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麗斯·芒羅(愛麗絲·門羅)

艾麗斯·芒羅

愛麗絲·門羅一般指本詞條

艾麗斯·芒羅(又譯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1931.07.10~),加拿大女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逃離》等。

1931年7月,芒羅(本名艾麗斯·安·萊德勞)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休倫縣文海姆鎮。1968年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並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後來共創作了14部作品並多次獲獎同時作品被翻譯成13種文字傳遍全球。2013年10月10日,艾麗斯·芒羅獲得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麗斯·芒羅
  • 外文名:Alice Munro
  • 別名:愛麗絲·門羅、艾莉絲·孟若(台譯)
  • 國籍:加拿大
  • 出生地:加拿大安大略省休倫縣文海姆鎮
  • 出生日期:1931.07.10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西安大略大學
  • 主要成就: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代表作品:《快樂影子之舞》、《逃離》、《石城遠望》
  • 母親:Anne Clarke Laidlaw 
  • 星座巨蟹座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創作特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1年,芒羅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休倫縣文海姆鎮的一個以飼養狐狸和家禽為業的牧場主家庭。父親是Robert Eric Laidlaw,母親是學校教師,名叫Anne Clarke Laidlaw。艾麗斯十幾歲時開始寫作,並於1950年在西安大略大學就讀期間發表了第一篇作品:《影子的維度》。
艾麗斯·芒羅艾麗斯·芒羅
1949年,艾麗斯進入西安大略大學主修英語,在校期間做過餐廳服務員,菸草採摘工和圖書館員。
1951年,她離開大學與詹姆斯·芒羅結婚,移居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她的女兒 Sheila,Catherine和Jenny相繼出生於1953年、1955年和1957年,Catherine出生後15個小時便不幸夭折。
1963 年,芒羅夫婦移居維多利亞,在那裡創辦了芒羅圖書公司。1966年,他們的女兒Andrea出生。
1968年,艾麗斯·芒羅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獲得了人們的高度讚譽,一舉贏得了當年的加拿大總督獎——加拿大的最高文學獎項。在此之後她又出版了《女孩和女人的生活》,書中講述了一組相互關聯的故事,它們合起來構成了一部長篇小說。
1972年,艾麗斯·芒羅與詹姆斯·芒羅離婚。艾麗斯回到安大略,成為西安大略大學的住校作家。1976年,艾麗斯與地理學者Gerald Fremlin結婚,夫婦二人搬到安大略省柯林頓鎮外的一個農場,後來又從農場搬到柯林頓鎮,從那以後一直住在那裡。
艾麗斯·芒羅艾麗斯·芒羅
1978年,艾麗斯·芒羅的小說集《你認為你是誰?》出版,這也是一組相互關聯的故事,它在美國出版時採用的標題是《乞丐女孩:弗羅與羅斯的故事》。 這本書為她贏得了第二次總督獎。
1979年~1982年,芒羅遊歷了澳大利亞、中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1980年,她同時擔任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昆士蘭大學兩所大學的住校作家。
2002年,芒羅的女兒Sheila出版了兒童時代的回憶錄:《母親與女兒的生活:在艾麗斯·芒羅陪伴下長大》。艾麗斯·芒羅的故事經常發表於各類刊物,比如《紐約客》、《大西洋月刊》、《格蘭德大街》、《女士》以及《巴黎評論》等等。
2004年,芒羅的代表作《逃離》出版,奪得當年加拿大吉勒文學獎,併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圖書。2009年5月,芒羅榮獲第3屆布克國際文學獎。2012年,在出版最新小說集《親愛的生活》 朋友(Dear Life)後,芒羅宣布封筆。
2013年10月10日晚7時,201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加拿大作家艾麗斯·芒羅(Alice Munro)獲此殊榮。據CNN報導,艾麗斯·芒羅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加拿大國籍作家。獲1976諾貝爾文學獎,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索爾·貝婁由於年幼時遷居美國,因而被視為美國作家。
2013年12月10日,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82歲的艾麗斯·芒羅因健康原因無法親赴瑞典,她的女兒Jenny出席了頒獎典禮並代她領獎。

個人生活

芒羅未結婚前叫艾麗斯·安·萊德勞,和詹姆斯·芒羅結婚後,才改隨夫姓。1972年,芒羅離婚。1976年,她遇到了終能執手偕老的第二位丈夫—地理學家傑拉德·弗萊林(2013年4月去世)。婚後,芒羅仍以艾麗斯·芒羅之名出書。

