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哲學觀
意義既存在
對人的研究
人類存在和意義的同一性:人是意義的前提。沒有人,
意義便不存在。意義因人類誕生而誕生,意義也將因人類的滅絕而滅絕。
人類變數的特性——對存在感的要求:因為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宇宙的存在卻是永恆的,人類是渺小的,宇宙卻是宏大的不知邊際的。這種對比讓人產生時空恐懼感,於是想儘可能的延長自己的壽命,來消除自己的恐懼,證明自己的存在。而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是靠我們的感覺,對這種存在的感覺要求,我們稱之為存在感。
存在感的滿足表現
表現為:提高短暫人生的生存質量和消除人在永恆事物面前的恐懼感。
使人在永恆事物面前的恐懼感消失的辦法:延長自己的壽命來與之抗衡。因為肉體的壽命不能延長於是要延長自己的精神存在,要延長人類的精神存在,只能夠通過影響他人的方式延續自己的存在。而要想影響他人就必須就要創造意義,讓他人覺得了解你對他有意義。你是他的意義,他也是你的意義。他人對自己而言是意義,自己對他人而言也是意義。意義表現在人的交流上。
意義:意義因人而異,只要你覺得有意義他就是意義;意義是自在的、是直接明了、是可以理解的;意義具有內容性,拋棄內容要求便是虛無;意義具有影響性,只有影響了他人才會覺得有意義,才會對自己有意義對接受者也有意義;意義具有有益性,這個益處因人的不同而不同。
意義即存在
存在感對意義的要求,即有了意義人才覺得這段時間自己是存在的,並且自己是感覺充實的,而人活著不一定有意義,但是有意義才是真正的活著。所以對每個個體而言意義才是存在本身。只有創造意義才能不虛無,因此人要創造意義。
意義的相對性
只有影響他人才能延續自己的意義存在獲得相對永恆意義,而真正的影響他人需要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所以區分意義的相對永恆性和相對短暫性就看是否與他人建立真正的情感聯繫,表現為意義的相對性。
意義具有相對性:我們把不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的意義叫做相對的短暫性意義,我們把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意義叫做相對永恆性意義。
相對的短暫性
表現在隨著個體生命的終結其意義也將消失的短暫性意義,特點是:不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的意義。相對的短暫意義分為三種。
消除恐懼的短暫意義:
為了避免對死亡的恐懼,追求相對的意義永恆,必須要保證自己的生存這個前提。為了生存所進行的行為活動所產生的意義,表現在對生存資料的需求。這是僅對於自身的意義,沒有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具有生物性的特點,比如說人的動物性慾望。人的這種短暫性意義一般是為了維持自己對相對永恆性意義的追求,一般較少含有感情。而這種短暫意義滿足之後,便會轉向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的相對永恆性意義,但是這種短暫意義與永恆意義並不是衝突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有時候同時出現。
提高生命質量的短暫意義:
在生物性方面,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質感,
物質資料不僅要滿足生理性需求,而且有更高的情感要求、比如說舒適,美味,健康等等。愛自己,注重自己的感受。從精神方面,暫時的以我為中心,不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一切目的為滿足自己的需求,用客觀的態度去看一切而不與之互動的單人情感存在意義,也是自知自在的對內性存在意義。
與物建立情感關係的短暫意義:
這種意義通常是:追求相對永恆性意義時情感關係圈出現問題,內心情感要求自我保護而產生的現象。是從對物的情感寄託、互動、表達來創造自我意義,達到自我滿足,獲得短暫性單人情感存在意義的行為;若物為動物,其中有自然互動存在,情感聯繫,但除人以外能感知情感的動物,如果沒有人的存在,其感知對人來說也沒有意義,所以也是參與型的單人情感存在意義。若為靜物則只是情感寄託,它不能代替人的意義繼續存活,我們建立的意義是在人的基礎上,沒有人,靜物的意義對人來說也就不存在,也就不被感知,這是一種自己知道自己存在的對內性短暫存在意義。如果想要把這種意義變成相對永恆性意義,即必須要有第三者人的出現來打破其不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的狀態,也就是第三者人與這個物和寄託該物情感的人建立關係,讓其影響到自己,其影響越廣,相對永恆意義越大。
