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史念海》內容簡介:今年是史念海先生的百歲誕辰,為了紀念,特約請先生的親友、同事、學生和弟子撰文予以回憶和介紹。這些文章不僅如實地記述了先生的求學經歷和奮鬥歷程,特別是通過大量的事例回顧了先生在歷史地理研究領域投入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和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被譽為開拓者之一。《想念史念海》作者結合自身經歷,通過具體、生動的故事介紹了先生在學習、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方面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小事,突出反映了先生的道德文章和性格特點。
基本介紹
- 書名:想念大師叢書系列:想念史念海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頁數:201頁
- 開本:16
- 品牌:新世界
- 作者:張世林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434297, 751043429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想念史念海》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想念史念海》主編張世林經過了長時間與大師的接觸,與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史念海百年誕辰之際,約請了學術界許多著名的學者及史念海先生的家人、弟子撰寫了回憶文章,真實地再現了大師的業績及不為人知的人生經歷。文中還配有珍貴的照片和手跡,為廣大讀者全面了解、認識一代學術大師提供了一部真實、可信的讀本。
作者簡介
張世林,編審,1984年調入中華書局,1986年參與創辦《書品》雜誌,並任責任編輯。1992年調入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辦公室(後改為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辦公室),參與創辦《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雜誌,並任責任編輯。1999年調入朝華出版社。2000年入新世界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至今。主編有《學林春秋》(六卷)、《學林往事》(三卷)、《家學與師承》(三卷)、《名家心語叢書》(二十部)、《情系國計民生——政協提案的故事叢書》等。
圖書目錄
前言
史念海傳略
追憶先父史念海先生生前二三事
回憶父親史念海先生二三事
懷念我的父親
史老師叫我陪他去拜年——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創刊初期點滴
難忘的師生情誼
親切的關懷,深沉的思念——紀念史念海師誕辰百周年
史念海先生西南古道考察散記
在史念海先生身邊學習的日子
追憶我眼中的史念海先生
史念海先生癸酉訪日記事
終南毓秀,城南育英——史念海先生在陝西師範大學工作情景側記
永遠的懷念——追憶和念海師在一起的日子
回憶我的老師史念海先生
初入師門
師恩難忘河山永存——追憶恩師史筱蘇先生
史念海先生的人格魅力
清明時節憶先師
為學不作媚世語,獨尋真知啟後人——憶史念海先生治學
我最早的讀書記與史先生
在歷史地理領域裡辛勤耕耘一生的史念海先生
首倡重建唐史學會的史念海先生
全局器識與為世所用的治史風格——從史念海先生的《中國的運河》一書談起
樁樁往事見真情——追憶史念海先生幾件令我永生感念不忘的往事
熱心、求真、厚道——回憶史先生
記憶中的筱蘇(史念海)先生
追記史念海先生
我所敬仰的史念海教授
史念海傳略
追憶先父史念海先生生前二三事
回憶父親史念海先生二三事
懷念我的父親
史老師叫我陪他去拜年——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創刊初期點滴
難忘的師生情誼
親切的關懷,深沉的思念——紀念史念海師誕辰百周年
史念海先生西南古道考察散記
在史念海先生身邊學習的日子
追憶我眼中的史念海先生
史念海先生癸酉訪日記事
終南毓秀,城南育英——史念海先生在陝西師範大學工作情景側記
永遠的懷念——追憶和念海師在一起的日子
回憶我的老師史念海先生
初入師門
師恩難忘河山永存——追憶恩師史筱蘇先生
