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內傷

意外內傷

伊勒特,蒙古族,漢名陳勝利。是錫林郭勒草原沐雪而來的一枚松針,以冬日之心諦聽半生春草蠕動的聲響。在鑲黃旗旗委書記任上遭遇車禍,劫後餘生;在地區教育局長任上意外內傷。於是十年磨一劍,礪蟯蟯之軀於風杉霜柏之中,靜觀雲舒雲卷,花開花落。恢復律師制度之後,首批取得律師資格之律師(1986年全國統考)。20世紀90年代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有十五部作品行世。《意外內傷》就是他的著作,以兩冊收錄其散文和詩歌。 《意外內傷》是伊勒特十年沉寂靈肉磨礪的結果。它詮釋了人性善惡較量,張揚了困惑中之內省。

基本介紹

  • 書名:意外內傷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279頁
  • 開本:32
  • 作者:伊勒特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512236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伊勒特編寫的《意外內傷》有兩部分內容組成,散文卷收入了作者《流動的烏珠穆沁》等23篇散文,包括政治抒情、對大自然的讚美、人生哲理、生態保護等內容。語言流暢,富有哲理。詩歌卷收入了作者《蘇尼特、蘇尼特》等12首組詩,包括對大自然的讚美、人生哲理、生態保護、政治抒情等。語言優美,不失犀利且富涵哲理。

圖書目錄

散文卷
快樂需要創造(代序)
隨想錄(之一)
隨想錄(之二)
隨想錄(之三)
隨想錄(之四)
隨想錄(之五)
隨想錄(之六)
綠色地平線
流動的烏珠穆沁
激情的烏珠穆沁
永恆的烏珠穆沁
靜穆的烏珠穆沁
寂靜的烏里雅斯泰
國之殤
快樂地活著
沉默地活著
靜靜地活著
在真實里活著
煙盒上的詩
草原春天的宣言
讀書與收藏
蒼榆,蒼榆
讀書、聚書與情趣
親近草原
後記
詩歌卷
快樂需要創造(代序)
汶川啊,我親愛的汶川
總理的目光
汶川啊,我親愛的汶川
讓我們勇敢面對
空降
等著我
力量
都江堰
農民
本不該埋葬的生命
傾訴
墓志銘
風暴
生死閱讀
靈魂擠在一起
搜救犬
黎明交響
祖國,祖國
歡樂草原
草原為祖國而綠
秋天裡的節日
蒙古人
熱愛
親近錫林河
今天我想起藍
頌歌,在烏珠穆沁草原上
信仰
中國綠地
綠氧吧
書城
十三敖包
牧歌
錫林之夜
群鶴幽嗚
馬頭琴
平台落日
老雁
鷹舞
大野精靈
遙遠的故鄉
遊牧剪影
收穫
夏日營盤

騎手
蘇魯錠
霓裳
敖特爾
天邊彩虹
遙望
不是幻想
旋舞的樂章
天路
天邊
居有巢
醉景
錫林河
錫林浩特
淖爾之濱
蘇尼特,蘇尼特
蘇尼特矮馬
白駝
神鞭
查乾敖包廟
薩茹塔拉
煙壺記憶
懷念
恩格爾河
打狼
美麗的消逝
一輩子的芳鄰
奶豆腐
蘇尼特的肩膀
一隻鳥的消失
搗茶
駝魂
在嘎查過年
爐灶
馬鞍
嘹望狐
沙塵暴來啦
蘇尼特以西
達日罕馬蘭
長調
迎風立馬
蘇尼特鷹
馱著故鄉流浪
在月光下信馬由韁
看看鷹的胸懷
想像那仁寶力格的蝴蝶
東孜拉
紅格爾岩畫
查乾淖爾
沙蔥
浩特
阿爾善
用身體裡的長鬃觸摸天籟
敖特爾秋色
晚秋的奇香
為我的夢準備一匹快馬
牧駝人的心事
阿巴嘎朝你走來
寶格都
阿巴嘎黑馬
別力古台
鐵騎
查乾淖爾
朝爾道
伊和高勒
駝羔
烏冉克傳說
章嘎
圖騰
烏拉蓋詠嘆
芳香的河
聽湖
兵團紀念碑

