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心上:一個心臟外科女醫生自述(愛,在心上)

愛,在心上:一個心臟外科女醫生自述

愛,在心上一般指本詞條

《愛,在心上:一個心臟外科女醫生自述》為一個心臟外科女醫生的個人傳記,是作者對自己從醫近40年的人生回顧。書稿將作者個人的人生經歷放在中國的時代大背景下,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成長、奮鬥與國家命運的緊密關聯。《愛,在心上:一個心臟外科女醫生自述》分8個部分,按時間順序對作者的奮鬥歷程作了回顧,其中既有想做醫生而不能的失意與苦悶,也有在政府機關從事計畫生育工作的真切寫照;既有時代背景激盪下的人生轉折,也有在轉折中的彷徨與思考;既有20世紀80年代在艱苦環境下的探索與奮鬥,也有在國外學習與工作的新奇與緊張;既有對作為一名心臟外科醫生艱辛與壓力的真切坦露,也有對生命的敬畏與莊嚴承諾;既有對事業有成、獨當一面的描述與自豪,也有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國外同行交流的心得和感受。通過閱讀《愛,在心上一個心臟外科女醫生自述》,讀者可從中窺見一個心臟外科女醫生的成長曆程及醫德醫術,也能見證中國近40年的發展與變化,值得年輕人,特別是青年醫務工作者一讀。

基本介紹

  • 書名:愛在心上一個心臟外科女醫生自述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0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作者:陳群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13067690, 978731306769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愛在心上》作者陳群的經歷非常跌宕,在任何磨難面前她從不氣餒,從不放棄。她生活得勇敢、真誠,而且智慧。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那樣的豐富、駁雜、曲折、坎坷,就像陳群一樣。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都可以寫出讓人感動的文字。只是,這樣的書寫,必須是真真切切地從你的心裡流淌出來。閱讀這本書可以忍人們知道醫生的崇高和偉大,和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她說:做醫生最需要的是病人的信任,但信任來自於醫生對病人的真誠。她真誠坦率的敘述,以及她的人生經驗給予我們最真實的感動。

作者簡介

陳群,1943年12月生於上海、1971年起在上海市胸科醫院開始從事心胸外科,1983年獲上海第二醫學院碩士學位,1984-1986年赴澳大利亞進修心血管外科,先後在墨爾本聖文森醫院、皇家兒童醫院任住院總醫師、外科手術組成員。長期專職於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外科診治工作,在國內外專業會議、雜誌發表論文及著作50多篇,並受聘擔任兼職教授、雜誌編委等。曾任上海女醫師聯誼會副會長,女醫師協會理事,徐匯區第十一屆人大代表。1992年被評為上海市“十佳”中青年醫師,併入選《1991-1992國際婦女》,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為美國心胸外科醫師學會,美國外科女醫師學會的國際會員。

媒體推薦

醫生是與死神作鬥爭的勇士,是守護生命的衛士,是病人心目中的天使。醫生的職責崇高而偉大,但更多的是一種沉重和奉獻。
做醫生最需要的是病人的信任,但信任來自於醫生對病人的真誠。
一個年輕醫生的成長需要自覺地尋找一切可以學習與鍛鍊的機會,哪怕再辛苦再艱難,鐵不煅何以成鋼?將每一次手術當作第一次!對醫生來說,即使他已成功做了成百上千次,但對一個病人來說卻是第一次,而且也只能是一次。
看到一個個貧窮家庭和一個個先心病孩子渴求的眼神,一種已超出醫生職責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在我心底油然而生。
——一個心臟外科女醫生自述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偶然的轉折(1970~1972)
1.紅色浪潮中成為一名醫生
2.當媽媽與做醫生同時開始
第二章 修補病人的心臟(1972~1983)
1.心臟外科病房
2.真是美妙無比的職業
3.掉進了知識的海洋
4.摘掉外語文盲的帽子
5.唐山大地震,接生了一個叫“震生”的孩子
6.人生的冬天
7.一家兩個心臟病孩子
8.發紺孩子的命運
第三章 陋室歲月(1980~1984)
1.考上了研究生
2.12平方米的家
3.綠色的逗號
4.在準備出國的日子裡
第四章 難忘澳洲的陽光(1984~1986)
1.一個陌生的世界
2.聖文森醫院的住院總醫生
3.皇家兒童醫院的訓練
4.悉尼、換心病人和張仁謙醫生
5.我成了皇后維多利亞醫療中心的病人
6.奧斯汀醫院的雨聲
第五章 擔負起生命的沉重(1986~1996)
1.為了病人必須這樣
2.走進複雜先天性心臟病之門
3.心臟里有顆子彈的山東男孩
4.我不能聽那哭聲
5.愛心的呼喚
第六章 掌聲響起來(1989~1997)
1.在曼谷,第一次走上世界講壇
2.日本國際會議的挑戰
3.評上了“十佳”醫生
4.初次訪美的腳步
5.經歷歐洲
6.1995年8月的北京情柔
7.小兒心臟外科成立
第七章 生命的禮物(1997~2008)
1.在夾縫中求生存
2.成功揭開愛心手術的序幕
3.尋找需要幫助的孩子
4.江西的20個孩子
5.維多利亞和第100例病兒
6.兩個朝鮮兒童
7.克莉斯汀和“心連心”俱樂部
8.共同捧起生命的禮物
第八章 新的一頁(2004~)
1.退而未休
2.新的憧憬
後記

