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責任:一所國小的教育敘事》是2010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芳。
基本介紹
- 書名:愛與責任:一所國小的教育敘事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0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劉芳
- 出版日期:2010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310141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愛與責任:一所國小的教育敘事》的價值正是在於為人們提供了三種立場或視角,去分別審視今天的學校,這對理解和思考今天的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劉芳,中國農業科學院附屬國小校長兼書記。曾獲全國國小語文教師競賽一等獎、北京市青年教師評優課一等獎、海淀區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先後被評為北京市骨幹教師、北京市師德之星,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海淀區十大傑出青年、海淀區教育工作先進工作者、海淀區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
圖書目錄
上篇:激情燃燒的歲月
流光倒影五十年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
在愛與責任中長大
我在學校的日子裡
開闢藝術教育的新天地
從工廠到食堂:為了學校的發展
創辦少兒京劇班
艱辛蓋樓為發展
想起當年那面紅旗
憶起當年一件事
思緒小摘
心底深處的感激
我和母校一起成長
成長的搖籃
一生的導師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中篇:愛與責任的傳遞
我們一同走過
我和學生的那些事兒
觸動我心弦的孩子
這朵花該不該摘
借愛促愛
天使在行動
動其情監其行
比太陽更熾熱的心
做播灑陽光的人
莫讓針尖對麥芒
那一刻,他管住了自己的手
燦爛的笑容
一個善意的謊言
為心靈找一絲暖
教育的“良藥”
小事件,大教育
你的哭聲打動了誰
愛是最大的力量
讓我到黑板上畫一畫
遊戲中的精彩
學生的舞台
淘氣的孩子,天才的“老師”
110分
自強方能不息
我和學生的“作業大戰”
我們的愛心中隊
她替家長簽字後
從天而降的尺子
下篇:一切為了生長
生長教育:我校的辦學理念
中國農科院附小“教師教科研評價機制”的探索
淺談我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幾點做法
創新校本教研模式,融研究於常態教學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有效教研,快樂成長
我和“精彩”有個約會
用“錯誤”促進知識生長
我和元元
每個孩子都是老師的“寶”
用愛關注每一個學生
有意注意穩定性培養的個案研究
“修枝剪葉”為生長
讓網路成為師生成長的家園
快樂遊戲,輕鬆溝通
生活教育情境中的感悟
在支教中成長
成長的支點
後記
流光倒影五十年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
在愛與責任中長大
我在學校的日子裡
開闢藝術教育的新天地
從工廠到食堂:為了學校的發展
創辦少兒京劇班
艱辛蓋樓為發展
想起當年那面紅旗
憶起當年一件事
思緒小摘
心底深處的感激
我和母校一起成長
成長的搖籃
一生的導師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中篇:愛與責任的傳遞
我們一同走過
我和學生的那些事兒
觸動我心弦的孩子
這朵花該不該摘
借愛促愛
天使在行動
動其情監其行
比太陽更熾熱的心
做播灑陽光的人
莫讓針尖對麥芒
那一刻,他管住了自己的手
燦爛的笑容
一個善意的謊言
為心靈找一絲暖
教育的“良藥”
小事件,大教育
你的哭聲打動了誰
愛是最大的力量
讓我到黑板上畫一畫
遊戲中的精彩
學生的舞台
淘氣的孩子,天才的“老師”
110分
自強方能不息
我和學生的“作業大戰”
我們的愛心中隊
她替家長簽字後
從天而降的尺子
下篇:一切為了生長
生長教育:我校的辦學理念
中國農科院附小“教師教科研評價機制”的探索
淺談我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幾點做法
創新校本教研模式,融研究於常態教學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有效教研,快樂成長
我和“精彩”有個約會
用“錯誤”促進知識生長
我和元元
每個孩子都是老師的“寶”
用愛關注每一個學生
有意注意穩定性培養的個案研究
“修枝剪葉”為生長
讓網路成為師生成長的家園
快樂遊戲,輕鬆溝通
生活教育情境中的感悟
在支教中成長
成長的支點
後記
文摘
70年代後期,在複課階段,上級派來了由周江榮校長、張少青主任組成的新領導班子成員,我也重回工作崗位,主抓教學工作,這個機會讓我百倍珍惜。面對恢復教學、百廢待興的局面,我們更加意識到團結起來嚴謹治學的重要性。這時,改革開放的光芒已經照進學校,大家決心在上級的領導下,乘改革的東風,再創輝煌。
我們嘗試了許多新的教學方式。比如,首先成立“家長學校”,請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定期開會並請家長介紹自己的教育經驗;我們還在區婦聯的倡導下,參加“家長學校”的教材編寫與教學工作,併到其他學校家長會上交流心得。後來在教育局李科長及張光璐同志的深入細緻的幫助下,我們的努力初顯成效,再次被邀請參加海淀區成果匯報。學校沿著改革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學校的元氣也開始逐漸恢復。
時間過得飛快,80年代我退居二線,除了抓緊時間編寫語文教材外,又有一次機會向我招手。市教育局讓各區推薦退居二線的校長、主任參與編寫北京市年鑑。在區教育局李科長的推薦下,我參加了這項工作。我們在市教育局張汝蘭處長的領導下,歷經三年的努力,收集資料,查檔案,到各區聽國小普及情況匯報,還請了原教育局局長(當時還屬“靠邊站”身份)。大家共同努力,參與調研,匯總資料,並推薦我完成“北京市國小普及教育”的初稿送局裡審查。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不僅結識了老同行,拜訪了老前輩,增長了見識,也發揮了自己的餘熱,驅散了離開一線的寂寞,真可謂一舉多得。