金長城
水上人家
鳥島
遙遠的阿爾山
故鄉的感覺
駱駝嶺天池
石海
玫瑰峰
哈拉哈河
不凍河
三潭峽
興安白樺
條石山
烏蘇浪子湖
查乾湖遐想
飲馬天邊
胸懷
查乾淖爾
馬背民族
假如
敖特爾牧駝人
告別查乾湖
尋親喀納斯
圖瓦人
別樣牧舍
奇異感覺
阿爾泰山
想像冬天
野駱駝
陽光
湖邊眺望
傾聽
傍晚
霧湖
春之聲
春天來了
春羔
春天的門口
邀隼
懷念
種子
馬頭琴
草原吉祥
大雪裡的翱翔
希望春天早些來
想要飛
遼闊
節氣與氣節
我的敖特爾
親戚
一條河流
無題
十月牧歌
牧歌
望鄉
鷹嘯
無題
輓歌
溫暖的記憶
紀念
存在的感覺
幫我照顧一下親人
失明的注視
最後的聲音
兩個父親
親情
我是你的一塊骨頭
上帝之鞭
蒼茫絕響
青草的氣息
上都蓮舞
附錄
詠懷詩選(艾日古勒)
詠懷
惜別
感時
遠望
鄉戀
沈城邊上
塞外
後記

文摘

隨想錄(之一)
好的文字、文學和藝術,應該對清洗人的心靈灰塵有所幫助。
現時代,生命的潔淨更需要抵制污染的自覺來堅守。
我的文字不單單是一種情懷,更重要的是一種清醒意識指引下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不因任何功利目的而動搖。
我像牧羊人感受青草的氣息那樣覺悟上蒼對生靈的恩賜;像牧馬人感受遼闊那樣,了悟上蒼對英雄的鞭策。
我相信,連自己都看不清的人,是很難看清社會、看清世界的。在明媚的陽光下走失,必定是心靈的走失,比黑暗中的走失更可怕。
我不敢說,我是在為道義而活著。但敢說是沒有昧良心地活著。無道無義的商業社會裡,人會變成啥玩意兒呢?
隨便瞧瞧,“動物世界”里的愛心都“真”的令人感動不已。人如果把可憐的一點點愛心泯滅了,還會剩下些什麼呢?
人在昏暗之中,一束光芒顯得多么珍貴。這束光也許是通過一個眼神、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現出來的,而光的原點深藏在愛里。
生命驚心動魄的瞬間,就是從黑暗之中降落到光明里。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回歸,而是從愛的原點出發,經歷時間的考驗,再回歸天堂原點的過程。
欲望是生命面對一生的殺手,亦是導演命運歸宿的邏輯。所謂境界,正是欲望天平上含金量至高的砝碼。
浩然之氣一定是眾生養出來的,所以只有每時每刻浸淫民間,才能保持生命力的旺盛。
在山水之間體會蒼穹,在動靜之中體會自身。心胸只需一隅靜氣,便不難找尋天堂之路。
沒有花朵的春天是蒼涼的,喪失真善的環境是恐怖的。我相信人間煙火里有愛,我熱愛人間煙火里的生活。
草原大氣象,不因暫時的沙塵暴而小;牧馬人的大胸懷,不因白毛風而狹窄。捨得小悲歡的心靈,才能了悟大生活。
我們極易在時間的線性里惘然,而懾於時間深度里的自醒。於是,日常的細碎瑣屑成為鐐銬,焦慮著或者麻醉著順流而下。
牧馬人之所以能夠掌控草原深度,不僅僅因為掌握了天賜神駒,更重要的是掌控了智慧深度。由此,我們不難發現蒙古民族曾經掌控亞歐大陸的玄機。靈魂最高處的智慧,才可能拎得起統治遼闊疆域的神鞭。
沒有什麼能像草原這樣之於我,猶如血液、生命之於我一樣。不是記憶的問題,而是刻骨和銘心。
曾幾何時,我戰慄了。因為一匹馬,兩次浴血的馬,沙塵暴也奈何不得,純潔得不能再純潔的生靈啊!
我依然在那個黎明淬火,像一塊熱烈滾燙的石頭。雖然太陽的淚光遙不可及,可桑駒血紅的光芒,是以照徹戾鷹鐵青的喙。
依然以贏鷹的姿態慈航,煢孓於渾善達克南部駭浪之上。頭頂三尺的神目呵,真的能釋解我十年的問號嗎?
烏珠穆沁的遼闊,曾經怎樣融合了草原生靈的光年。人類自從有了鷹有了馬的相伴,敖特爾不再荒涼。
喑喑的烏力雅斯泰,因為一碗黃油燈盞,便見證了我們循環往復的起點和終點。
趁我們還年輕,我要喝醉一次,把肉身燃燒成羽毛,帶著魂靈涅粲一次。不要像閹仕那樣跪著,把所有精神的鬃毛高高豎起,高高揚起。
別人可以浪費你,但你自己絕對不可以浪費自己;別人可以藐視你,但你自己絕對不可以看不起自己。
那個黎明讓我更清醒地喘息,骨骼桌球作響著闖入壯年。 原野是為騎手準備的,苦難不過是腳趾間的菌斑。也許我會碎骨在路上,但不會停止向遠方那一抹霞光靠近。
生活中的我,告誡自己深居簡出;精神中的我,暗示自己深入淺出。於是我在二者之間穿梭,精神產品有了濃郁的人間煙火氣。
人往往習慣於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是緣於懸在半空中做自以為是的夢。於是樂此不疲,吃力地、不安閒地活著。
請不要誤解草原。草原是大家的,草原是祖國的街心花園。不要隨意撕扯吧!弄髒天空,還留得下多少光明,為兒孫照亮。
“人們總是事後比事前聰明。”不記得是誰說的了。其實現實中,人們事中、事前並不完全不聰明,而是有意沒聰明到地方。太在意眼跟前的得失了。
一樁事過境遷的錯誤,即便不著片語只言的說明,也足夠令人心寒地發抖。糾偏的幸運和憐憫,從來無法挽回最該挽回的東西。留下的是:永遠的痛!
傷痕一俟留下,是任何藥水都去除不掉的,因為死去的痛苦和沉重,結實地交織在鮮活的神經里。
任何衝突(包括精神層面的),所蘊含的思想,都可以立一座紀念碑。最接近真相的解讀,從來都在民間。我相信後來者,良心的含金量更高。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
P1-5

