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與烏托邦》,是202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 卡爾·曼海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意識形態與烏托邦
- 作者:[德] 卡爾·曼海姆
- 出版時間:2023年4月1日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ISBN:9787532792313
- 裝幀:精裝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是202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 卡爾·曼海姆。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是德裔社會學家卡爾·曼海姆的代表作。第一部分是他特地為英語讀者所寫的介紹《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的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其所著《意識形態與烏托邦》(1929);第五部分是其最初發表在阿爾弗雷德·菲爾坎特所...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是20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卡爾·曼海姆 內容簡介 本書是知識社會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曼海姆(1893—1947)的主要著作。全書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為英國讀者撰寫的介紹本書的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論述知識社會學的主要問題,如思想、知識、意識形態、烏托邦、...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是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卡爾·曼海姆。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知識社會學的奠基之作,本書以知識與社會的關係中心,論述了知識社會學的主要問題,如思想、知識、意識形態、烏托邦、理性等問題,論述了改學科的性質、範圍、類型、研究方法等。在論述過程中,作者區分了兩種不...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是2023年4月1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卡爾·曼海姆。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卡爾·曼海姆的成名作,原書最初發表於1929年,本次出版採用的是1936年在英國出版的英譯本。本書是一部關於知識社會學的論著,全書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曼海姆為英譯本讀者撰寫的英文...
《意識形態和烏托邦——知識社會學引論》是2013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爾·曼海姆(Karl Mannheim)。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展示思想、意識形態與社會群體、文化制度、歷史情境、時代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等社會文化之間的聯繫,為我們從社會結構與社會意義的角度研究社會與歷史提出新的分析視角,其對意識...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全二冊)(英漢對照)》是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曼海姆 內容簡介 (一) 第一章 問題的初步探討 第一節 思想的社會學概念 第二節 思想的當代困境 第三節 現代認識論、心理學和社會學觀點的根源 第四節 作為我們時代的一個問題的對集體無意識的控制 第二章...
一 馬爾庫塞烏托邦思想的歷史成因 二 馬爾庫塞的烏托邦情結 三 馬爾庫塞烏托邦思想的內在發展邏輯 第二節 馬爾庫塞的反現代性立場 一 兩種類型的批判 二 社會進步悖論或進步的可逆性 三 馬爾庫塞的反現代性敘事 第三章 意識形態批判與烏托邦建構 第一節 當代西方意識形態理論 一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 二 文化與意識形態 三...
這本書介紹了塔夫里教授的重要理論,從內容到方法,主要包括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空想、先鋒派自身的矛盾關係、激進的建築藝術與城市、烏托邦空想的危機、建築藝術的雙重性特徵等內容。本書觀點鮮明,立場明確,語言通俗,版式統一,可讀性強,屬於建築專業著作,可以供建築師、建築院校師生參考和使用。圖書目錄 導 讀 ...
4. 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烏托邦功能 第三節 戰鬥的樂觀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核心 1. 烏托邦的實現難題與悲觀主義 2. 兩種實現概念和兩種樂觀主義 3. “戰鬥的樂觀主義”三範疇:前線、新異、終極 4. 馬克思主義的冷流和暖流 第五章(間奏)“具體的人本主義”與抽象實踐觀之悖謬 第一節 布洛赫解讀馬克思哲學...
作者認為,清理並反思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批評理論與我國新時期文論之間的影響和對話敞開了審視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問題的新視閾。該書考察了中西馬克思主義文論之間的互動影響,以意識形態論域為支點整體討論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批評理論概貌,在此基礎上對意識形態與藝術生產、意識形態與審美、意識形態與審美烏托邦...
二、“烏托邦”與意識形態 三、“烏托邦”的精神根基:批判的形上學 四、“烏托邦”的現代性困境 第一章 西方傳統社會的烏托邦觀念及其特徵 一、西方傳統社會的烏托邦觀念及其理論前提 1.本質先於存在 2.國家優於個人 二、西方傳統社會的烏托邦觀念的基本特徵 1.張力:理想與現實、神性與人性 2.本真性:烏托邦的“...
第二節 烏托邦與意識形態的辯證考察/84 第三節 烏托邦與教育/98 第四節 烏托邦與未來可能世界的開啟/116 第三章 烏托邦精神與當代發展困境分析/127 第一節 烏托邦精神衰退與當代發展困境分析/128 第二節 當代社會發展困境原因探析:從觀念的角度/153 第三節 烏托邦精神與社會發展困境之應對/182 第四節 ...
