億元,較2019年降低15.80%;志願者貢獻服務總價值為1620億元,較2019年增長79.28%,相當於為社會無償提供了185萬名全日制雇員。

圖書目錄

Ⅰ 總報告
1建設韌性的慈善共同體:2020年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報告 朱健剛 嚴國威/001
前言/002
一慈善事業呈現噴涌式發展/004
二重返有韌性的慈善共同體/008
三總結與展望:後疫情時代的慈善共同體/017
Ⅱ 分報告
22019~2020年度中國慈善捐贈報告 宋宗合/020
32020年中國志願服務發展指數報告 翟雁 辛華 張楊/034
42020年中國慈善法治發展報告 李德健/065
Ⅲ 行業報告
52020年中國基金會發展報告 程剛 王璐 霍達/078
62020年中國彩票與慈善發展報告 宋宗合/099
72020年中國防災減災救災慈善報告 張強 李瑤瑤 楊家璇 蔡鎧韓 嚴國寧/119
82020年中國企業慈善發展報告 尼娜 馮裕坤 陶澤 韓紅雨 吳東銳 陸雯/144
Ⅳ 專題報告
9變局挑戰:基金會的應變與協作
——基金會參與新冠肺炎抗疫調查報告 葉士華 朱健剛/167
10當代中國慈善法治發展的勾勒:回顧與展望 馬劍銀/191
11韶關市鄉村振興公益基金會的鄉村振興工作 姚雨彤/211
122020年疫情下教育公益組織調查 韓嘉玲 寶麗格 陳欣/228
13大考中的前行——2020年中國慈善會系統發展報告 劉威/254
14iWill抗疫聯合行動中的專業志願服務研究報告 張楊/274
152020年中國企業基金會發展報告 程剛 王璐 孫葉竹/293
Ⅴ 熱點事件
16社會力量聯合行動,共築疫情防線 高錦濤/313
17《慈善法》首次執法檢查,政社合作助力社會治理 聶鉑/320
18志願服務助力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制度化提速 艾裕宸/328
19收官之年,社會組織持續助力脫貧攻堅 劉文文/335
20反性騷擾事件持續發酵,防治機制亟待落地 吳慧星 劉文文/342
21吳花燕事件警示:個案籌款,何去何從 趙傑翔/349
22“草根NGO環境公益訴訟第一案”雲南曲靖鉻渣污染公益訴訟拉鋸九年結案 鄧紅麗/358
23質疑聲中的湖北紅十字會 郭應/366
24“99公益日”,助力公益持續發力 景燕春/373
25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相關政策引熱議 趙傑翔/380
Ⅵ 附錄
262020年度中國(大陸地區)公益慈善紀要/389
27關於《慈善法》執法檢查後啟動修改程式的建議/407
282020年中國公益慈善(主要)政策法規/420
29後記/425

作者簡介

楊團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社會學會社會政策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現任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監事長、北京農禾之家諮詢服務中心理事長、北京農禾之家基金會理事長等職。國家民政部特邀諮詢專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專家組成員。獲評“2013CCTV年度十大慈善人物”、“責任中國2014年公益盛典”年度致敬大獎,《中國慈善家》雜誌“2015年度中國十大社會推動者”,“2018年度中國十大社會推動者”,《南風窗》雜誌2018年“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2019年獲評“中國慈善公益品牌70年70人”代表人物。擔任《當代社會政策研究》(社會政策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社會政策國際論壇年度論文集2005-2017)和《中國慈善發展報告》(年度慈善藍皮書2009-2020)的主編;是《綜合農協:中國“三農”改革突破口》(北京農禾之家諮詢服務中心綜合農協研究組年度研究報告論文集2013-2019)的主編主撰。
於20世紀60年代末赴雲南隴川農場做農工,70年代初到張家口工廠、後入機械設備成套局並報考大學;1982年畢業於首都經貿大學、後任該校工業經濟系系副主任/講師、副教授;1984年赴上海交通大學、1985年赴加拿大邁克馬斯特大學(McMacter University)進修管理課程;1988年入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任分配體制司綜合處處長,1991年調國家體改委研究所,任社會分配研究室室主任,其間從事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政策研究;1993年後,相繼在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和中華慈善總會出任秘書長和常務副秘書長,負責機構日常管理;1998年初赴美國紐約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慈善中心進修國際慈善課程,當年底調入中國社科院,任社會學研究所社會政策研究室主任至200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至2017年。
長期致力於社會保障、慈善公益與非營利組織、綜合性農民合作組織、社區公共服務、老年人長期照護等領域的政策研究,曾多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和重點課題以及中國社科院重點課題,出版過多部專著及150多篇論文及研究報告,曾獲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及多項省部級研究優秀成果獎。主要專著有《社區公共服務論析》(獨著)、《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再選擇》(第一著者)、《21世紀中國農民的社會保障之路》(第一著者);主要論文有《社會政策研究範式的演化及其啟示》、《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社會保障》、《探索第四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第三條道路》、《中國長期照護的政策選擇》、《此集體非彼集體——為社區性、綜合性鄉村合作組織探路》等。
朱健剛,男,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中國社區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擔任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慈善聯合會學術委員。國際第三部門研究學會(ISTR)理事,NVSQ期刊編委,中國殘疾人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社會政策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會教育人類學常務理事。也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禮來家族慈善學院兼職教授,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學術委員,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諮詢委員,曾任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執行院長,哈佛-燕京訪問學者和富爾布萊特訪問學者。公益兼職有廣東省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廣州公益慈善書院理事長,福建正榮基金會理事,上海熱愛家園青年志願者協會榮譽理事等。曾獲《公益時報》2017年年度人物,《中國慈善家》2016年封面人物, 所舉辦機構則獲得《南風窗》2007年年度最佳公益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