後記

歷經五年的努力,我這本題為“愛,在心上”的自述終於面世了。此時此際,不由地回想起這不尋常的五年。
2004年深秋的一天清晨,我從夢中醒來,朦朧之中還浮現於適才的夢境:那是年輕時的我,穿著白大衣,腳下蹯著風火輪,飛走在病房和手術室之間,急切尋找病孩的父母親……醒來後,仰望天花板,欲意走出夢境回到現實,然而,卻不由自主地憶念起我那逝去的三十五個年華。“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懷已更改,但我還擁有你的愛”,這個愛是指對醫生職業的愛,對病人的愛。想起有部“人到中年”的電影,主人公陸文婷醫生為病人服務,鞠躬盡_瘁,我等雖未達到她如此忘我、舍我的境界,卻不少方面與她有同類之感。因為我們的人生旅程和職業生涯都是跟著歷史的節拍,伴著國家的命運一路走來,儘管走的艱辛、曲折,但也有快樂和欣慰,究其原因是有幸心裡有愛,與愛同行,才有這般持久的勇氣和精神去面對生活、工作中的一個個困難和挑戰,實現做一個稱職醫生的理想和追求。於是,一個大膽的念頭萌生,要將我三十五年的職業生涯、人生感悟用文字寫出來,向人們傾訴一位女醫生的心聲,敘述自己,感悟生命,留住記憶,留住歲月的饋贈。
五年寫作期間,在工作之餘的我,既要踏踏實實地身處當下,又要讓心靈回到過去漫長三十五年的日子裡瀏覽,尋找深埋在歲月塵封中的珍貴記憶,實在有些為難。多少個寒冬之夜、酷暑午後,一年一年地查閱,一點一滴地積累,用手中的筆一字一句地寫下來。言辭的貧乏,寫技的笨拙,阻擋不了我爭取成功的強烈心愿,我明白這又是自己選擇的一次挑戰。在撰寫的日子裡,我猶如重新走了一遍三十五年的人生旅程。期間,我曾為當時自己不畏艱辛時的付出和遭遇而感動、流淚;曾為一路相攜、始終不渝支持我的父母、家人所付出的無私之愛而感激、不安;曾為扶助我成長的良師益友們的真誠、關懷而由衷致謝;更為一個個幸與不幸的病人們的故事而欣慰、感慨!那是生命的呼喚,實是銘刻在心。
在2005年期間,因老母身染重疾,我不得不放下案頭之事,之後不免斷斷續續顯得懶散起來,拖延了些時間,好在自己尚能自勉。認準目標不回頭。最終,經過七次反覆的自我修改,在2009年5月完成了初稿。
我慶幸自己的拙作得到社會人的眷顧和關愛,看過其中一二節初稿的同事、摯友,最早給了我熱情的溢詞以資鼓勵;因“生命的禮物”愛心項目而結識的外籍朋友,不少人見面時總關切地問及此書編寫的進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幾位編輯給了我這個無文學作品之名的小卒特別的幫助,這源於他們對人民醫生的敬重。經市婦聯宣傳部的劉瑞李女士熱心推薦,素不相識但久仰大名的著名女作家王小鷹老師在百忙之中通讀我的初稿,給了有益的指點,並為此書寫了序。我真的由衷地感謝他們,給了我完成此自述的信心和力量,使我這個做了近四十年執手術刀的醫生能有機會帶著中的筆走社會,向廣大讀者傾吐歲月的。聲。如若誼書對現在正在成長中的年輕醫生或讀者能帶來些有益啟示的話,那將予我以莫大的快樂與鼓舞。

序言

我跟陳群醫生素睞平生,經人介紹,她的文稿輾轉到了我的書桌上。記得當時我正在給《長街行》收尾。我還是抽暇看了她的文字,確實感動了我,不是以她文字結構的技巧,而是以她真誠坦率的敘述,以及她的人生經驗給予我們的啟迪。
由此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是關於文學的本質問題,我們筆下的文字(對於大多數現代人來說,是手指敲擊下的文字)究竟為什麼而書寫成文?說得更簡單明了些,便是為什麼而寫作?漢代楊雄曾說:“言,心聲也;書,心通也。”劉勰《文心雕龍》中道:“心既托聲於言,言亦寄形於字。”兩位古代文論家都提到了“心”,原來文學的本質便是由心而起,心有所嚮往,才托形於文字。
陳群的經歷非常跌宕,在任何磨難面前她從不氣餒,從不放棄。她生活得勇敢、真誠,而且智慧。當她回味自己的人生,品咂世態百象,情不自禁地寫下了自己的心聲,並且名之為“愛,在心上”,故而她的文字是純粹的,是脫離低級趣味的,故而一定是感人的。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那樣的豐富、駁雜、曲折、坎坷,就像陳群一樣。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都可以寫出讓人感動的文字。只是,這樣的書寫,必須是真真切切地從你的心裡流淌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