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啟德

愛新覺羅·啟德

愛新覺羅·啟德,是清朝乾隆帝第八世孫,成親王永瑆後裔,自幼精通詩、書、畫,是比較活躍的年輕書畫家,精通易經,對於風水命理之判斷既快且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新覺羅·啟德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72年
  • 代表作品:“淇水煙波半含春色,太行雪松映出青天。
姓氏起源,其他信息,

姓氏起源

古代的女真族人並不重視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為姓。比如完顏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顏,葉赫部的人就大都姓葉赫。努爾哈赤遠祖姓夾古,是愛新(舊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遠支。遂其一支都冠以覺羅。遂隨部族冠姓愛新(滿語: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為遠支,則冠以覺羅(滿語goro或gioro,遠支的意思)。遂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其子皇太極建國清朝,效仿漢制,取消遠支大宗之分,使愛新覺羅成為一個姓氏。由於古代女真族遠支宗室劃分詳細,遂許多姓氏就出現了覺羅的劃分:伊爾根覺羅、阿顏覺羅、舒舒覺羅、葛籣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扈倫(呼倫)覺羅、嘉木瑚覺羅、阿哈覺羅、伊拉拉覺羅、察拉覺羅等等。諸覺羅的前兩(三)個字是地名或身份,後兩個字是姓。愛新覺羅氏統治中原初期,子孫並未按照輩分命名,康熙年間才開始採用漢人按輩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幾名皇子曾先後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劃一採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為胤禛,孫輩用“弘”,曾孫輩用“永”。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鹹豐時定“燾”、“闓”、“增”、“旗”。1938年修續愛新覺羅氏宗譜的同時,溥儀又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其他信息

啟德的祖上愛新覺羅·永瑆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成親王成親王永瑆以書法著稱於世,禮親王昭槤所著《嘯亭雜錄》卷二中有“成王書法”條目,云:“成親王諱永瑆,為純皇十一子。善書法,幼時握筆,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趙文敏。又嘗見康熙中某內監言其師少時猶見董文敏握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腕書之。故王推廣其語作撥燈法,談論書法具備。名重一時,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上特命刊其貼,序行諸海內,以為榮雲。”乾隆皇帝以十一子永瑆的書法為自豪,把永瑆得意的書法作品刻在碑上,拓成碑貼,並親自寫序,把永瑆的書帖賞賜給王公大臣。
清朝宗室能書善畫者不計其數,而在各種版本的書畫史中卻鮮有提及,而成親王永瑆卻是清代書法史中不能不提及的人物。永瑆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為清朝四大書法家。
作為成親王永瑆的後裔,啟德繼承了永瑆的衣缽,致力於書畫,已然小有成就,可喜可賀。
首都博物館藏有成親王永瑆書寫的一幅對聯:“淇水煙波半含春色,太行雪松映出青天。”如果說成親王永瑆的書法成就已然映出青天,啟德的書畫水平也只是半含春色而已。啟德要想追上其祖上成親王永瑆的藝術成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啟德戒驕戒躁,踏踏實實創作,明明白白做人,做個德藝雙馨的書畫家。
北京恭王府孫其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