後記

書就要出版了,既是結束又是剛剛開始,餘下的日子才剛剛開始。
此時此刻,我想以詩歌的方式感謝幫助我的人。“內傷找到出口/只因一隻只心燈/引路//無論塵世怎樣將我燃掉/曾經有知音照耀/所以生命的願望才永恆。”我首先感謝烏雲格日勒,為我多部著作付出的辛苦和智慧;謝謝妻子對我生命無微不至的呵護,對骨頭硬度的滋養;謝謝春光老弟為我的作品所付出的大量勞動。最後我還想謝謝艾日和王多這段日子給予我的快樂和文字潤色、列印等方面的幫助。
不多說了。祈願蒼生幸福!祝福草原吉祥!
作者
2011年10月

序言

快樂需要創造
原來上帝賜予人磨難的同時,還賜予人尋獲快樂的能力,只不過歡悅富有了悲劇的意味。而我以為,此種意味比平淡中的得意更美妙。
快樂需要創造。
十年對一個人意味著什麼?時間催人老並不可怕,而陽光之下見不得人的芒刺,蜇得神魂傷痕累累才叫怕人。而這本書正是思緒掙扎的留痕。大可自慰的是,意外內傷教我學會創造快樂的本事。
需要申明的一點是,現實中的一些叵測詭譎,不能不讓我的作品省去些亮的東西,磨礪成亞光的想法或者是尖刻的神采不能不藏在言說的旮旮旯旯,追求時過境遷有知音發現深埋其中的智勇、慈悲和憂患情懷。我覺著是結集出版的時候了。因為歲月把我逼到山頂,又送下山腰,高處的寒與低處的冷暖原來是那樣微不足道的小感受。好人煎熬著好著,壞人“風光”著壞著,那又怎樣。日月江河亘古不變地仍以摧枯拉朽之勢前進。遊戲其間的我等終會剩下些什麼呢?
我實在不想再說些什麼。假如讀者有興趣,字裡行間透露出的信息多少有點嚼頭。這簡短的話算是這本書的序言吧。
作者
2011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