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寺(陝西寶雞市麟遊縣的慈善寺)

慈善寺(陝西寶雞市麟遊縣的慈善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慈善寺石窟是隋唐兩朝皇帝到麟遊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後遭遇大水毀壞,多次修復,現石窟分布於28米的崖壁上。它的建築和雕刻樣式曾是當時建造石窟的範本,因而保存下來的洞窟建築也十分珍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慈善寺
  • 地理位置:陝西省寶雞市麟遊縣九成宮鎮城關村
  • 開放時間:9:00—16:30
  • 門票價格:13元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慈善寺石窟位於陝西麟遊縣城東6公里處的漆水河西南岸。石窟開鑿於仁壽年間(601-604年),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規模續建。慈善寺石窟是為隋唐兩朝皇帝到麟遊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2001年06月25日,慈善寺石窟作為隋、唐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慈善寺

歷史沿革

陝西寶雞麟遊是唐初帝王避暑的行宮九成宮所在地,那裡遺留有少數佛教窟龕和摩崖造像,其中一部分屬於唐代作品。慈善寺石窟位於麟遊縣城東六公里的漆水河畔,始開鑿於隋文帝時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時期續鑿,並對過去的廟堂繼續擴修,它是隋唐皇帝后妃及大臣在麟遊避暑時禮佛的宮廷寺院。其地山環水繞,林木蔥鬱。
史載,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六月五日夜,慈善寺新佛堂開光之日,就有靈光映現,並繞樑三圈。六月九日,天降銀屑天花,舍人崔君德用金缽奉給皇帝御覽。慈善寺崖壁間的石佛像,工巧妙絕,是唐永輝四年(公元653年)的作品。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八三六836年)慈善寺佛舍遭大水毀壞,後多次修復。現保存有三大窟,四十餘尊造像,南北兩大窟主佛均高4.5米以上,所存造像,圓潤豐滿,工巧絕妙,時代風格鮮明,是隋唐皇家寺院佛教藝術精品之作。
現存石窟分布於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龕較多。兩處共有12個洞,6座佛龕,47尊造像。西崖第一、二窟平面呈馬蹄形,窟內佛像體量較大。第一窟主佛由隋皇宮所刻,高5.5米,極為珍貴。南崖上有9個摩崖造像龕,內鑿佛像,體量較小。此外,慈善寺石窟窟壁內外還保留有唐代至明代的題記、刻經5處。慈善寺石窟的佛像豐滿圓潤,刀法洗鍊,代表了隋唐時期佛造像的最高藝術水平,是隋唐時期佛教造像的典範。它的建築和雕刻樣式曾是當時建造石窟的範本,因而保存下來的洞窟建築也十分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