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主要流傳於貴州省惠水縣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布依族經典民歌“好花紅”的曲子是惠水縣好花紅鄉一帶布依族民眾在清朝普及傳唱的,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兩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好花紅調繼承布依族民歌原有的曲調,又吸納了漢族山歌七字四句的樣式,逐漸形成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惠水山歌調,與大調、小調、大歌、小歌等一道成為布依族曲調的代表。經典且具代表性的民歌有《好花紅》等。

2008年6月7日,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12。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原項目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惠水縣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貴州省惠水縣
  • 項目編號:Ⅱ-112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演唱形式,音樂特徵,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是布依族人敘唱情愛的歌曲,它發源於貴州省惠水縣好花紅鄉一帶的布依族山寨,在惠水、青岩、花溪、龍里、貴定等地區廣泛流傳。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傳唱於20世紀初的清末民初。20世紀40年代前,惠水縣輝油寨的布依族老人王昌吉先生等演唱的《好花紅》歌詞和曲調與後來流行的大同小異。1949年,這首布依族民歌受到廣大民眾的好評和追捧,不斷引起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後來音樂家們將其曲調作為素材,改編和創作成舞蹈配樂、雜技音樂、合唱歌曲、影視音樂等等,形成了好花紅調。
1953年,中國作曲家羅宗賢和貴州省歌舞團的黃江帆、曹玉鳳等先後到毛家苑採風半個多月,當他們聽到惠水民歌以後,覺得該歌曲曲調悠揚,悅耳動聽,於是在鄉政府的幫助下,找來輝油寨歌手王吉昌、王昌松、伍政權、謝世平幾個青年到鄉政府唱歌曲《好花紅》給他們聽,此後,《好花紅》便走出了惠水,聞名於祖國大地。

基本特徵

演唱形式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的“好花”指的是布依族村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刺藜花,過去布依族人演唱這一曲調主要是為了聯絡感情,尋找意中人,所以必須選擇場合,不能隨口就唱。男女雙方對唱情歌時,一般先唱敬客歌,再唱問候歌,然後唱抬愛歌。唱到“二八欄桿”時,雙方經過逐步試探,情意已相當融洽,即以“好花紅”為歌頭,盡情對唱。

音樂特徵

歌詞分析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好花紅》歌詞:好花(啊)鮮來好花鮮(呃),好花生在那刺梨尖(呃);好花(啊)生在刺梨樹(呃),哪朵向陽哪朵紅(呃)。“好花紅”中的“花”指的是刺梨花,刺梨花長著三片段預告瓣,象徵著布依族三個土語區緊密團結,牢不可破的精神,刺梨花生長在貴州很多地區,有著極其頑強的生命力,猶如歌詞所唱的好花生在刺梨蓬,無論在多么惡劣的環境中它始終保持著挺拔的身影。哪朵向陽哪朵紅,“紅”象徵著布依族人的精神面貌,開朗、熱情。刺梨花的顏色一般為粉紅色或者紅色,紅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解釋為像鮮紅的顏色,象徵著喜慶等。作為刺梨花的顏色它更象徵著高貴、吉利,更象徵著生命。第二段歌詞“鮮”,“鮮”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解釋很多,和花聯繫在一起更貼切的解釋是鮮艷、鮮麗、鮮紅、鮮美等。在好花紅歌詞中可以解釋為刺梨花的色彩鮮艷、美麗,與第一段歌詞的“紅”意思相同。
《好花紅》從歌詞上可以看出有襯詞,如“啊”“呃”,這是布依族山歌歌詞的重要組成部分。王金玲在其碩士論文《布依族民歌“好花紅”的文化審美研究》中提到布依族山歌中的襯詞可分為兩類:句尾襯詞和句中襯詞。在具體運用時,一般是句尾襯詞使用較多,而句中襯詞使用較少。其中,句中襯詞又分為單詞襯與單字襯兩種。單詞襯如:久不(阿是嘎吶吶子)唱歌(尖嚕嚕)忘記歌(呀),久不(阿是嘎吶吶子)釣魚(尖嚕嚕)忘記(咕嚕嚕子)河。單詞襯詞如《好花紅》就是典型的例子。
曲式結構
《好花紅》曲式結構為單樂段組成。1~8小節為第一樂句,9~16小節為第二樂句,兩個樂句構成規一個樂段;每個樂句又分為4個樂匯,兩小節為1個樂匯,4個樂匯間又形成了起、承、轉、合結構。這首歌曲為四聲e羽調式,旋律骨幹音為角音和羽音始終貫穿整個曲調。
主要旋律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旋律主要採用級進與跳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級進為主,跳進為輔,採用了古典音樂的曲式結構,根據布依族經典風格調式特徵以及唱腔特點運用現代創作手法進行的二度創作。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旋律簡單,屬羽調式民歌,包括四句兩個樂段。歌詞七字四句,採用比興手法抒情達意。曲子由“6、1、2、3、5”五音組成,第二樂段對第一樂段進行反覆,形成並行樂段,旋律一直圍繞“6”音展開,行進得相當活躍,後兩個樂段的結束音都落在主音上。

代表作品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的代表作品有《好胡紅》《隔山遠路不好連》《牡丹開花好逗人》《桂花開在貴石岩》《喜訊傳到布依寨》《山歌不好枉自多》《山歌越唱越寬樂》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在布依族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貴州布依族地區的優秀民間音樂文化,它既是古老布依族音樂的遺存,也是布依族傳統文化變遷的實證,發掘、搶救、保護“好花紅”有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具有較高的理論研究價值。“好花紅調”人文歷史、風格特徵以及傳承史料等都可以作為高校音樂專業學生傳統音樂理論課堂中豐富教學資源。

傳承狀況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巨大變化,加上多數歌手相繼離世,這種原生態的布依族山歌傳承乏人,前景堪憂,亟待搶救保護。

傳承人物

王科國,男,布依族人。2018年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惠水縣申報,項目名稱: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

保護措施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編成教材或者編進教材,走進課堂。“好花紅調”作為中國小課堂中常用的內容,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教材中就選入了《好花紅》作為教學內容。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惠水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表演活動
1956年11月,惠水縣舉行第一屆工農業餘文藝會演,兩名布依族歌手演唱了“好花紅”等布依族民歌,引起了前來觀摩會演的省歌舞團專家的重視。
1957年,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藝術會演在北京舉行,來自貴州省惠水縣的歌手秦躍珍和王琴慧演唱了歌曲《好花紅》,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中央人名廣播電台作了實況的錄音,引起了全國的轟動,此後這首歌被發掘搬上了歷史的舞台。
2001年1月,惠水“好花紅”藝術節前,惠水縣政府在輝岩大橋之東立了“好花紅故鄉”石碑,在大橋之西建起了一棟“好花紅歌亭”,讓各族人民民眾在節日對歌、賽歌。
2001年,全國女高音歌唱家羅秀英(惠水人)以高昂的歌聲在日本、美國、等國演出。
2001年,惠水縣舉辦了“貴州·惠水首屆好花紅藝術節”。
2010年,中共惠水縣委、惠水縣政府以“好花紅”為題名,舉辦了首屆“好花紅”藝術節。
2012年,惠水縣舉辦了“貴州·惠水第四屆好花紅藝術節”。
2016年,惠水縣舉辦了“2016中國·惠水好花紅鄉村音樂會”等一些關於布依民歌《好花紅》的活動,以及相應的開展了有關文化、體育、花卉展覽等一系列周邊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