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斯·利德爾是亨利·利德爾(Henry Liddell),牛津基督教會(Christ Church, Oxford)的主任牧師和羅麗娜·漢娜·利德爾(Lorina Hanna Liddell )的第四個孩子,。她有兩個哥哥,哈利(Harry)(生於 1847)和亞瑟(Arthur)(生於1850,1853死於紅熱病)和一個姐姐羅麗娜(Lorina )(生於1849)。除此之外,她還有幾個弟弟和妹妹,其中屬她的妹妹伊迪絲(Edith)(生於 1854)和她尤為親善。
愛麗斯出生時她的父親時任威斯敏斯特學院( Westminster School)的校長,但隨後即被任命為牛津基督教堂的主任牧師。1856年利德爾一家遷居到牛津,在那裡他們遇到了正在拍攝主教教堂的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他很快成為了利德爾一家的朋友。
愛麗斯基本是在她近齡的姐妹們陪伴下張大的;羅麗娜比她大兩歲,伊迪絲比她小兩歲。她平常和她的家人在他們位於北威爾斯的蘭迪德諾海岸(West Shore of Llandudno in North Wales.)的度假別墅(Penmorfa,現在是Gogarth Abbey 旅館)里度過假期。
年輕時愛麗斯與羅麗娜和伊迪絲週遊了歐洲列國。有傳言說,在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最小兒子,利奧波德王子( Prince Leopold)呆在牛津基督教會的四年間裡,她成了他的意中人。但沒有明顯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但事實是兩年後,利奧波德王子給他的長女命名為愛麗斯,而且是愛麗斯·利德爾第二個兒子利奧波德的教父。(最近有一位利奧波德王子的傳記家指出愛麗斯的妹妹伊迪絲才是他真正的對象。)20歲時的愛麗斯
1880年9月15日,28歲的愛麗斯和雷金納德·哈格里夫斯( Reginald Hargreaves)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了親,他也是一個板球手。他們育有3個兒子,其中亞倫·尼維頓(Alan Knyveton )和利奧波德·雷金納德( Leopold Reginald )皆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有卡里爾·利德爾·哈格里夫斯(Caryl Liddell )倖存了下來並育有一個女兒。愛麗斯否認卡里爾這個名字和查爾斯·道奇森的筆名有任何關聯。雷金納德·哈格里夫斯繼承了一筆豐厚的遺產,愛麗斯也因此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她丈夫死後,維持他們住宅卡夫諾爾( Cuffnells)的經費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以至於她得賣掉《愛麗斯地下世界探險記》(Alice's Adventures Under Ground )的複本,這件手抄本售得了高達15400英鎊的價格,幾乎是蘇富比( Sotheby's)拍賣行給出的最高價格的四倍。而後其成為了埃爾德里奇.R.詹森(Eldridge R. Johnson )的私人藏品,而且還在卡里爾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展出過。(當時愛麗斯也參加了,那時她已經八十歲高齡了,就是在這次去美國的途中她遇到了彼得·盧埃林·達維斯[Peter Llewelyn Davies]他是J.M.巴里[ J. M. Barrie]筆下彼得·潘的原型人物)。埃爾德里奇死後手抄件被美國一個藏書家集團購得,而且還在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在激勵英國人民面對希特勒的侵略的酬勞會上向英國人民展出過。現今這件手抄本最終地躺在了大英帝國圖書館(British Library)里了。老年的愛麗斯
在餘下的幾年裡,她生活在林德赫斯特(Lyndhurst)的紐弗瑞斯特( New Forest),她死後其遺體被火化,骨灰葬在林德赫斯特的“聖米迦勒和全天使教堂”(the church of St. Michael & All Angels)的墓園內。
與此同時,道奇森決定再寫一個這個故事的商業版。1863春天時道奇森把《愛麗斯地下世界探險記》的手寫本寄給他的作家好友喬治·麥克多納爾( George MacDonald)麥克多納爾的孩子們讀了後都反映說很喜歡,這堅定了道奇森出版的決心,《愛麗斯地下世界探險記》約翰做的插圖版於1865年出版,續集《愛麗絲鏡中奇遇》繼後於1871年出版,1886年道奇森送給愛麗斯的手抄副本也出版了。
然而莫頓.N.科恩(Morton N. Cohen)在2003年泰晤士報文學評論副刊的一篇文章上說道,上世紀六十年代時道奇森的侄孫菲力普·道奇森·傑克瑞斯(Philip Dodgson Jacques ) 曾告訴他那些筆記是菲力普基於他與道奇森的侄子的對話回憶寫的。 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證明科恩的文章里說的是真的,當然傑克瑞斯的筆跡也和那篇筆記的字跡不符。愛麗斯和道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