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是宋代詩人蘇軾的一首七律古詩,描寫了蘇軾在元豐二年(1079)年調往湖州任知州期間,到惠山拜訪錢道士,品龍團貢茶,瞭望太湖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東坡集》
  • 文學體裁:七律
  • 作者:蘇軾
詩詞內容,注釋,佳句賞析,

詩詞內容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石路縈迴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注釋

  1. 小團月:即小龍團茶,又叫龍鳳團茶,是宋朝貢茶。宋朝時飲茶之風盛行,茶葉多做成團餅狀。北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建茶盛於江南,近歲製作尤精,龍、鳳團茶最為上品,一斤八餅。慶曆中,蔡君謨為福陸運使,始造小團以充歲貢,一斤二十餅,所謂上品龍茶者也。仁宗尤所珍惜,雖宰臣未嘗輙賜,惟郊禮致齋之夕,兩府各四人,共賜一餅。宮人翦金為龍、鳳花,貼其上,八人分蓄之,以為奇玩,不敢自試,有嘉客,出而傳玩。歐陽文忠公云:'茶為物之至精,而小團又其精者也。'”此是蘇軾雙關之語,以團茶喻圓月。
  2. 孫登無語:《三國志·魏書·王粲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晉·孫盛<晉陽秋>:'康見孫登,登對之長嘯,逾時不言。'康辭還,曰:'先生竟無言乎?'登曰:'惜哉'!”《晉書·阮籍列傳》:“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岩谷,乃登之嘯也。”
  3. 松聲:松濤聲。蘇軾聽見松濤陣陣聯想到了孫登長嘯。

佳句賞析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此兩句對仗工整,想像奇特,表達含蓄,意蘊豐富,足以勾起無數讀者的遐想。筆者以為美點有以下幾點:
一、茶好
小團月:即指小龍團茶。小龍團,茶名。宋代御用貢茶,圓形印有龍紋的團茶。據歐陽修《歸田錄》云:“其品精絕,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因“小龍團”其形圓如月而聯想起來的。
把小龍團茶比作小團月,寄寓此茶為無上妙品,猶如來自天上,這種誇讚很含蓄,又因形狀相似而顯得自然。
二、泉的名聲大
第二泉:即指惠山泉水。因唐代著名的茶葉專家“茶聖”陸羽“曾品評了天下宜茶之水二十種,惠山泉第二(他認為廬山康王谷洞簾水為第一,無錫惠山新泉為第二,蘄州蘭溪石下水為第三„„)”而得名。惠山泉因此得以名揚天下 帶者猶如來自天上的珍品茶慕名來試這惠山泉,看這惠山泉泡茶怎樣,惠山泉名聲之大可見而知。推而想之,泉水品質定然不差。否則,豈不糟蹋了那珍品茶? 三、 茶湯色味佳
好茶泡進好水,其茶湯會是怎樣?其湯色就如同映照著天上明月的清泉一樣,清澈,明淨,透亮。想來茶湯色澤清亮,清沁肺腑。試做品嘗,定然如同品嘗甘泉,清香淡雅,滋味甘甜。有人稱此兩句為“天下第一品茶詩”,很有道理。
四、泉之所在景美
字面上此兩句固然在說品茶興致,但據全詩來看,作者主要還是衝著惠山這裡的美景來的,品茶算是作者興致之一。山清水秀,惠山泉水泡茶極佳,那么惠山泉所在的風景定然不差。也許作者在品茶之餘,在明月之夜,踱步泉邊,欣賞類似“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
五、作者形象鮮明
“獨攜”與“來試”兩個行為正體現行為主體即作者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對品茶的熱愛,對好水的渴慕躍然紙上,他品茶的修養定然不低。從“天上”到“人間”,他似乎來自天上,屬神仙之流,聽說惠山泉的名聲,憧憬泉邊的美景,不禁動了凡心,身攜皓月,從天外飄然飛下,來試泉水。他的閒情逸緻與灑脫也同時顯露了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