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4日發生的一起因造謠而引發民眾性恐慌的事件。同年3月1日,昆明發生新疆分裂勢力分子砍人事件(3.1雲南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攻擊事件),導致29人死亡,該事件在中國國內造成較大影響, 人大開幕會也為其默哀。故3月14日,當有人蓄意造謠“有人砍人”時,輕易便引起民眾恐慌,造成群體逃散。
基本介紹
- 書名:感念家鄉的記憶逝
- 作者:楊江海
-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 開本:880×1230mm1/32
作品目錄,作品導讀,作者簡介,基本信息,
作品目錄
序言——故里風情入夢來(馬忠)
引子
第一輯山水人文
第二輯年俗心象
第三輯往事鉤沉
作品導讀
引子
家鄉,《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自己的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我的家鄉,也就是我的祖輩們世代居住和耕作的地方。它位於千河南岸、南山腳下,背枕西鎮吳山,西通隴關,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它的村名叫裕華。是一個山不高、塬不大、川不寬、水不急的村落,歸屬水溝鎮管轄。村子不算太大,但人口居住稠密,交通還算便利,也稱得上是個富裕繁華的地方。千百年來,人們習慣於叫它安化,根據地理位置,並有明顯的界限,分為上安化、下安化。史書記載,古代商旅翻越關山之前,經常在此歇息籌備糧草,故名上關驛站。唐代時,胡兵驕蠻,屢屢犯關,幾近隴東,欲取長安。大將薛訥受命迎戰,用計扮敵兵夜襲,大獲全勝,俘敵萬餘。朝廷在此設立機構,用作安撫教化胡虜,讓降兵歸順大唐。玄宗下旨將“上關驛”改為“安化鎮”。從此,安化鎮人口增加,店鋪林立,生意興隆,迎來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成為古長安第一鎮。到五代時,由於古絲綢之路的蕭條,安化鎮也經歷了由盛到衰的滄桑。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安化獲得了新生。1956年,建立高級農業合作社時,定“裕華”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說起家鄉,不得不提起千河,實乃母親河!翻開歷史,舊稱汧河,《水經注》載:“水出千縣之蒲谷鄉弦中谷。”因流經千山腳下,故名千河。渭河南岸石鼓山出土的《石鼓文》作為中華古代文明的珍寶,有兩鼓寫千水,即千河。千河發源於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唐帽山南麓石廟梁,到下游陳倉區千河鎮馮家嘴村匯入渭河。千河境內關山山脈、千山山脈對峙,區域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山、丘、塬、川皆有。千河兩岸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是主要農耕區。千河平川一年兩熟,其它地區多數兩年三熟,部分地區一年一熟,主產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千河境內礦產資源不少,箭筈嶺東段分布鐵礦,藏量豐富;箭筈嶺中、西段藏有優質大理石;南部石質山區含有大量的石灰石,可用於生產水泥、電石和石灰。在水溝鎮境內,探明的石灰石資源儲量達40億立方米以上。千河兩岸多處築壩修渠引水,在家鄉地段,1958年動工興建的躍進渠,灌溉良田上萬畝;1968年建成的千豐渠,設施面積兩萬多畝,百姓深受其益。千河兩岸交通也十分便捷,寶雞至隴縣南線公路、寶雞至中衛鐵路、寶雞至漢中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相繼建成通車。水溝火車站、水溝高速公路收費站的站牌在陽光下更加耀眼大氣。
提起水溝,顧名思義,因水多溝多而得名。在這塊地盤上,從東到西,有閆家溝、沙溝、石家溝、安溝、水溝、麥峪溝、乾溝、辛家溝等,溝溝渠渠,或多或少,都有潺潺流水。這些溝道,平時涓涓細流,清澈見底,鴨兒戲水,魚兒騰浪,河邊綠樹青草,瓜菜滿畦,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若遇特殊年份,暴雨成災,山洪暴發,順溝而下,吹走莊稼,淹死牛羊,甚至禍害生靈。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鄉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平淡淡,坎坎坷坷,但摯愛著這片熱土,繁衍生息,活得滋潤,過得自在,引得周邊的鄉鄰們不是羨慕就是嫉妒。
談及裕華,小有名氣。整個村子在水溝鎮來說,可謂第一大村。建國後,一直有七個村民小組,四個組分布在千隴南線公路沿線,一個組處於半塬,兩個組順著麥峪溝擺布。人口接近兩千,各組都有一個大姓,比如二組呂姓、三組藺姓、四組溫姓、五組楊姓、六組吳姓,大姓小姓,集中聚居,和睦相處。我們村這一帶,可以說是千陽的米糧川。論產糧,有號稱千陽“三峪”之一的麥峪,因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所產小麥面飽筋道,傳說還是“貢品”。傳統產業,就是廣種冬小麥,川道灌區麥收後還能種一料玉米。油菜也算得上是適生區,大面積種植,最美時節就是油菜花開,金燦燦一片,蜜蜂采釀,蝴蝶飛舞,好看極了!西瓜、辣椒、蔬菜也很有名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鄉的辣椒紅遍西北,成為出口外貿物資;八、九十年代,大宗蔬菜產銷兩旺,銷往西安、寶雞等周邊城市,外商投資還建起了配套企業,為速食麵食品加工專用調料。公路沿線、村莊周圍、田間道路、房前屋後植綠成風,生長的白楊樹個高桿直,成為當地農民蓋房造屋的主要木料,千河兩岸的老百姓無不受益享用。村上的小伙子帥氣,姑娘們娟秀,尤為自豪的是,村上的農民籃球隊,曾一度時期達到巔峰,在縣內獨領風騷,競技水平堪成一流,與鄰縣農民兄弟結成盟友,年輕球員成為姑娘們心目中的偶像,籃球運動也成為家鄉的“註冊商標”。燕伋的第82代傳人就居住在我們村。鄉民們崇尚科學,讀書風氣很濃,重教之風世代傳承,每年都有少則三、五個,多則十餘人,考入名牌大學,有的還成為研究生、博士後,完成學業,走向社會,在不同行業為國盡忠。
就是這么一個山青、水秀、人傑、地靈的村子,能不值得記憶,能不讓人永遠眷戀嗎?也還真應了歌曲中的那句詞:誰不說俺家鄉好啊!……
作者簡介
楊江海,男,漢族,陝西千陽人,高中文化程度,函授大學畢業,農家子弟,植根家鄉,從政為文,已出版多本個人文集。
基本信息
作者:
出版:
總編審: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編審處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甲1號
責任編輯:徐榮
圖書策劃:謝亞良
印刷:中國文化出版社印刷廠
開本:
字數: 100千字
印張:6
版次: 2014年2月第1版 第1次印刷
定價: 2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