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對魯迅

愧對魯迅

《愧對魯迅》講述了20世紀是個精彩紛呈的世紀,也是一個多災多難而又動盪不安的世紀。這一百年里,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出現過法西斯主義、極權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出現過俄國的“十月革命”,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和消亡,“柏林圍牆”的倒塌和“冷戰’’的結束。在中國,從清王朝下台到民國建立,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從國共合作到國民黨敗退台灣,從1949年革命成功到“改革開放”……這世界變化真快!

基本介紹

  • 書名:愧對魯迅
  •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 頁數:297頁
  • 開本:16
  • 作者:李新宇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18514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愧對魯迅》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新宇,生於1955年,山東青州人。1982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1993年晉升教授,曾任教於曲阜師範大學和吉林大學,現為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愛神的重塑》(1991)、《新時期小說的文化選擇》(1991)、《中國當代詩歌潮流》(1993)、《中國當代詩歌藝術演變史》(2001)、《魯迅的選擇》(2003)、《走過荒原》(2003)等。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中國缺少選定了一個夢就一直做下去的人,缺少執著的理想主義者。可是,應該明白,有夢想的人是死不了的,而沒有夢想的人卻會很怏死去。
判斷一個人是否活著,火概不應該只是看其是否呼吸,還應該看他的心臟是否跳動,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還有夢想。——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新字
從骨子裡來說,李新宇教授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性學者,他孤獨而又堅強地行進在魯迅先生曾經走過的道路上。從這個角度來說,魯迅先生不孤單。而在李新宇先生身旁身後,正有許許多多的同道和後來者緊跟著,所以,他也不會孤單。——《中華讀書報》葉煒

名人推薦

中國缺少選定了一個夢就一直做下去的人,缺少執著的理想主義者。可是,應該明白,有夢想的人是死不了的,而沒有夢想的人卻會很快死去。判斷一個人是否活著,大概不應該只是看其是否呼吸,還應該看他的心臟是否跳動,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還有夢想。
——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新字
從骨子裡來說,李新宇教授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詩性學者,他孤獨而又堅強地行進在魯迅先生曾經走過的道路上。從這個角度來說,魯迅先生不孤單。而在李新宇先生身旁身後,正有許許多多的同道和後來者緊跟著,所以,他也不會孤單。
——《中華讀書報》葉煒

圖書目錄

小引
第一章選擇:傳統與現代之間
第二章選擇:本土與世界之間
第三章“立人”:沉重的使命
第四章關於啟蒙主義
第五章權威面前的姿態
第六章大眾面前的姿態
第七章獨行者的彷徨與堅守
第八章自己的家園及其可能性
後記

後記

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沒有考慮它能否出版。
那是1990年的冬天,古老的曲阜小城天氣很冷。我在曲阜師範大學寓所小小的書房裡,一天天枯坐著。為了尋找一種平靜的心境,我開始重讀“五四”先驅們的書。一邊讀,一邊隨手寫下一些感想,讀得斷斷續續,寫得也斷斷續續。在讀與寫的過程中,我已經知道,自己與其說是在讀書,不如說是在傾聽先驅的聲音;與其說是在寫學術筆記,不如說是在傾訴。所以,最初的總標題就叫“傾聽與傾訴”。
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把它輸入剛剛使用的電腦。結果使我吃了一驚:片片斷斷,已有60萬字。半數是關於魯迅的,另一半是關於胡適和陳獨秀的(已定名為《走近胡適》與《叩問陳獨秀》)。1995年,我把這些散亂的筆記整理了一遍,分為現在的篇章,並且補寫了一些內容,但仍然沒有考慮拿出來出版。因為我不知道它應該算什麼東西,既不是散文,又不是論文,書信不是書信,日記不是日記,與魯迅、胡適、陳獨秀這些早已逝去的人“你你我我”地交談,這算什麼?而且,情緒化的東西也太多了。但是,我非常珍愛它,甚至勝過我已出版的任何著作。
感謝我的朋友夏中義,是他最先發現了這些東西,讀過之後給予熱情的肯定,鼓勵我儘快拿出來出版,並且為它的出版而努力奔走。或許是巧合吧,當我以“你你我我”的方式與魯迅、胡適、陳獨秀對話的時候,中義兄正在給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胡適等先賢寫信,其形式也是“你你我我”。朋友們同時向著沒有回聲的彼岸傾訴,肯定有什麼東西在冥冥之中牽制著我們,使我們在形式上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從動筆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從成稿到現在,也已將近十年。本書終於出版,都是朋友們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要感謝所有給予我支持、鼓勵和幫助的朋友們,這是一個長長的名單,無法一一列出,謹在此遙寄我誠摯的感謝和祝福!
李新宇2003年12月

序言

20世紀是個精彩紛呈的世紀,也是一個多災多難而又動盪不安的世紀。
這一百年里,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出現過法西斯主義、極權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出現過俄國的“十月革命”,蘇維埃政權的誕生和消亡,“柏林圍牆”的倒塌和“冷戰”的結束。在中國,從清王朝下台到民國建立,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從國共合作到國民黨敗退台灣,從1949年革命成功到“改革開放”……這世界變化真快!
20世紀史有人寫了,如理察·W·布利特等合著的《二十世紀史》,如金沖及的《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等,但無論中外,都因為距離太近,難免都有“燈台下的陰影”,本該看清的無法看清,本該說清的也說不清。看來,要寫出真正不愧於20世紀的歷史,尚需時間的沉澱。托克維爾的史學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不也是在法國大革命60年後才寫成的嗎?
“世紀書坊”不是歷史,它只是一些歷史的碎片,或人物命運史,或大歷史的“邊角料”,或野史筆記;雖零散而雜亂,但積累起來也許就蔚為大觀了。舉凡20世紀的人和事,都可寫。不求權威,只求多角度,多側面,儘可能客觀地再現這個大時代。我們沒有現成的條條框框,只要有一點兒意思,還有一點趣味,就可做。無論回憶錄、傳記、日記、書信,或史事爬梳、專題論集等等,都可納入。當然,史料和見識是不可或缺的,力拒人云亦云,力求說自己的話。行文有個性,不獵奇,而又見性情。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其實這“笑”,並非全部是透悟,也帶有幾分無法名狀的無奈,就如“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一樣。過去的,無法追回,惟有追念和懷想。
我們拒絕遺忘——我們也深知自己力量之綿薄,有如唐.吉訶德的長矛對風車,但我們堅持著,努力著。
向繼東
2013年7月於長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