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系統,相關資料,
感動系統
物質世界的物質都在永無休止地運動著,物質運動的原因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物質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雙重特性,任何物質都有它自身的固有頻率或頻帶,相同或相近固有頻率的物質間通過共振實現能量交流。宇宙間的能量是不滅的,同時也是守恆的,但能量的表現形式或存在方式卻千差萬別。人類意識即思維的本質是萬物有心感動的結果,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相互感應與感動的產物,這種產物依然是物質或物質形態。為了與傳統物質概念相區別,這裡把包涵意識在內的物質概念稱為廣義物質,而把傳統思維中的物質概念稱為狹義物質。萬物有心感動系統論認為:世界的物質結構是陰陽結構。物質世界是陰陽世界,陰陽相生相感,同時又相剋相抗,共同造就了千變萬化的宇宙與千姿百態的大自然。從現代物理學角度看,陰陽世界觀是當今最科學的世界觀,廣義唯物論是西方經典唯物論,東方傳統陰陽理論以及現代物理學理論三者相結合的產物。
相關資料
馬克思唯物論是唯物論的經典之作,是二十世紀以前經典科學的總結晶。馬克思唯物論是建立在經典科學基礎之上的哲學理論,它與經典科學存在廣泛而深刻的接口,因此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與方法論。二十世紀初,科學發生了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產生,標誌著現在物理學的誕生。相對論打破了絕對空間與絕對時間的傳統觀念,量子力學則使人們對物質世界的連續性與必然性有了全新的理解。人們發現了建立在絕對時空觀上的經典物理學的局限性,經典物理學規律在高速巨觀運動及微觀領域中都失效了。眾所周知,現代物理學的產生並非徹底否認經典物理學,而是經典物理學的發展,現代物理學的包容力即適用範圍比經典物理學更加廣泛,對客觀世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那么馬克思唯物論是否也像經典物理學一樣存在局限呢?
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上一直爭議不休的問題。要理解馬克思唯物論的精神實質,首先得從物質概念與意識概念入手,然後再探討物質與意識的關係。人民網強國社區(http://bbs.people.com.cn) 馬克思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運動變化是有規律的。“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現在看來,這種物質定義是欠科學的。這種物質定義是一種實物論,即看得見或摸得著的東西才是物質,看不見又摸不著的東西就不是物質。另一方面,客觀實在論的物質定義,否認主觀存在的物質性,即思維中存在的東西是非物質的東西。因此經典物質概念是一種實數思維模式中物質,是一種狹義物質。現代物理學實驗證明,物質世界存在實物與虛物,空間不空,沒有物質的空間是不存在的。場態物質是一種虛物質,雖然看不見與也摸不著,但它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也是物質。物質世界是複數世界,物質的運動變化是通過物質交流而實現的。物質世界由實物與虛物組成,實物與虛物是一種相對概念,習慣上我們把人體感覺器官能夠直接感覺到的物質稱為實物,而只有藉助外在工具才能間接感覺到的物質以及直接與間接都無法感覺到的物質統稱為虛物。但在科學觀念逐漸被多數人接納的今天,我們把直接與間接感覺到的物質統稱為實物,而把直接與間接都暫時無法感覺到的物質稱為虛物。在牛頓時代,原子是物質組成的最小微粒,原子的內部組成微粒尚處於虛物形態,當原子的內部構造被科學實驗所發現與證實之後,電子,質子,中子,就變成了實物。從理論上講,電子依然是可分的,但目前的科學水準還無法了解電子的內部結構,因此電子的內部構成物為虛物。物質的存在不依靠人的意識,在人類未產生或人類滅絕之後,物質世界是依然存在的。科學探索的目的之一,就是從虛物中發現實物。從進化論觀點看,現代人類產生於原始人類,原始人類產生於非人類,東西方神話中都認為人來之於土,這與進化論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人與物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人與物只存在靈性多與少的區別。所謂靈性,筆者認為是物質的感應與協調能力。任何物質都具備一定的靈性,人這種物質的靈性就是善於發現模仿與利用其它物質的靈性,從而提高自身的靈性。科學追求的過程其實就是發現靈性運用靈性提高靈性的過程。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物質的波動性就是物質靈性的外在表現方式之一。狹義唯物論只看到了物質的粒子性,而忽視了物質的波動性。任何物質都具有一定的結構形態與運動狀態。物質的結構形態與運動狀態是相互相存且相互作用的統一體。人的感覺系統是由遺傳基因DNA所決定的,人們依靠自身的感覺系統建立起來的感官世界與真實的客觀世界是不相等的,人類的感官世界只是物質世界在有限頻段即有限廣度與深度的局部表現,因此感官世界不是客觀世界的全部內涵,但我們要了解和探索客觀世界的真實模樣又不能脫離我們的感官世界。在人類的感官世界之外還存在許多我們尚未知曉但又客觀存在的物質,因此對物質的定義應修正為“物質就是存在”,過去存在,現在存在以及將來存都是物質。既然“世界是物質的”,那么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物質,無論客觀還是主觀上存在的東西,都應包涵在物質概念之內,至於主觀上存在的東西是否具有生命力繁衍性等,是另當別論的事,但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存在或曾經存在,對於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敗類以及科學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錯誤理念或結論,我們都應把它們視為一種物質曾經存在,因為客觀世界中沒有非物質的東西,意識本身就是物質或者說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