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海陽縣東廂都。
民國三年(1914年),屬潮安縣東廂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榮意區(第三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稱意溪鄉。
1950年,改屬潮安縣第三區。
1953年7月,意溪鎮區及東洋溫併入潮州市,置潮州市第六街道。
1956年2月,撤區建鄉,設河內鄉、東津鄉和意溪鎮。同年12月,河內鄉、東津鄉、意溪鎮二鄉一鎮合併稱意溪鎮。
1958年9月,成立意溪公社。
1961年4月,析出文祠並成立公社。
1975年8月,意溪公社析出意溪鎮,屬意溪公社。
1983年11月,意溪公社改為意溪區,下轄21個鄉和意溪鎮。
1984年1月,成立意溪鎮,與意溪區並存。
1987年2月,撤區並鎮,稱意溪鎮。
1992年4月,意溪鎮劃屬潮州市湘橋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意溪鎮轄長和、壩街、寨內3個社區,上津、中津、東郊、石牌、小陂、永安、書厝樓、頭塘、橡埔、團三、埔東、東洋溫、河北、四益、坪埔、下坪、西都、四寧、古庵、蓮上、後徑、荊山、錫美、桂坑24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意溪鎮轄3個社區、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意東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意溪鎮地處韓江東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潮州的著名古鎮,與古城區隔江相望,東北與饒平的浮濱交界,北面連線潮安的文祠和歸湖,東南與湘橋的磷溪、橋東毗鄰,行政區域總面積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意溪鎮境內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主要山脈為東南和東西走向。東北部多山地、丘陵;西南部為河谷平原。
氣候
意溪鎮地處北回歸線邊緣,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均氣溫21.79℃,年降水量1668毫米,夏長冬短,氣候溫和濕潤,適宜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意溪鎮的礦藏資源主要有黃田山北側藏量豐富的飛天燕瓷土礦,建築用的石礦、河沙、赤紅土、黏土礦等;水力資源和動植物資源也較為豐富。
人口
2011年末,意溪鎮戶籍人口47873人;除漢族外,有2個畲族聚居村。
2017年,意溪鎮常住人口44879人。
截至2019年,意溪鎮戶籍人口5071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意溪鎮農業總產值達到9824.65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5058元。
2019年,意溪鎮有工業企業12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農業
2011年,意溪鎮有糧食總產3305噸,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甘薯等;主要林木有松、竹和相思樹;主要水果有橄欖、柑橘、雙華李、青梅和香蕉。著名特產有橡埔青皮橄欖和荊山黃皮果。
工業
2011年,意溪鎮有企業151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工業總產值達到6.1446億元。工業品主要有瓷泥、服裝、陶瓷等。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0年,編輯、修訂出版了《意溪鎮志》。
2011年末,意溪鎮有文化站1個;露天舞台1座,文化網路閱覽室1間,圖書室1個、藏書1萬餘冊。村辦文化室多間。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意溪鎮有全鎮共有幼稚園9所,國小8所,中學2所。在園幼兒1127人。基本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在校小學生2193人,教職員工154人;在校中學生2805人,教職員工192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意溪鎮有鎮級衛生院1個,醫生17人。另有村衛生站11個。
交通運輸
2011年末,意溪鎮實現村村通電話。境內有231省道鳳灣線意溪路段;縣道意鳳線、意草線,還有鄉道永寨線、意別線、錫英線等。
風景名勝
意溪鎮內有始建於隋唐時期的松林古寺,明代的別峰古寺、石庵、白塔寺,清代的古竺庵、孝禪寺和三山國王廟等,形成獨特的宗教旅遊文化,別峰古寺和上津方伯第、海角山貝丘遺址列為潮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其他文物古蹟有:鱷渡秋風亭、潮東雄鎮石刻、蔡家圍寨牆遺址、東郊村明代石猴、頭塘村明代普同塔、桂坑村羅厝圍寨等。
榮譽稱號
2004年,意溪鎮被廣東省授予“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2011年,意溪鎮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