主要作品

出版時間著作名首版出版社
1968年
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
中譯名:《快樂影子之舞》
1971年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
New American Library
中譯名:《少女們和婦人們的生活》
1974年
英文《Something 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
中譯名:《有一件事我一直想告訴你》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8年
英文《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別名:The beggar maid)
艾爾弗雷德 克諾夫出版社
《你以為你是誰?》(《乞丐女孩》)
1982年
The moons of Jupiter
艾爾弗雷德 克諾夫出版社
中譯名:《木星的衛星》
1986年
The progress of love
中譯名:《愛的進程》
1990年
Friend of my youth
艾爾弗雷德 克諾夫出版社
中譯名:《我青年時期的朋友》
1994年
Open secrets
艾爾弗雷德 克諾夫出版社
中譯名:《公開的秘密》
1998年
英文《The love of a good woman》
艾爾弗雷德 克諾夫出版社
中譯名:《一個善良女人的愛》
2001年
英文《Hateship,Friendship, 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
中譯名:《憎恨、友誼、求愛、愛戀、婚姻》
2004年
Runaway
艾爾弗雷德 克諾夫出版社
中譯名:《逃離》(2007年台譯本《出走》)
2006年
The view from Castle Rock
艾爾弗雷德 克諾夫出版社
中譯名:《石城遠望》
2009年
Too much happiness
艾爾弗雷德 克諾夫出版社
中譯名:《太多的幸福》
2012年
Dear life
Vintage International
中譯名:《親愛的生活》

創作特點

作品主題

故事背景
短篇女王門羅短篇女王門羅
芒羅的很多故事都以安大略省的Horon縣為背景。突出的地方性是她的小說重要特點。另一個特點,是故事的無所不知的講述者,一邊講述一邊對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進行理解。很多人因為芒羅筆下的小鎮場景而把她跟美國南部的鄉村作家相類比。
婚姻家庭
芒羅作品的一個常見主題(尤其反映在她的早期作品裡)是正在步入成年的女孩子面對自己的家庭和她成長的小鎮時所面臨的兩難處境。在她的作品中,例如2001年出版的《仇恨、友誼、禮儀、愛、婚姻》和2004年出版的《逃離》中,她的主題轉向中年人、獨身女人以及老人的勞苦。
芒羅對婚姻暴力現象關注較多,多數作品從側面審視婚姻暴力。例如,短篇小說《父親們》描繪五六十年代加拿大社會中婚姻暴力的普遍性,小說里有來自農莊、鄉鎮、都市的三個父親形象。近期作品《逃離》和《空間》則揭示了施暴者與受害者之間的心理互動。這兩篇小說十分鮮明地呈現了傳統男性氣質規約下施暴者的特徵,他們是身體強壯的體力勞動者,強勢、有主見、控制欲強,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具有超越女性的力量。由於所處社會階層較低,他們承受較大的經濟壓力。在社會交往中,他們蔑視社會規則,不容易與周圍的人相處,因此容易產生自卑與封閉的心理。而且,男性自幼接受的教育要求他們不露聲色、不示弱、有力量、有進攻性,“控制周圍環境及其他人”;他們“拒絕任何會被視為女性特質的東西”,在解決衝突時,通常“試圖通過暴力去控制對方”而獲得更大的權力,令對方臣服。當這種類型的丈夫試圖控制妻子時,最直接的手段是暴力。
由於受到傳統父權社會對女性氣質定義的影響,芒羅筆下的女性具有順從、柔弱等特徵,因而無法獲得人格的獨立,擺脫婚姻暴力的影響。
從芒羅對婚姻暴力的描寫中可以發現,在加拿大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社會公眾意志對婚姻暴力的態度經歷了由默許到干涉,再到建立完整體系對婚姻暴力雙方實施救助的過程。這一過程反映了西方婚姻倫理的變化,也體現了在女性主義運動的影響下,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對女性自我意識的尊重。隨著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女性在家庭中的生存方式也悄然發生著改變,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被動角色受到社會的觀照和干預,公眾意志的介入使婚姻暴力雙方都得到救助。這對於婚姻暴力的受害者擺脫對施暴者的經濟依賴、獲得人格獨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們也意識到婚姻暴力是男性的人格缺陷、心理變態、自我控制缺失的表現,而不再將暴力看作是男子氣概的體現。
芒羅小說刻畫了女性經歷暴力與磨難之後,在傷痛中尋找自我與人生意義的心理過程,通過對女性意識在婚姻暴力中成長曆程的描寫,揭示女性自我追尋的深層內涵。一方面,這一系列女主人公的命運變化反映了女性主義運動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女性走出婚姻的悲劇不僅需要社會的干預與生存環境的變化,更需要積極的自我修復。芒羅的小說體現了她對個體生存狀態的關注,對個體尋求自我人格獨立完整過程中難以左右的力量的剖析,對人類普遍心理訴求與複雜人性的探索,具有打動人心的效果。

