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曉景

惠崇春江曉景

《惠崇春江曉景》是宋代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惠崇春江曉景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蘇軾
  • 作品別名:惠崇春江晚景
  • 作品出處:《東坡七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翻譯,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注釋譯文

注釋

⑴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畫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鐘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這兩詩是作者元豐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時江邊情景的寫照。
⑵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歸鴻:歸雁。破群:離開飛行隊伍。
⑸依依:不捨之貌。《楚辭》“戀戀兮依依。”歸人:回家的人。劉長卿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詩:“一去紫台連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過。

翻譯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創作背景

惠崇是北宋能詩善畫的僧人,以工於小景見稱。東坡此詩題在他的《春江曉景》畫上,非但狀其形,而且傳其神。桃花在竹外,寫出了相互襯托的藝術效果。蘇軾另外《和秦太虛梅花》一詩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見是他的得意之筆。春江水暖,鴨子先知,寫鴨子對水溫的感覺,完全是由畫面上鴨子的嬉水神態聯想出來。雖然清人毛奇齡譏之為:“鵝也先知,怎只說鴨?”許多人並為此爭論不休(見《漁洋詩話》),但這一名句不得不為人們所稱道。

作品鑑賞

的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詩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視覺由遠及近,即從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蕩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遊玩。“鴨先知”側面說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因而別的動物都還沒有敏感到春天的來臨,這就與首句中的桃花“三兩枝”相呼應,表明早春時節。這句詩化用了唐人詩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虛虛草爭出”(《春雨後》),杜牧(一作許渾)“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徑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蘇軾學古而不泥,前人詩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觀察的積累,熔煉成這一佳句。“鴨知水暖”這種訴之於感覺和想像的事物,畫面是難以傳達的,詩人卻通過設身處地的體會,在詩中表達出來。緣情體物又移情於物,江中自由嬉戲的鴨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溫度的回升,用觸覺印象“暖”補充畫中春水瀲灩的視覺印象。鴨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結冰,它總要跳下去鳧水嬉戲。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溫變化的自然就是這些與水有著密切關係的鴨子。這就說明: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這句詩不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入微觀察,還凝聚了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鴨下水而知春江暖,可與“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道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惠崇(?—1017年),北宋畫家、詩人、僧人。工畫鵝雁鷺鷥,寒汀遠渚,世稱“惠崇小景”。其畫屬南方山水畫派支流,意境虛和蕭散,獨創新風,但不為時人所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