史念海先生的人格魅力
清明時節憶先師
為學不作媚世語,獨尋真知啟後人——憶史念海先生治學
我最早的讀書記與史先生
在歷史地理領域裡辛勤耕耘一生的史念海先生
首倡重建唐史學會的史念海先生
全局器識與為世所用的治史風格——從史念海先生的《中國的運河》一書談起
樁樁往事見真情——追憶史念海先生幾件令我永生感念不忘的往事
熱心、求真、厚道——回憶史先生
記憶中的筱蘇(史念海)先生
追記史念海先生
我所敬仰的史念海教授
序言
我為什麼要編這樣一套叢書呢?又為什麼會以《想念季羨林》一書為發端呢?這裡需要簡單說明一下。季先生是2009年7月去世的。在此前,我和許多熟悉先生的人都堅信他老人家說過的那句話:“何止於米?相期以茶!”也就是說,先生一定會壽登期頤,超越茶壽的。因為我同他老人家接觸比較多,早先是請他為我編的雜誌寫文章,後來是他將自己寫的文章交我結集出書。可能是我工作比較認真的緣故吧,先生晚年多將書稿交我編輯出版。為此我們兩人還有過一個口頭協定。先生是言而有信,這從他把《病榻雜記》稿子交我就可以證明了。於是,我這些年來,腦子裡總想的一件事就是如何為先生出好下一本書。可是,世事難料!他老人家竟駕鶴西行了。更難料的是,在他的身後竟發生了一些事件,加上一些人的主觀描述,使得不明真相的讀者心存疑竇,給先生身上潑了污水。對此,我想應該為先生做點什麼。一想到今年是先生的百年誕辰,且離開我們也快兩年了,我們都很想念他。更主要的是,我們和先生親身接觸過,感受到他的道德和人格的魅力,也直接接受過他的教誨和幫助。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些公布於眾,也可寄託我們對他老人家的深深的懷念。為此,我決定在他百歲誕辰之時,編輯、出版《想念季羨林》一書。同時,我又想到了學術界其他一些已故的老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同他們曾有過這樣那樣的聯繫。他們的道德和文章曾深深地感染過我和許多人。我也曾得到過他們的幫助和教誨,我也很想念他們。如:鐘敬文、顧廷龍、繆鉞、陸宗達、鄧廣銘、吳宗濟、張岱年、楊明照、錢仲聯、楊向奎、錢锺書、周振甫、何茲全、胡厚宣、張政娘、史念海、啟功、周一良、羅繼祖、馬學良、程千帆、王世襄、周祖謨、王鐘翰、楊志玖、任繼愈、趙儷生等;還有接觸不多或未及接觸的魏建功、王力、游國恩、王瑤、王季思、唐蘭、金景芳、容肇祖、夏鼐、林庚、蔡尚思、朱東潤、胡道靜、郭紹虞、蘇淵雷、王仲犖、楊伯峻、陸侃如、馮沅君、高亨、于道泉、金克木、王利器等等。他們可以說是舉世公認的學術大師,對承傳和發展中華文化作出過卓越的貢獻,並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是應該被我們所敬仰和記憶的。雖然這批大師俱已作古,在一切向“錢”看的今天,了解和知道他們的人已是越來越少。難道若干年後,留在年輕人的記憶中的只有歌星、影星和“學術明星”們嗎?難道我們沒有責任嗎?於是,我想到了自己的責任,那就是我應該把自己對這些大師們的想念變成一套叢書介紹給廣大的讀者。這樣我便由《想念季羨林》生髮出了主編一套“想念大師叢書”的想法。好在這些大師們的親友和弟子、學生還在,可以請他們把自己同大師們接觸的感悟寫出來。既然是寫給廣大讀者和青年人看的,內容就一定要出新,不能炒冷飯;也不能只介紹學術而忽略人物的經歷和性格。一句話就是文章要有新內容和可讀性。要把這些大師們不為人知的而又感人的事例介紹出來,傳播開去。主旨定下了,但怎么動手呢?也就是說,除了季先生,接下來編誰呢?乾脆就從紀念百年誕辰入手。於是,我馬上開始組織《想念季羨林》、《想念周振甫》、《想念胡厚宣》等書,同時考慮策劃明年將要出版的《想念張政烺》、《想念啟功》、《想念史念海》等書。可有些大師早已過了百歲了,怎么辦?那就逢五、逢十再編吧。可真要策劃、組織、編輯、出版這樣一套叢書談何容易。但事情是我自己找的,也只能自己乾。經過相當一陣的忙亂,總算有了初步的成果——“想念大師叢書”系列之一《想念季羨林》就要同廣大讀者見面了。之二《想念周振甫》和之三《想念胡厚宣》也將於年內出版。此時的我真是“痛並快樂著”!我相信編輯的付出可以為讀者帶去收穫。更何況,這一大套書要是真的能編好、出好,那最終獲益的不僅僅是我個人,還應該說是廣大的讀者,因為他們讀了這套書,不止是對這些大師的道德文章有所了解,還會從大師們的身上學會做人和做事,從而為承傳中華文明和建設中國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亦能為社會導向和出版導向稍加糾正。果能如此,則幸莫大焉!快莫大焉!這也是一個編輯的心聲和追求!
張世林
寫於2011年7月10日
張世林
寫於2011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