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說(王國維關於文藝的本質特徵的很有影響的理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意境說是王國維提出的關於文藝的本質特徵的很有影響的理論。

基本介紹

綜合王國維著作中論及意境的說法來看,他所說的“意境”,指由“情”與“景”的真實感人的交融統一而構成的文藝的美,是“文章之妙”的根本所在(《宋元戲曲考》五、《靜庵文集續編·文學小言》、《人間詞話》)。《人間詞話乙稿序》未以“情”與“景”的統一釋“意境”,也未明言“意境”為何物。但此序是否出於王國維之手,學術界有爭議,待考。從中國美學史上看,對意境的認識有漫長的歷史,而且儒家美學與禪宗美學的認識又有不同。儒家美學的意境說是從“比興”、“感物詠志”(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的思想發展而來的,它要求將天地四時景物的描繪與儒家倫理思想感情的表達結合統一起來,使文藝具有高度的感染力與含蓄不盡的意味。這種思想最初見於《文鏡秘府論》所引唐王昌齡的《詩格》將“意”與“境”聯繫起來(但未合為一詞),並一再強調詩須“意”與“物色”或“景”兩者“相兼”、“相愜”,方能含蓄有味。與《文鏡秘府論》所引不同,而題為王昌齡著的今通行本《詩格》明確使用了“意境”一詞,但它是從詩所表現的“境”的分類而言的,與“物境”、“情境”並列,並不具有涵蓋整個詩歌以至文藝的普遍意義。王國維的貢獻在於他不像前人那樣將“意”與“境”分言,或只在上述“境”的分類的意義上使用“意境”一詞,也不像王昌齡之後不少人只一般地討論詩的創作中“情”與“景”的統一問題,而以“意境”這個概念來概括由“情”與“景”的統一所產生的文藝的美,並以之作為評論文藝創造是否成功的重要根據。這較之自明清以來,僅就文藝的形式風格的某一側面,如“格調說”、“神韻說”之類,去看文藝的美,是更為深刻而有普遍性的。王國維意境說的提出受到西方近代美學的某些影響,但在根本上是儒家美學的發展。王國維在論及意境的創造時所說的“以我觀物”和“以物觀物”(《人間詞話》二),明顯與宋代易學家邵雍的思想有關;在論及繪畫創造時以竹比“君子”的情操,推崇。物我無間而道藝為一”的境界(《觀堂集林》卷二十三《此君軒記》),也明顯可見儒家思想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