藝術特色

心理刻畫
艾麗絲·芒羅繼承了心理現實主義這一創作方法,她通過心理刻畫來塑造人物的形象,進而以反映客觀世界所處時代的精神面貌。遵循心理現實主義的傳統,她把自己的藝術觸角深人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其內心深處的感情波動和變化來預示人物的命運。她的心理描寫藝術手法特別而深刻,刻畫程度與審美視野的深度性、豐富性和多元性,在整個世界文學史上也被認為是一流水平的。艾麗絲·芒羅將其筆觸伸入人物內心,抓住人物內心轉瞬即逝的無意識片斷,連續地加以動態化描寫,將人性中最隱秘、最不容易捕捉的心理狀態和變化付諸筆端,公之於世,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人物心靈的深度。同時,儘管她是深人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人物的內在精神狀態,但她的立足點卻是現實主義導向的,她的終極目的仍然是通過刻畫人物精神領域的渴望與矛盾,展示社會秩序和人的行為的客觀性、理性的思想。她始終以理性看待世界,以理性看待性別,以理性看待男人及女人的隱秘內心。
愛麗絲·門羅作品《逃離》愛麗絲·門羅作品《逃離》
作品人物
芒羅筆下的人物跟威廉·福克納和弗蘭納里·奧康納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樣,經常需要面對根深蒂固的風俗和傳統。但不同的是,芒羅的人物對事情的反應沒有那么強烈。因此,具體就她筆下的男性人物而言,可以說芒羅掌握了描述普通人的精髓,而她的女性人物卻比較複雜。
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男性通常都被描述為理性、客觀的、主動的、獨立的主體,而女性則是感性、主觀任性的、被動的、依附的客體。但在艾麗絲·芒羅的作品中,雖然男性與女性有其在社會空間中的差異性,但無論男性、女性都是理性、客觀的,若說有差異,僅僅是程度不同而已。在其作品中,就隱含著這樣的思想:男性與女性在其人生的某個片斷,可能並沒有差異,可能是非理性的,特別是女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男性和女性,都轉變為客觀、理性的,反映了客觀的、理性的存在。
芒羅的作品充滿濃厚的地域色彩,並以真實的情感和細膩的筆觸繪製出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文本世界。芒羅的故事大都源於她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很多內容都是根據她的回憶復現的。記憶對於芒羅而言是最豐富的靈感之源。雄心勃勃的母親、逃避現實的父親、敏感愛幻想的女兒、孤獨壓抑的成長等等,這些都在芒羅的小說中反覆出現。她用創作來傳承記憶,並用記憶來豐富和深化敘述,利用時空轉換將記憶、想像和現實生活打碎重新組合,最終使讀者進人到她所書寫的記憶世界。
語言
芒羅使用簡練而清晰的語言、對細節的嫻熟把握賦予她的小說“令人矚目的精確”——Helen Hoy這樣評價她。芒羅的敘述揭示出生活含混的多義性:“諷刺與嚴肅同時出現”、“神聖莊嚴的箴言與炙熱的偏見”,“專門而無用的知識”,“尖利而快樂的 狂暴音調”,“庸俗趣味,冷漠無情,以及由此帶來的歡樂”等等。芒羅把奇妙與平常並列,兩者相互截斷、交織,直接地、毫不費力地為作品注入生命。
艾麗斯·芒羅艾麗斯·芒羅
時空轉換是芒羅進行小說創作的常用手法,藉此將記憶和現實生活打碎重新組合,這也表現了她想表現的觀點:看世界,或許有新的角度,文學就可以幫助人們重新認識世界。她曾經在一篇散文中介紹讀小說的方式:“小說不像一條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進裡面,待一小會兒,這邊走走,那邊轉轉,觀察房間和走廊間的關聯,然後再望向窗外,看看從這個角度看,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獲獎記錄

文學類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3----安大略Trillium圖書獎親愛的生活獲獎
2013----諾貝爾文學獎----獲獎
2009第三屆布克國際文學獎《你認為你是誰?》提名
2007----大英國協作家獎《石城遠望》獲獎
2007----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石城遠望》獲獎
2007第一屆布克國際文學獎----提名
2005----大英國協作家獎----獲獎
2004----加拿大吉勒文學獎《逃離》獲獎
1998----加拿大吉勒文學獎《一個善良女人的愛》獲獎
1995----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公開的秘密獲獎
1995----WH 史密斯文學獎公開的秘密獲獎
1990----大英國協作家獎《我青年時期的朋友》獲獎
1990----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我青年時期的朋友》獲獎
1990----安大略Trillium圖書獎《我青年時期的朋友》獲獎
1986----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愛的進程獲獎
1986----瑪麗安·恩格爾獎----獲獎
1980----布克文學獎《你認為你是誰?》獲獎
1978----加拿大總督文學獎《你認為你是誰?》獲獎
1977----加拿大-澳大利亞文學獎----獲獎
1971----加拿大書商協會國際讀書年獎《少女們和婦人們的生活》獲獎
1968----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快樂影子之舞獲獎
榮譽類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90加拿大藝術協會莫爾森獎獲獎

人物評價

(芒羅是)當代小說大師。(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評)
芒羅被視作是“現代契訶夫”,她有很強洞察力、憐憫以及廣泛抓住人物特點的能力,而對筆下的人物又不會帶有個人評價。(美聯社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