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露第五》是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惡露第五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孫思邈
- 作品出處:《千金方》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惡露第五
乾地黃湯治產後惡露不盡,除諸疾,補不足方。
乾地黃(三兩) 芎 桂心 黃 當歸(各二兩) 人參 防風 茯苓 細辛 芍藥 甘草(各一兩)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再夜一。
桃仁湯治產後往來寒熱、惡露不盡方。
桃仁(五兩) 吳茱萸(二升) 黃 當歸 芍藥(各三兩) 生薑 醍醐(百鍊酥)柴胡(各八兩)
上八味 咀,以酒一斗,水二升,合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先食服一升,日三。
澤蘭湯治產後惡露不盡,腹痛不除,小腹急痛,痛引腰背,少氣力方。
澤蘭 當歸 生地黃(各二兩) 生薑(三兩) 甘草(一兩半) 芍藥(一兩) 大棗(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墮身欲死,服亦瘥。
甘草湯治產乳余血不盡,逆搶心胸,手足逆冷,唇乾腹脹短氣方。
甘草 芍藥 桂心 阿膠(各三兩) 大黃(四兩)
上五味 咀,以東流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阿膠令烊,分三服,一服入腹中,面即有顏色,一日一夜盡此三升,即下腹中惡血一二升,立瘥。當養之如新產者。
大黃湯治產後惡露不盡方。
大黃 當歸 甘草 生薑 牡丹 芍藥 (各三兩) 吳茱萸(一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一日令盡。加人參二兩,名人參大黃湯。
柴胡湯治產後往來寒熱,惡露不盡方。
柴胡 生薑(各八兩) 桃仁(五十枚) 當歸 黃 芍藥(各三兩) 吳茱萸(二升)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去滓,先食服一升,日三。(《千金翼》以清酒一斗煮。)
蒲黃湯治產後余疾,有積血不去,腹大短氣,不得飲食,上沖胸脅,時時煩憒逆滿,手足 疼,胃中結熱方。
蒲黃(半兩) 大黃 芒硝 甘草 黃芩(各一兩) 大棗(三十枚)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清朝服至日中。下若不止,進冷粥半盞即止。若不下,與少熱飲自下。人羸者半之。(《千金翼》名大黃湯而無芒硝)
銅鏡鼻湯治產後余疾,惡露不除,積聚作病,血氣結搏,心腹疼痛方。
銅鏡鼻(十八銖,燒末) 大黃(二兩半) 芍藥 乾地黃 芎 乾漆 芒硝(各二兩)
亂髮(雞子大,燒) 大棗(三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二合,去滓,納發灰,銅鏡鼻末,分三服。
小銅鏡鼻湯治如前狀方。
銅鏡鼻(十銖,燒末) 大黃 甘草 黃芩 芒硝 乾地黃(各二兩) 桃仁(五十枚)
上七味 咀,以酒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納鏡鼻末,分三服。亦治遁屍心腹痛,及三十六屍疾。
梔子湯治產後兒生處空,流血不盡,小腹絞痛方。
梔子三十枚,以水一斗,煮取六升,納當歸、芍藥各二兩,蜜五合,生薑五兩,羊脂一兩,於梔子汁中煎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生地黃湯治產後三日至七日腹中余血未盡,絞痛強滿,氣息不通方。
生地黃(五兩) 生薑(三兩) 大黃 芍藥 茯苓 細辛 桂心 當歸 甘草 黃芩(各一兩半) 大棗(二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
大黃乾漆湯治新產後有血,腹中切痛方。
大黃 乾漆 乾地黃 桂心 乾薑(各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血當下。若不瘥,明旦服一升,滿三服,病無不瘥。
麻子酒治產後血不去方。
麻子五升搗,以酒一斗,漬一宿,明旦去滓,溫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當吐下。忌房事一月,將養如初產法。
升麻湯治產後惡物不盡,或經一月、半歲、一歲方。
升麻三兩,以清酒五升漬,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當吐下惡物,勿怪,良。
治產後惡血不盡,腹中絞刺痛不可忍方∶
大黃 黃芩 桃仁(各三兩) 桂心 甘草 當歸(各二兩) 芍藥(四兩) 生地黃(六兩)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食前分三服。
治產後漏血不止方∶
露蜂房 敗船茹上二味等分作灰,取酪若漿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大黃(三兩) 芒硝(一兩) 桃仁 水蛭 虻蟲(各三十枚) 甘草 當歸(各二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三升、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當下血。
治產後血不可止者方∶
乾菖蒲三兩,以清酒五升漬,煮取三升,分再服,即止。
治產後惡血不除,四體並惡方∶
續骨木二十兩,破如運算元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間食粥,或小便數,或惡血下即瘥。此木得三遍煮。
治產後下血不盡,煩悶腹痛方∶
羚羊角(燒成炭,刮取三兩) 芍藥(二兩,熬令黃) 枳實(一兩,熬令黃)
上三味治下篩,煮水作湯,服方寸匕,日再夜一,稍加至二匕。
又方鹿角燒成炭,搗篩,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湯服之。
又方搗生藕取汁飲二升,甚驗。
又方生地黃汁一升,酒三合和,溫頓服之。
又方赤小豆搗散,取東流水和服方寸匕,不瘥更作。
治產後血瘕痛方∶古鐵一斤,秤錘、斧頭、鐵杵亦得,炭火燒令赤,納酒五升,稍熱服之神妙。
治婦人血瘕,心腹積聚,產乳余疾絕生,小腹堅滿,貫臍中熱,腰背痛,小便不利,大便難,不下食,有伏蟲,臚脹癰疽腫,久寒留熱,胃脘有邪氣方∶
半夏(一兩六銖) 石膏 藜蘆 牡蒙 蓯蓉(各十八銖) 桂心 乾薑(各一兩) 烏喙(半兩) 巴豆(六十銖,研如膏)
上九味為末,蜜丸如小豆,服二丸,日三。及治男子疝病。
治婦人血瘕痛方∶
乾薑 烏賊魚骨(各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末桂心溫酒服方寸匕,日三。
作者簡介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