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不稱物,文不逮意

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語出陸機《文賦》:“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意不稱物,文不逮意
  • 來源出處:陸機《文賦》
陸機在《文賦》的開頭,闡述其寫作此文的動機:一是探究才士作文之用心;二是總結自己寫作的艱苦之情,進而論述“作文之利害所由”。其關鍵則是為了解決“意不稱物,文不逮意”這個具體矛盾問題。莊子“意不可言傳”的說法,雖然開始揭出言與意的矛盾和差別,客觀上給文學活動提出了追求的目標。但莊子的結論是不可知的,其態度是消極的。而試札則試圖突破從“知之難”到“能之難”的問題。以期使他日的寫作“曲盡其妙”,其態度無疑是積極的。同時,陸機把莊子的言、意、道的系列組合換成文,意,物的系列組合,更符合文學創作的客觀實際。《文賦》從文學創作取裁、構思、謀篇、布局、遣辭、鍊句等諸方面所進行的淪述,對後代文學理論和創作實踐的發展都具有積極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