這期間,學校更換了幾屆領導班子,他們都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使我們的學校再創輝煌。
我們嘗試了許多新的教學方式。比如,首先成立“家長學校”,請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定期開會並請家長介紹自己的教育經驗;我們還在區婦聯的倡導下,參加“家長學校”的教材編寫與教學工作,併到其他學校家長會上交流心得。後來在教育局李科長及張光璐同志的深入細緻的幫助下,我們的努力初顯成效,再次被邀請參加海淀區成果匯報。學校沿著改革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學校的元氣也開始逐漸恢復。
時間過得飛快,80年代我退居二線,除了抓緊時間編寫語文教材外,又有一次機會向我招手。市教育局讓各區推薦退居二線的校長、主任參與編寫北京市年鑑。在區教育局李科長的推薦下,我參加了這項工作。我們在市教育局張汝蘭處長的領導下,歷經三年的努力,收集資料,查檔案,到各區聽國小普及情況匯報,還請了原教育局局長(當時還屬“靠邊站”身份)。大家共同努力,參與調研,匯總資料,並推薦我完成“北京市國小普及教育”的初稿送局裡審查。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不僅結識了老同行,拜訪了老前輩,增長了見識,也發揮了自己的餘熱,驅散了離開一線的寂寞,真可謂一舉多得。
這期間,學校更換了幾屆領導班子,他們都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使我們的學校再創輝煌。
後記
2010年6月26日是我校六十周年華誕,拿什麼獻禮,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在對一個又一個曾經在此奉獻出青春年華的退休教師的採訪過程中,在與一個又一個曾在此度過無憂無慮孩提時代的校友的訪談中,在翻閱資料室里一篇又一篇出自於正在此辛勤耕耘的老師們之手的教學隨筆過程中,一個念頭越來越強烈——將這些口述文稿和教學隨筆收集成冊,不是獻給學校六十華誕的最好禮物嗎?通過老領導、老教師們的講述,我們了解了風風雨雨六十年中學校所發生的諸多故事,了解了她曾經的輝煌與苦悶,了解了前輩們的追求與思考,歡樂與憂愁……透過一屆又一屆校友的講述,通過孩子的視角,豐富了我們對學校的感性認識,當然更能體悟到的是,一所學校、一位教師能對一個孩子的一生產生多么深遠的影響,由此,我們也倍感責任重大!細細品讀每一篇教學隨筆、研究心得和工作總結,我們切人肺腑地地感受到老師們和學校管理者的工作是那么的具體和瑣碎,然而為了學生的健康生長,大家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字裡行間,透出的是他們的愛心,他們的責任心,他們的智慧……同時,我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對象那么的天真可愛又個性鮮明,教育事件那么的紛繁複雜又不具確定性,教育是一項多么複雜而偉大的工作!我們教師和學校管理者所能做的,就是直面現實,以積極的心態努力地探索,不斷地反思和重建。
序言
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本有關一所國小六十年發展歷程的口述史。其中,既有老校長對學校走過的風風雨雨的溫馨回憶,也有在新的發展時期,現任校長和教師集體對學校生活的敘事,更有他們作為行動研究者,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深情展望和獨立思考。本書收錄的文章,雖然內容和形式上相對獨立,但細讀之後,讀者會發現,始終有一條主線貫穿其中,那就是對教育、學校、學生的愛和責任的意識。可以說,愛與責任作為教育的基調和底色,在本書收錄文章中得到了較好的彰顯。透過這些文章,我們不僅看到老一輩教育工作者對學校和教育事業的深情,更能看到今天的年輕教育工作者,在新時期對學校發展和教育問題的深刻認識和獨特見解。
今天,如火如荼的學校教育改革正在大力推進,中國小校的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們不僅需要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改革的智慧。培育改革智慧,是實現靜悄悄的教室變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是全部教育改革的最終歸宿和終極目標。實現這種目標,需要每一位參與、推進、落實改革的教師,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今天的學校和今天的教育。通常,審視教育改革有三種立場或視角,一是歷史的視角,是站在過去看今天的教育;二是當下的視角,是站在今天看今天的教育;三是未來的視角,是站在未來看今天的教育。三種視角會看到不同的教育脈絡,形成不同的教育立場:站在過去看今天,看到的是進步和發展;站在今天看今天,看到是紛繁複雜的各類教育事件,其中有激情、有志向、有拼搏,更會帶有諸多困惑和迷惑;站在未來看今天,看到是的方向和希望,既有信心、勇氣,更有壯志和雄心!
今天,如火如荼的學校教育改革正在大力推進,中國小校的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們不僅需要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改革的智慧。培育改革智慧,是實現靜悄悄的教室變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是全部教育改革的最終歸宿和終極目標。實現這種目標,需要每一位參與、推進、落實改革的教師,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今天的學校和今天的教育。通常,審視教育改革有三種立場或視角,一是歷史的視角,是站在過去看今天的教育;二是當下的視角,是站在今天看今天的教育;三是未來的視角,是站在未來看今天的教育。三種視角會看到不同的教育脈絡,形成不同的教育立場:站在過去看今天,看到的是進步和發展;站在今天看今天,看到是紛繁複雜的各類教育事件,其中有激情、有志向、有拼搏,更會帶有諸多困惑和迷惑;站在未來看今天,看到是的方向和希望,既有信心、勇氣,更有壯志和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