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惠山煎茶》
- 作者:釋智朋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惠山煎茶》是宋代詩人釋智朋所作的七言絕句,描繪的是作者在用惠山泉水煎茶的情景。作品背景作者簡介釋智朋,四明(今浙江寧波)人,俗姓黃。居衡州華藥寺,建康清涼寺。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寧寺(《羅湖野錄》卷四),後...
《與客往天寧素飯以惠山水煎茶》是宋代李正民創作的詩。作品原文 精舍閒遊結勝緣,老來寧復嗜腥膻。共分摩詰眾香飯,仍試華山第二泉。石鼎煎來甘有味,乳花浮處色尤鮮。幾年瀉鹵傷牙頰,吮漱華池便欲仙。作者簡介 李正民,宋揚州人,字方叔。李定孫。徽宗政和二年進士。歷官中書舍人。出為兩浙、江西、...
惠山泉水為山水,即通過岩層裂隙過濾了流淌的地下水,因此其含雜質極微,"味甘"而"質輕",宜以"煎茶為上"。清乾隆皇帝計量各地名泉,量得惠山泉水為每量斗重一兩零四厘,僅比北京玉泉水稍重略微。近年來經多次化驗,知惠山泉水所含礦物質有鈣、鎂、碳酸鹽等及微量氡氣,表面張力大,水高出杯口數毫米而不...
明代竹爐出惠山,《曝書亭集》載:“錫山聽松庵僧性海制竹火爐,王舍人過而愛之,為作山水畫幅,並題以詩。歲久爐壞,盛太常因而更制,流傳郡下。”這段記載意思是說,竹爐於明初先由無錫聽松庵僧人性海所制。文人王孟端游惠山時,以文人情趣參加竹爐製作。他於竹爐上作山水畫並題詩,注入了文化因素。使...
《乾隆南巡遊惠山》是2015年11月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國柱。內容簡介 公元1784年,即清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帝舉行第六次南巡。至2014年,已歷時230年。當乾隆興致勃勃地巡遊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正在崛起,而這時的大清帝國,還沉睡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230年過去,中國和世界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煎茶寄吳封君》是詩人邵寶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濁醪有妙理,清茶尤苦心。採茶陽羨陽,汲泉惠山陰。秋水碧如玉,百沸成黃金。此中亦何味,請聽希聲琴。陸羽久仙去,千載空遺音。盧仝不言法,七碗最獨深。吳翁二子流,清風起山林。陶匏介壚竹,煎竟還自斟。京師一飲我,再飲荊溪潯。邇來雖裹寄,烹...
《謝馮副郎送惠山泉》是詩人吳寬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何處泉滿腹,惠山橫翠屏。山遠不能移,誰移此泓渟。客從山下來,遺我泉兩瓶。磊磊石子在,中涵數峰青。宛如清曉汲,尚帶魚龍腥。煎茶水有記,陸羽著茶經。舌端辨清濁,豈但如渭涇。茲泉列第二,不甘讓中泠。幸蒙蘇子詠,將詩作泉銘。至今山游...
《中秋之夕分憲張侯以陸羽泉煎茶分惠》是明代詩人龔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昔有仙人陸鴻漸,性嗜苦茗心骨清。崖泉石甃舉品第,好山處處留佳名。建溪顧渚得異品,惠山之外惟中泠。琵琶洲前千越溪,鐫石作灶留山坰。龍涎傾臼古鼎翠,星火迸石寒煙青。蓬萊弱水恍不隔,一啜世累鴻毛輕。靈山之陽東岡麓,井...
張又新 煎茶水記 浮槎山水記 歐陽修 蘇軾 井華水 黃庭堅 黔南道中行記 趙佶 水 王讜 水遞 葛立方 真君泉 陸游 谷簾水 周煇 拆洗惠山泉 羅大經 湯候 徐獻忠 甘 田汝成 龍井之上,為老龍井 田藝蘅 宜茶 李日華 醵金運惠泉小引 李日華 西湖水 李日華 籌子 李日華 河水 張大復 品泉 張大復 運水 謝肇淛 佳泉 謝...
腹部兩面長方形委角開光內一面堆繪乾隆帝御題詩《惠山聽松庵用竹爐煎茶因和明人題者韻即書王紱畫卷中》節選,原詩云:“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復事烹煎。品題頓置休慚昔,歌泳羶薌亦賴前。開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筆擬龍眠。裝池更喜商邱葷,法寶僧庵慎弆全。”此詩為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作(參見《清...
陸羽認為煎茶用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代張又新評水有二十等,劉伯芻評南零水第一、惠山泉第二、虎丘寺朱水第三等,此外尚有煮水程度“一沸、二沸、三沸”,以上流等,歷代文人雅士多有窮究水、茶葉、茶器具以前一切影響茶湯品質因素的傳統。如《茶經》有曰:“天育萬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
“這是唐人張又新說的。”老僧答道,並找來張又新的《煎茶水記》,捧給歐陽修。“張又新沒有走遍天下,自然沒有嘗遍各地泉水,只憑想當然就把泉水分七等,這種做法並不足取。”歐陽修不客氣地將了老僧一軍。老僧又搬出了茶聖陸羽,說張又新是根據陸羽所說而寫的。濟南趵突泉為第一,無錫惠山石泉為第二,蘇州虎丘...
據《湖北地名趣談》載:明代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把浠水名泉和濟南趵突“天下第一泉”及無錫惠山“天下第二泉”並稱。其泉獨特之處,系從河旁岩石罅隙湧出,不與河水相混,故碧澄清洌,烹茶清香味長。民間傳說 1.因為潭水清澈明淨,能退心經之火。患眼疾者,只要沽取一盞,邊飲邊搽,立見成效。但病痊癒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