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區淡水中心國小

惠陽區淡水中心國小位於大華一路68號,國小創辦於1956年,起初名為草洋國小,之後分別更名為大華國小、東華國小,1987年又更名為淡水鎮第四國小,2002年正式定為淡水鎮中心國小,2004年評為惠州市一級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陽區淡水中心國小
  • 創辦時間:1956年
  • 所屬地區:大華一路68號
  • 建築面積:12430平方米
學校簡介,辦學宗旨,辦學成績,教學活動,學生園地,德育天地,安全教育,未來發展,

學校簡介

淡水中心國小學校占地面積19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43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占70%。如今學校綠樹蔥蘢、花開爛漫、整潔美麗、布局合理,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學園、樂園。
今天學校具有驕人的辦學實力。現學校有高級教師99人,本科學歷9人,大專學歷95人,配備了功能較為齊全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設備:200米環形跑道、生物園、多媒體電教室、課件製作室、語音室、電腦室、圖書閱覽室、美術室、舞蹈室、音樂室、心理健康諮詢室等30個專用教學功能室,兩機一幕全部進教室,從而全面地開闢和創造了教學的新環境,初步實現了教學手段現代化。

辦學宗旨

學校秉承歷史,開創未來。今天的淡水中心國小,本著“以人為本,育人為主,不斷超越,打造品牌”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加特長、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會做人、會做事、有作為的新一代為宗旨,教育學生樹立“愛國、愛校、立志、成才”的理想,把“誠實、篤學、進取、超越”作為校訓;形成“立志、文明、勤奮、健美”的校風;“愛生、善教、敬業、求真”的教風;“好學、博學、樂學、活學”的學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堅持特色辦學,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和藝術教育,培養有特長的優秀學生。與此同時,學校堅持走“教研興校、以德立校”之路,“以課題帶科研、以科研促教研”,開展一系列教學教改實驗。目前學校大膽進行教研教改實踐探索活動,承擔有國家、省、市、區級課題實驗,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辦學成績

學校自辦學以來,得到黨和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廣大家長、民眾的大力支持,全體師生奮發向上,開拓進取,使學校得到長足發展,各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績。近三年師生共有200多人次獲得國家、省、市區級學科競賽和論文等獎勵,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民眾的高度讚譽。特別是近幾年來,學校辦學條件,育人環境不斷改善,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校風建設卓有成效,師資力量顯著增強,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正顯示出中心校的示範帶頭作用。由於學校擁有一支勤奮向上,勇於創新、致力於教育教學、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學校在打造教育品牌,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中成績顯著,連續多年被區、街道評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文明校園”、“安全文明學校”。

教學活動

學生園地

時光流逝,邁入二十一世紀。今天晚上,我與媽媽比自己的童年。
媽媽說,在他們那個時代,要吃沒吃,要穿沒穿,非常辛苦。有一次她為了省出去買菜的錢,冒著被蛇咬的危險去野果林去采果子。吃飯就要這么難,穿的衣服就只能一年一件,爛了補一下再穿,再爛再補……一件衣服一年來幾乎全是補丁,可還堅持穿。油、糖這引起東西一個月才有一斤,要都省著用,不然一下子用光了,第二天就沒著落了。相比之下,我們多幸福!
對啊!我現在有得吃、有得穿,要什麼有什麼,的確是比以前好。媽媽生活的社會,吃喝穿都成問題;我生活的這個社會,吃喝玩樂樣樣有。兩個社會相比起來,的確相差很大。媽媽最後說:“我跟你比童年,遠遠不如你快樂、美好的童年。”
我跟好媽媽比童年,我的童年遠遠比媽媽的童年更幸福。
淡水中心國小 四(4)班 嚴芷柔

德育天地

對青少年而言,雖然心理狀態受著各種各樣生活環境的制約,但是,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善消極因素,促進與維持心理健康。一般來說,心理健康最根本的還是要靠自我的心理調節。自我調節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世界觀。青年時期是人智力發展的高峰階段,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想和世界觀,對社會和人生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科學地分析周圍所發生的情況,冷靜地、妥善地對待事情,保證心理反應適度,防止心理反應失常。
二、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年輕人要正確地認識自身特點,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把主觀的要求同客觀條件的限制結合起來考慮,選擇切實可行的生活目標,並不斷反省自己,調整“現實我”與“理想我”之間的差距。否則,容易產生心理衝突,影響心理健康。
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在社會生活中,和諧的人際關係可以消除孤獨感,獲得安全感。以善意的態度與人相處,而不以敵意的態度對人;尊重他人,而不強加於人;真誠地鼓勵與讚美,而不是虛偽地恭維和奉承;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在人際交往中有時難免發生誤會,寬容大度,會贏得尊敬,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
四、保持健康的身體。加強個人體魄鍛鍊,有利於調節人體各部分器官的生理機能,增進身體健康,保持旺盛精力,提高大腦工作效率。
五、保持穩定的情緒。穩定使人心境安定,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三者之間應富有節奏。有的人情緒極易波動,忽而興高采烈,忽而愁眉苦臉,情緒不穩定,容易使人心理失去平衡,時間一長就可能失調,導致心理疾病。
六、改變不良習慣。不良習慣是實施正確行為的障礙,有害於身心健康。改變的方法可分兩步:第一步是習慣解凍,使自己與不良習慣的環境、條件、來源隔離,嚴格自我評判,設計新的行為標準;第二是習慣轉變,加強自我監督,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
七、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友善地與同伴、朋友交往,這樣能促進個人身心的健康發展和創造性的發揮,體現自身存在的社會價值,領會生活的樂趣。如果經常與集體隔離,易養成孤僻的性格,影響心理健康。

安全教育

每年的3月最後一周的星期一,被確定為“全國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日”。今年的3月28日,是第十六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為“強化安全意識,提高避險能力”。
在周一的升旗儀式上,學校結合校園實際情況對全校學生進行了校園安全知識教育。生活部利用午休時段,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緊急疏散逃生演練”。
通過此次常規演練,全體學生及老師增強了應對危機的意識,熟悉在生活區安全疏散路線,以及疏散過程中的各類注意事項,使學生掌握了應對突發性事故能力。深入推動了安全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未來發展

如今學校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努力把學校打造成具有中心示範作用的“高質量、有特色”的現代化新型學校。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全校師生上下一心,鬥志昂揚,正朝著更高的辦學目標闊步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