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這個世界(201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愛這個世界(201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愛這個世界》是201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作者: [美] 伊莉莎白·揚-布魯爾,譯者: 陳偉 / 張新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這個世界
  • 作者:[美] 伊莉莎白·揚-布魯爾
  • 譯者:陳偉、張新剛
  • 出版時間:2017年5月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555 頁 
  • ISBN: 9787208143302
  • 定價:98 元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漢娜·阿倫特傳 
  • 叢書系列:走近大思想家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漢娜•阿倫特是20世紀偉大而具原創性的思想家、政治哲學家和社會理論家。她的主要著作《人的境況》、《極權主義的起源》等已進入西方政治哲學經典的行列。作為一名與學術流派、政治黨派及意識形態路線保持距離的獨立思想家,阿倫特擁有範圍持續擴大的讀者。本書是西方學界最早、最權威的一部阿倫特傳記性著作。作者從書面材料和那些尚健在的認識阿倫特的人那裡收集資料,以傳記的方式,展現阿倫特的思想發展過程,描述她的哲學、政治和文學的背景與狀況,介紹了她所有的重要著作,並提示了這些著作對理論界和社會的影響,以及人們對這些著作的評價和解讀。書中,還闡釋了比如反猶太主義、邪惡、權力、革命、民族國家、極權主義等一些貫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關鍵性概念和構思。阿倫特的故事折射著那個時代,她的著作也是為了尋求對那段歷史的理解。就本質來說,傳記關注的是一個人的生活,但它向我們展示的是她思想的歷史基礎,是激發她進行思考的特定經驗,是滋養她的友誼與愛,以及展示她的思維方式或思想風格。在阿倫特那裡,對立的思潮碰到一起,這使她的思想豐富而又激越。通過此書,讀者可以很方便地查閱資料,了解和把握阿倫特的生平、著作、主要概念和觀點。

圖書目錄

中譯本序言
第二版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1906—1933
第一章 我們的孩子(1906—1924)
哥尼斯堡人
陽光童年遭遇陰影
艱難和悲傷的年代
狂飆突進
第二章 影子(1924—1929)
激情的思考
“非同尋常的”與“神奇的”
鄰人間的愛
第三章 一個猶太女性的生活(1929—1933)
哲學的保衛者
作為自傳的傳記
轉向政治
白天和黑夜
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反抗
第二部分1933—1951
第四章 無國籍者(1933—1941)
她的人民
海因里希·布呂赫
法西斯主義的教訓
在移民的路上
第五章 忠誠是真實的標誌(1941—1948)
方向,義務
為猶太人軍隊的建立
時代的重負:“最終解決”的歲月
慰藉
極權主義的起源
第六章 公共生活的私人面(1948—1951)
歐洲人
“面向現在”的政治理論
瑪薩·阿倫特的去世
確認
未來哲思的基礎
第三部分1951—1965
第七章 在這世界如在家中(1951—1961)
雙王制
各種形態的反共產主義
美國和歐洲:思考革命
歐洲的“頌詞”
在美國的論戰
Amor Mundi(對世界的愛)341
第八章 延遲的治療:艾希曼在耶路撒冷(1961—1965)
審判的報告者
惡的平庸
艾希曼論戰
反響
未回答的問題
第四部分1965—1975
第九章黑暗時代的美國(1965—1970)
共和國
在公共場合露面
論革命
再評極權主義
1968年的《論暴力》
告別雅斯貝爾斯
道德和政治行動
布呂赫
第十章“不再”與“尚未”:心靈生活(1970—1975)
哲學的慰藉
思考事務
De Senectute(論老年)
最後一年
理解的工作
附錄 阿倫特博士論文概要
部分譯名對照
譯後記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揚—布魯爾(Elisabeth Young-Bruehl,1946—2011)職業心理分析師,畢業於紐約社會研究學院,工作於費城的賓夕法尼亞研究所和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分析訓練和研究中心,擅長對人物內心的把握和描述。她是阿倫特的學生和朋友、最親密的人之一。著有《安娜·弗洛伊德傳》(1988)、《創造性人格》(1991)、《愛這個世界:漢娜·阿倫特傳》(1982,2004)、《阿倫特為什麼重要》(2006)等。
譯者:陳偉,政治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理論、西方政治思想、政治哲學,著有《阿倫特與政治的復歸》、《施米特與政治的邏輯》等。
譯者:張新剛,北京大學西方古典學中心助理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