這種含有情感的短暫意義其特點是:沒有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
相對的永恆性
表現在隨著個體生命的消失,該個體創造的意義將以影響他人的方式延續自己的存在,不因個體生命的終結而消失的持久性現象。(其影響的持久性因該意義對人類的貢獻而定)
特點是: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產生的意義。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要求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擁有正常意識反應體的人。人越多,相對的永恆性意義越大。
這種情感聯繫相對的永恆性意義表現為為直接感情相對永恆意義和間接文化相對永恆意義兩種。
直接情感相對永恆意義
和別人接觸建立情感聯繫。(愛恨情仇等多種情感),這種情感聯繫具有不會隨著肉體消亡而消失的意義,情越深反而越不易消失,因此具有意義的相對永恆性。而這種情感聯繫又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因此越是用真愛去待人,感動的人越多,便越有相對永恆性意義。而其最高的形式便是便是歸宿在愛的家園。
間接文化相對永恆意義
自己就要創造對他人有意義的文化內容。既通過他人來體現自己的存在,又讓他人獲得內容的意義。創造性活動產生的這種文化意義演變成人類文明,對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性意義並深深影響後世,其影響的大小與對他人的意義成正比,這種影響具有跨時代地區的特點。
相對短暫性意義與相對永恆性意義之間的關係
相對短暫性意義是相對永恆性意義的基礎,沒有相對短暫性意義就談不上相對永恆性意義。相對短暫性意義與相對永恆性意義之間並不是相互決裂,他們有時候交替出現,有時並存出現。相對短暫性意義維持個人的存在,是保持意義的條件,意義的條件是人類的存在;相對的短暫性對單個人來講,存在是意義的前提。人是意義的前提,只有活著的人才能談意義。只要當生存要求被滿足後才會轉向相對永恆意義情感的要求。
永恆性的意義是短暫性意義滿足後的必然結果。
相對短暫性意義的滿足必然導致會導致人對相對永恆性意義的追求,生存問題的解決必將導致情感問題的誕生。
意義的相對性說明,離開了短暫性就無法談永恆性,離開了永恆性談短暫性也會失之偏頗。短暫性和永恆性相互影響相互交織,並存的。
創造性個體論
關於有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個體與沒有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個體論:人自從出生便開始進行了一系列創造性活動,對世界的認知,對自己的認知,對周圍人的感情寄託與表達,都是對自己對他人有意義的事情,這便是創造意義,意義因人而異,只要你覺得有意義你便是存在的。活在充滿意義的世界沒有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個體是不存在的,只是看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意義,你是否為追求這重要的意義而不斷的努力僅此而已!意義即存在!
存在才有意義與意義即存在:存在才有意義是指人類存在和意義的同一性而言,意義即存在是指個體內在的感覺。
靈魂歸宿
不論是相對短暫性意義還是相對永恆性意義,意義隨著人類的誕生而誕生,隨著人類的滅絕而消失。短暫性意義雖然會消失,但總比虛無要好,相對永恆性意義會消失但生命的質感、存在感卻卻如此強烈的表明你存在過。當意義隨著人類消失的時候,意義它本身去向了何方,一切的最終歸宿在哪裡?
論精神歸宿
為了尋求精神的
歸宿,永恆的意義,人們期望自己靈魂不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其普遍的宗教信仰行為,追隨上帝,便是對其死後的靈魂歸宿找的依託。而東方文明,中國的傳宗接代觀念,印度的輪迴學說等同樣是在為靈魂找歸宿。不同地區雖然文化不同但卻都在關心靈魂安置問題,因此說靈魂安置問題是永恆意義的最終形式。
當人活著的時候,精神歸宿在你愛並且愛你的人身上,當你死後,你所創造的意義以影響你的親代的方式繼續存在、(如中國的宗族意識,家譜傳統、傳宗接代等,但也會隨著代季的增多而淡化。)以影響後世人的方式存在。(你所創造的文化意義演變成傳統文化,影響力隨不同時代人們對意義的要求而定,但持續性的影響不會消失,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當人類滅絕,意義馬上失去了人類這個支撐,並回歸於未知的宇宙之中——我們誕生於未知的宇宙,人們害怕未知的東西,於是把這未知的宇宙稱為神,我們被神創造,最終回歸神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