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憤悱是指柳宗元關於文藝創作過程心理功能的一種文藝心理用語。認為君子應當“感激憤悱思奮其志略以效於當世,以形於文章、伸於歌詠”(《婁二十四秀才花下對酒唱和詩序》)。主張積極人世,不單純發泄哀怨之情,而是要寫出充滿激情與催人奮進之作。
從教學功能意義而言,對“憤悱”的內涵可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從非認知角度認識,即將“憤悱”理解為學生的一種“求知慾”、“需要”或“內在動機”。正如鄭玄所云:“孔子與人言,必待其人心憤憤,口悱悱,乃後啟發為說之,如此,則識思之深也”。程子也言:“憤悱,誠意之見於辭者也。待其誠意,而後告之。即告之,又必待其自得,乃復告爾,”就是從求知慾、內在動機等方面理解的。現代有些學者也認為,“憤悱,意指學生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手實踐,即學生在認識過程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