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渠管理處

惠農渠管理處

1970年成立惠農渠管理處,全渠統一管理,設職能科(室)6個,渠道管理所9個,所下設31個管理段。

多年來,我們以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為前提,堅持計畫用水,節約用水為中心,以繁榮灌區,服務灌區為宗旨,以提高灌區經濟效益為己任,強化內部管理,發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為灌區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惠農渠管理處
  • 成立:1970年
  • 設職能科:6個
  • 宗旨:以繁榮灌區,服務灌區為宗旨
機構簡介,灌區概述,

機構簡介

惠農渠建於清代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大規模的擴建,渠道現狀定形於七十年代末,是寧夏青銅峽河西灌區相對部位最低、渠線最長的一條幹渠,由青銅峽河西總乾渠原唐三閘引水,傍黃河西岸略平行,流經青銅峽、永寧、銀川、賀蘭、平羅、惠農六市縣至惠農縣尾閘鄉,尾水泄入第五排水溝,是寧夏平原引黃灌溉主要渠道之一。

灌區概述

惠農渠灌區控制總面積193.5萬畝,擔負灌區所轄33個鄉(鎮)、168個行政村、17個農、林、牧、漁場的110萬畝農田灌溉及其它工業用水。渠道總長229公里,其中惠渠長139公里,支幹渠三條長90公里,乾渠比降約在1/8000,原設計引水流量135秒立米,設計灌溉面積130萬畝,現有各類建築物699座,其中各類水閘42座,涵洞26座,渡槽4座,支斗渠閘525座,交通橋102座。
渠道進水閘位於青銅峽葉盛鎮龍門橋村,最大引水流量99秒立米。灌區光熱充分,灌溉水源豐富穩定,地勢較低,地下水位高,灌溉期間地下水埋深在100厘米以下者占灌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土壤次生鹽漬化面積大,灌區上游地下水埋藏較深排水條件較好,是灌區的高產田。
灌區多年平均降雨量180-2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000毫米,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無霜期180天,因得引黃灌溉之利,灌溉面積的80%是糧油作物,主要農作物有春小麥、水稻、高粱、玉米、胡麻、蔬菜及經果林等。水稻種植比例20%,全年灌溉引水天數176天,年均引水量11億立方米,糧食產量突破3.5億公斤,灌區初步實現了園田化,溝、渠、井、站結合,排灌結合的規模,是一個正在發展的灌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