4.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烏托邦功能 第三節戰鬥的樂觀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核心 1.烏托邦的實現難題與悲觀主義 2.兩種實現概念和兩種樂觀主義 3.“戰鬥的樂觀主義”三範疇:前線、新異、終極 4.馬克思主義的冷流和暖流 第五章(間奏)“具體的人本主義”與抽象實踐觀之悖謬 第一節布洛赫解讀馬克思哲學的獨特模式 ...
他著有《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知識社會學導論》(1929)、《重建時代的人與社會》(1940)、《知識社會學論文集》(1952)等。他強調要研究思想史上各種變動著的觀念、知識對於思想發展的影響和作用。他分析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的官僚保守主義、歷史保守主義、自由民主思想、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五種政治思潮,認為...
第一節 政治無意識 第二節 意識形態的遏制策略 第三節 敘事與闡釋 第四節 闡釋的三個視域 第三章 敘事、意識形態與烏托邦 第一節 形式的意識形態分析 第二節 敘事中的欲望辯證法 第三節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的辯證法 第四章 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第一節 歷史分期與文化主導 第二節 後現代主義的文化表征 ...
在正文部分,《藝術與社會理論:美學中的社會學論爭》討論了藝術的意義同社會機制、社會經濟結構變化之間的關係問題,討論了審美價值與文化政治、趣味與社會階級、金錢與贊助制度、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神話與流行文化,以及富有爭議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意義等問題。對於現代重要的藝術社會理論家,從韋伯、齊美爾、本雅明...
1.3.2 烏托邦與意識形態作用下的成長 1.3.3 成長小說的教育維度 第二章 成長小說的發生和流變 2.1 經典化過程 2.2 國別傳統與文本特徵 2.2.1 德國成長小說 2.2.2 英國成長小說 2.2.3 法國成長小說 2.2.4 美國成長小說 2.2.5 俄羅斯成長小說 2.3 文類危機與批評論爭 2.4 轉型...
社會學家格奧爾格·齊美爾,1918年獲博士學位,1922年流亡到海德堡,1930年到法蘭克福大學執教。1933年納粹黨執政後,他被迫流亡英國,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擔任社會學講師,1947年在英國逝世。除本書外,尚有《知識社會學問題》(1925)、《保守主義思想》(1927)、《意識形態與烏托邦》(1929)等社會學名作。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德)卡爾·曼海姆 著,商務印書館1997 《一般系統論》,(奧)貝塔朗菲,商務印書館1997 《社會控制論》,(美)赫伯特·A·西蒙 等著,華夏出版社1988 《費正清自傳》,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 《多變數控制理論》,科學出版社1981 《控制論與社會》,商務印書館1984 《社會統計學》,中國...
在正文部分,《藝術與社會理論:美學中的社會學論爭》討論了藝術的意義同社會機制、社會經濟結構變化之間的關係問題,討論了審美價值與文化政治、趣味與社會階級、金錢與贊助制度、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神話與流行文化,以及富有爭議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意義等問題。 對於現代重要的藝術社會理論家,從韋伯、齊美爾、本雅明、...
但保守主義一直要到埃德蒙·伯克寫下《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後成為系統性的意識形態。英裔愛爾蘭的政治家埃德蒙·伯克大力的反對法國大革命,但仍支持美國革命的目標。這些早期的保守思想通常堅持保守主義並非一種意識形態,因為他們認為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的理想有所牽連。伯克反對...
需要指出的是,不應該僅僅將扎米亞京對大一統帝國的“我們”式意識形態描述解讀為對蘇聯集權主義的嘲諷。蘇聯集權主義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式意識形態有關。但是,將《我們》置於西方烏托邦文學史和思想史的大視野中,就會發現,扎米亞京筆下的“我們”式意識形態指向了所有以理性對情感的絕對壓制為手段來謀求人類理想...
謝江平,江西吉安人,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人物經歷 200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論課領航學者(2018)。主要成就 著有《反烏托邦思想的哲學研究》(2007)、《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批判》(2013),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學術研究...
第三編 意識形態或烏托邦:中國形象的歷史脈絡與意義幅度 引言 第一章 “中國潮”:潮起潮落 第二章 1750:中國形象轉型的現實與觀念語境 第三章 形象·類型·原型:中國現象的烏托邦化與意識形態化 第四章 中國形象:隱藏了欲望與恐怖的夢鄉 第五章 “他鄉是一面負向的鏡子”下卷 第四編 停滯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