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大王廟位於廣東江門市新會區與騎虎大王廟是姐妹廟,有著400年歷史的新會會城泗丫村“感應大王廟”於2008年動工修葺,而與這座感應大王廟相隔不遠處,作為該廟姐妹建築的“騎虎大王廟”卻剛被改作民居。雖然騎虎兩廟都身處會城,但“感應大王廟”所在地以前一直是鄉村,農村地區對宗祠、廟宇之類的建築文化保護較好,所以能夠保全下來,而被粉刷改造的騎虎廟則身處城鎮,因保護意識淡薄而慘遭破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感應大王廟
- 修葺:2008年
- 位於:廣東江門市新會區
- 屬性:寺廟、古蹟
地理位置,發展概況,
地理位置
該廟所在的位置一直是會城的農村地區,在騎虎廟建成後不久,村民在會城河(今岡州大道)的南邊泗丫村建立了“騎虎大王廟”,經歷代修葺並一直保護下來。
發展概況
2006年至2008年來,開發商不斷與大王廟所在的村委協商,終於在獲得同意,由開發商出資進行修葺。修葺方案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同時將廟前和廟後加建部分拆除,最大限度恢復大王廟原貌。據悉,按照修葺方案預算,大王廟將由開發商出資約40萬元進行修葺,修葺完成後,管理權仍屬大王廟所在村所有。
“感應大王廟是建於騎虎大王廟之後,也有400年歷史了。該廟是硬山頂結構,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感應大王廟與騎虎大王廟是姐妹廟是姐妹建築,這是為紀念新會本地人鄧宥而建的廟。元初,鄧田樂遷居新會,生三子,鄧宥排第三。鄧宥跟隨做官的兄長到江西,入龍虎山學道術。夜行見到老虎,就騎虎而歸,餵以食物後,老虎離開。家鄉新會的人認為鄧宥是神,在他的故居立騎虎廟拜祀。鄧宥的曾孫鄧琳為嶺南一代文人,參與了明代《永曆大典》的編修,官至吏部郎中。騎虎廟旁有雲龍橋,有河涌流出會城河,因而稱騎虎關,是會城東面水關,這一帶也就叫“騎虎關”;涌的東岸稱騎虎東,西岸稱騎虎西。雖然上世紀80年代後期已蓋涌,現這些地名仍繼續使用。
“感應大王廟”是新會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場所,其建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也是一個城市歷史的記憶,有它存在的價值。雖然其姐妹廟騎虎大王廟被改造,但感應大王廟倖存並得以修葺,歷史的記憶有文物實體作佐證才彰顯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