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言譬喻

惠施言譬喻:客問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王曰:“諾”。明曰見,謂惠子曰:“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惠子曰:“今有人於此而不知彈者,曰:‘彈之狀何若?’應曰:‘彈之狀如彈。’諭乎?”王曰:“未諭也。”“於是更應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則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王曰:“善”。

譯文,練習,答案,

譯文

惠子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不知道‘彈’是什麼東西的人在這裡,他問你:‘彈的形狀象什麼?’如果回答說:‘彈的形狀就象彈’,那他明白嗎?”梁王說:“不明白。”惠子接著說:“在這時就應該改變說法回答他:‘彈的形狀象把弓,卻用竹子做它的弦’,那么他會明白嗎?”梁王說:“可以明白了。”惠子說:“說話的人本來就是用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來說明人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使人們真正弄懂它。現在您卻叫我不打比方,這就行不通了。”梁王說:“你講得好。”

練習

一、這段對話中三個“諭”字的意義和用法是否一樣?解釋出來。“於此”和“於是”各作何解釋?“惠子之言事也善譬”和“王曰:‘善’”兩句中的“善”意思一樣嗎?
二、“也”字在文言文中用得很廣泛,其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用在句末,表示判斷、陳述、疑問、感嘆、祈使等語氣。可譯作“了”、“呢”、“吧”、“呀”等,有時不譯。例如:“虎見之,龐然大物也。”(表判斷,“也”可不譯)“他曰,驢一鳴,虎大駭,遠循;以為且噬己也。”(表陳述,“也”可不譯)“夫子嗜魚,弗受何也?”(表疑問,“也”可譯為“呢”)“此明於為人為己者也”。(表感嘆,“也”可譯為“呵”)“願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表祈使,“也”可譯為“了”或“吧”)一是用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停頓,一般不譯。例如:“惠子之言事也,善譬。”
試分辨下邊各句中的“也”字的作用
1.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
2.此寶也,宜為君子器,不宜為細人用。( )
3.故染不可不慎也。( )
4.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
5.此乃英雄也( )

答案

一、
頭兩個“諭”是明白、理解的意思,動詞。第三個“諭”是“說明”的意思,動詞。
“於此”,當“在這裡”講;“於是”,當“在這時”講。
“惠子之言事也善譬”中的“善”,是“善於”、“擅長”的意思。“王曰:‘善’”中的“善”,是表示讚許、同意的語氣,可譯為“你講得好”、“對”等。
二、
1.表陳述,不譯。
2.用在句中,表示語氣舒緩和停頓。不譯。
3.表感嘆,可譯作“啊”。
4.第一個“也”表判斷。不譯。第二個“也”表陳述。不譯。
5.表判斷。可譯作“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