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山華蝗

愛山華蝗(學名:Sinacris oveophilus Tinkham)是蝗科華蝗屬的一種動物,分布於雲南省思茅地區景谷縣,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Sinacris oveophilus Tinkham
  • :動物界
  • 蝗科
  • :華蝗屬
  • 分布區域:雲南省思茅地區景谷縣
  • 中文學名:愛山華蝗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性體型較小,細長,具刻點,略具稀疏絨毛。頭部較短,短於前胸背板。頭頂寬短,呈圓弧形,其在複眼之間的寬度幾乎等於顏面隆起在觸角之間的寬度。缺頭側窩。顏面側觀向後傾斜,與頭頂組成銳角;顏面隆起明顯,在觸角以上漸狹且直通頭頂,觸角以下趨平行狀;顏面側隆線全長明顯。複眼卵圓形,向外突出,其垂直直徑為水平直徑的1.51~1.80倍,約為眼下溝的2~3.4倍。觸角絲狀,共20節,其中段最長一節長為寬的1.8~2.0倍,長度超過前胸背板的後緣。前胸背板前緣在中隆線處稍微向內凹,個別平直,後緣圓弧形;中隆線較弱,隱約可見,缺側隆線;3條橫溝只有中、後橫溝明顯,且均切斷中隆線。溝前區約為溝後區長度的1.5~1.65倍。前胸腹板突橫片狀,頂端略呈齒狀,具有2~4個鈍齒。中胸腹板側葉近乎正方形。後胸腹板側葉的後緣明顯地分開。前、後翅均發達,到達或超過腹部末端,前翅在近端部之徑脈與中脈之間缺較密之橫脈。後足股節勻稱,上側的中隆線光滑,股節外側的下膝側片的端部狹而較尖,但不呈刺狀。後足脛節近端部之邊緣呈狹銳之片狀。具外端刺,沿其內、外緣各具刺7~9個。腹部末節背板的後緣具有明顯的尾片。肛上板呈長三角形,基部縱溝較深,端部較淺趨平。尾須圓錐形,其在1/2處向末端漸變狹,且頂端較尖銳,超過肛上板的頂端。
雌性體型較大於雄性,較勻稱。頭較短,短於前胸背板。頭頂較寬,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前緣在中隆線處微向內凹,後緣略呈鈍角。肛上板基部之半具明顯的隆線,約在1/2處消失,末端呈舌形。尾須較短,遠不到達肛上板頂端。上、下產卵瓣均具齒,並密被白色的絨毛;下產卵瓣細狹。
體色:一般橙褐色。頭頂橙黃色。複眼黃褐色,自複眼後方向後沿前胸背板側片至前翅前緣有一條黑色寬縱條紋。觸角基部紅褐色,頂端色較深。前足、中足股節蠟黃色,脛節為草綠色,爪為黑色。後足股節端部為淡紅色,刺和爪均為黑色。
體長:♂15.8~19.2mm,♀24.0~26.5mm;前胸背板:♂♀3.2~4.5mm,♀4.8~5.4mm;前翅:♂9.8~14.8mm, ♀15.5~18.0mm;後足股節:♂7.2~10.0mm,♀10.7~13.2mm。

分布範圍

雲南省思茅地區景谷縣,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