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起源
《好花紅調》是布依族傳統民歌,惠水縣是《好花紅調》的發祥地。《好花紅調》來源於
布依族民歌《
好花紅》,該民歌傳唱於20世紀初的清末民初。20世紀40年代新中國建立前
惠水縣毛家苑鄉輝油寨的布依族老藝人
王昌吉等演唱的《好花紅》詞曲與後來流行的基本大同小異。
發展
1953年,當時中國作曲家羅宗賢和貴州省歌舞團的黃江帆、曹玉鳳等聽到惠水《好花紅》民歌后,覺得該歌曲調優揚,悅耳動聽,於是在鄉政府幫助下,找來輝油寨的歌手王昌吉、王昌松、伍政權,謝世平幾個青年到鄉政府唱《好花紅》。經省作曲家整理以後,以《好花紅》旋律作為基調,創作出歌曲《桂花開放幸福來》,這首歌很快在全中國傳播開來,成為時興歌曲中的經典之作。
1955年秋,省歌舞團的黃江帆及曹玉鳳夫婦經當時的王昌吉、貧協主席伍政權及秦元慧等人首次演唱,集體初步修改後,才由曹玉鳳對曲調進行記錄整理,《好花紅》這首歌才流傳下來。
1956年11月,惠水縣舉辦第一屆工農業餘文藝會演,毛家苑鄉新民俱樂部布依族姑娘秦躍珍王琴惠演唱的《好花紅》引起前來觀摩匯演的省歌舞團專家的關注,又以《好花紅》音樂素材進行第二度創作,使《好花紅》又更進一步走上舞台。演出結束後,兩人唱的《好花紅》獲得一等獎,被省廣播電台錄音傳播全國。
1957年,毛家苑鄉的秦躍珍、王琴慧在北京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藝術會演”演唱《好花紅》民歌,受到專家學者好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作了實況的錄音全國播放,節後,這首歌被發掘搬上歷史舞台。
1996年,由文化部、國家民委、中國音協主編的全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民間歌曲集《貴州卷》,收錄了惠水縣及平塘縣、貴定縣、貴陽市的6首《好花紅》歌曲,其中有兩首是來自惠水縣的王昌吉演唱,黃達成、李繼昌記錄,另一首由楊光英演唱,曹玉鳳、黃達武記錄的歌。同年,
龔琳娜拍攝的MTV“好花紅”(布依族民歌)獲得百家電視台音樂電視銀獎。
1998年12月,貴州省布依族學會成立之時《好花紅》這首歌被作為大會會歌,同時刺梨花又作為圖案會徽。
基本特徵
演唱方式
好花紅調中的“好花”指的是布依族村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刺藜花,過去布依族人演唱這一曲調主要是為了聯絡感情,尋找意中人,所以必須選擇場合,不能隨口就唱。男女雙方對唱情歌時,一般先唱敬客歌,再唱問候歌,然後唱抬愛歌。唱到“二八欄桿”時,雙方經過逐步試探,情意已相當融洽,即以“好花紅”為歌頭,盡情對唱。
曲調
好花紅調曲調為四聲羽調式,活動音域八度;迂迴曲折,悠緩自如。
歌詞
好花紅調歌詞一般為七言八句,歌詞一個歌頭,千個結尾,以歌引歌,即編即唱,用比喻手法見物生情,內在含蓄、寓意深刻,有鮮明的時代性。生動活潑。
代表作品
詞:楊光芬、羅秀珍、黃桂香
好花紅來好花紅,中國領袖毛澤東;
全國人民他領導,不受剝削不受窮。
好花鮮來好花鮮,中國領袖是朱德;
全國人民他領導,不受剝削不受難。
編配:崔文玉;演唱:龔琳娜
好花紅來好花紅,好花生在刺藜蓬,
好花生在刺藜樹,哪朵向陽哪朵紅。
隔河望見艷山紅,七十二朵作一蓬,
想著哪朵摘哪朵,都是那個艷山紅。
好久不到花坡來,朵朵鮮花遍坡開,
金花凋了還會有,情意去了不再來。
好花紅來好花紅,好花生在刺藜蓬。
好花生在剌藜樹,哪朵向陽哪朵紅。
好花鮮來好花鮮,好花生在刺藜尖。
好花生在刺藜樹,哪朵向陽哪朵鮮。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好花紅調歷史悠久,已成為一種文化品牌而被布依族及其他民族廣泛認同,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優秀代表。因其節奏明朗、悠揚委婉的曲調和清新簡練、寓意深遠的歌詞,表現了布依族人民清新優美的審美情趣,反映出布依族人民醇厚多情的心理素質及激越向上的精神風貌,因而已成為布依族特定的民族文化符號。好花紅調的地域、文化、思想等基本特徵,奠定了其在貴州布依族民歌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成為貴州布依族民歌的縮影。作為貴州布依族地區的優秀民間音樂文化,它既是古老布依族音樂的遺存,也是布依族傳統文化變遷的實證,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藝術價值。
《好花紅》的包容性、外延性、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時代性等基本特徵,反映了民族傳統文化變遷的歷程,對研究布依族傳統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繼承與發展辯證統一的關係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作為貴州布依族“活態”的民歌代表,《好花紅》所體現的鮮明的民族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識,對研究布依族傳統音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傳承現狀
好花紅調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巨大變化,加上多數歌手相繼離世,這種原生態的布依族山歌傳承乏人,前景堪憂,亟待搶救保護。
傳承人物
王科國,男,布依族。2018年5月8日,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世紀80年代,為了搶救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將《好花紅》收入《布依族歌謠集成》中,載入史冊。黔南州歌舞團的江帆和玉楓同志在《中國音樂》雜誌上發表了《盛開在黔南的山花—貴州布依民歌》一文,著重介紹了《好花紅》。
2001年,惠水布依學會組織力量,政府撥款撰寫出版《惠水布依族》一書。《惠水布依族》分別重點介紹了《好花紅》民歌歷史淵源。
2004年,貴州省布依學會和惠水聯合編著了《布依民歌經典》一書,全方位詳細介紹了《好花紅》。
2006年11月27日,惠水縣人民政府、省布依學會在惠水“好花紅賓館”聯合召開了“好花紅民族品牌戰略研討會”。由於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全縣25個鄉鎮書記,有關部門、布依族專家、學者80餘人出席了研討會。就保護、開發旅遊業的發展、新農村建設、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等進行了更深層次的研討。編輯出版了《好花紅民族文化品牌戰略研究》一書。
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1956年11月,惠水縣舉行第一屆工農業餘文藝會演,兩名布依族歌手秦躍珍、王琴惠演唱了“好花紅”等布依族民歌。
1957年初,秦躍珍、王琴惠入選貴州省文藝代表隊,赴京參加了全閏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藝術會演。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作了實況轉播,《民間文學》還特地作了介紹。
重要活動
2001年11月惠水“好花紅”藝術節前,縣政府在輝岩大橋之東立了“好花紅故鄉”石碑,在大橋之西建起了一棟“好花紅歌亭”,讓各族人民民眾在節日對歌、賽歌“好花紅”為題名,舉辦了首屆“好花紅”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