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病因尚不明了。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放射線、化學藥品(如殺蟲劑、除草劑等)對該病的發生可能存在一定影響。隨著年齡增長患病風險增高,50歲以上2%~3%,70歲以上約5%;此外,人種(黑人)、男性、肥胖者患病風險相對增高。
臨床表現
患者一般不具有
多發性骨髓瘤或其他B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的症狀和體徵,如貧血,骨痛,腎損害等。有些患者常常是因蛋白電泳偶然發現血、尿中出現M蛋白而確診。國外資料顯示某些患者因為正常的免疫球蛋白下降,感染的風險較正常人有所升高;個別患者因為已出現骨微結構的改變,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相對升高;還有少數患者血栓風險相對升高;至於M蛋白誘發的雷諾現象、溶血性貧血、免疫性血小板減少、凝血異常、皮膚改變等非常罕見。
鑑別診斷
MGUS首先要和多發性骨髓瘤(MM)進行鑑別。血常規、血肌酐、血鈣、白蛋白、M蛋白水平、骨髓漿細胞、影像學檢查可助兩者的鑑別。由於MM的核型和FISH(螢光原位雜交)異常在MGUS中也可以存在,所以核型分析和FISH對於MGUS與MM的鑑別來說意義不大。其他需要鑑別的疾病還有巨球蛋白血症、輕鏈澱粉樣變性、POEMS綜合徵等(表)。
| MGUS
| MM
|
貧血
| 無
| 常有
|
骨質破壞
| 無
| 常有
|
腎功能異常
| 無
| 常有
|
骨髓漿細胞
| <10%,多克隆漿細胞
| ≥10%,單克隆漿細胞
|
血清M蛋白水平
| <30g/L
| ≥30g/L
|
尿本-周蛋白
| <500mg/24h
| ≥500mg/24h
|
血清白蛋白
| 正常
| 降低
|
治療
雖然MGUS患者不具有骨髓瘤等疾病的相應臨床表現,但存在不同程度地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MM)、巨球蛋白血症(WM)、輕鏈澱粉樣變性(AL)或淋巴瘤的風險。故當前的處理原則是隨訪觀察,不需要治療。一個MGUS患者究竟是穩定在MGUS階段還是最終轉化為MM,下列參數有助於判斷MGUS向MM進展的風險(參考MayoClinic)。
1.確診時M蛋白水平:M蛋白水平0.5g/dl、1.5g/dl、2g/dl、2.5g/dl在20年後進展為MM的風險分別是14%、25%、41%、49%。值得注意的是隨訪第一年內M蛋白進行性升高往往預示疾病轉化。
2.M蛋白類型:IgM型和IgA型進展為MM的風險要高於IgG型。
3.血清FLC比率(rFLC):不管M蛋白的類型和水平如何,rFLC異常的患者疾病進展的風險要高於rFLC正常的患者。
4.骨髓漿細胞:超過5%可作為獨立的危險因子。
根據確診時M蛋白水平是否大於1.5g/dl、M蛋白類型是否為IgA或IgM、rFLC是否異常這三個危險因子可以將患者分為低危組和中-高危組。無上述三個危險因子,即符合M蛋白<1.5g/dl、IgG型、正常rFLC為低危組;存在上述1~2個危險因子為中危組,存在3個危險因子為高危組。高危組20年內進展的風險為58%,而低危組只有5%。
低危組:每半年複查M蛋白鑑定、血常規、血肌酐、血鈣。如果出現CRAB表現即不明原因貧血、腎損傷、高鈣血症、骨痛,則要進行骨髓穿刺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中-高危組:需要常規進行骨髓穿刺活檢以及染色體和FISH檢查。有條件的話,可以檢測漿細胞增殖指數和外周血循環漿細胞。IgM型患者應進行腹部CT檢查明確有無腹膜後淋巴結腫大。如果發現MM或WM證據,要進行LDH、β2微球蛋白、C反應蛋白的檢測;如果無CRAB表現,每半年複查M蛋白鑑定、血常規、血肌酐、血鈣。
除了上述MayoClinic的危險模型,PETHEMA系列研究提出了多參數流式細胞檢測95%異常漿細胞、DNA非整倍體檢測、背景蛋白下降也有助於判斷疾病轉化。此外,基因表達譜可能也有所幫助。
預後
大部分低危患者終生都會穩定,不會轉化成MM。IgG或IgA型MGUS、輕鏈型MGUS多年後往往向MM或AL轉化。而IgM型MGUS更傾向於進展成WM或非霍奇金淋巴瘤。72%的患者死於其他疾病。2%~5%的患者M蛋白可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