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與風度

情懷與風度

《情懷與風度》是2008年8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品高。

基本介紹

  • 書名:情懷與風度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316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 作者:陳品高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10072142, 701007214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情懷與風度》主要包括學者的情懷、文學的真實、堅實的思考、歷史的見證。介紹了文人學者的學術情懷,他們的真情實感以及他們對於社會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文章可讀性強,思想深刻,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思考。《情懷與風度》是《博覽群書》雜誌精選集之一,側重展示文化名人的風采和研究成果。

圖書目錄

學者的情懷
豈止妙手偶拈得
——董橋和他的散文伍立楊
讀《增補燕京鄉土記》
——懷鄧雲鄉先生韓府
重讀《西瀅閒話》 閻晶明
學者的情懷與風度
——讀來新夏先生的隨筆寧宗一
讀藍英年祝兆平
我編《智民之師·張元濟》 傅光中
竺可楨的思想風采智效民
可有蘭苕綿世澤徐雁平
多事不過陳平原周義
知堂文章的“流氓鬼”與“紳士鬼” 鄭勇
瓜蒂庵里不飲而醺蘇迅
陳寅恪的歷史悲情吳小龍
專家之學寄遙深
——徐中舒學述王曉清
李長之的晚年悲劇張蘊艷
雷海宗:一個學術史的解讀張國剛
千秋光焰照詩壇
——國學大師錢仲聯先生的治學與創作 劉夢芙
啟功老師的“檢點平生” 王得後

文學的真實
梁實秋及其文學美學論著溫儒敏
性格怪異文章千古
——讀《蘇曼殊評傳》 荻楓
藝術與人格的尊嚴
——讀金介甫先生的《沈從文傳》 劉文華
魯迅吳宓邵祖平
——一件舊案的發覆散木
為惜蒼茫景物無人賞
——歷史下的顧隨和《顧隨全集》 徐晉如
孤獨的但卻是自立的
——與曹雷談曹聚仁王巍
王小波的“生活禪” 龐曉林
靈魂貼近林語堂王兆勝
庾信文章老更成
——余敦康先生印象周瑾
漫說嚴復的“信、達、雅” 吳小龍

堅實的思考
中國人醜陋嗎?
——就教於柏楊先生孫國棟
一位未發生應有作用的思想家——顧準 張桂華
董康和他的《曲海總目提要》 淮茗
鄭逸梅先生“三憶”序陳子善
錢穆先生的清代學術思想史研究
——以《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為例徐雁平
讀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 張志偉
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貢獻
——從“求真”與“求好”說起蒙培元
關於金岳霖的七個話題
——再說金岳霖散木

歷史的見證
浩然之氣赤子之心
——讀《馬寅初傳》 鄧嘉
費孝通和他的成名作《江村經濟》 芮德法
葉聖陶祖孫三代的藏書故事王曉明
《洪憲紀事詩》中的王壬秋和楊度王學泰
舒蕪先生的‘‘背叛”和祝勇先生的辯解袁良駿
“聯聖”妙作幸有傳陳禮榮
孫犁讀史林谷
章士釗的從政困局尤小立
尋找真正的學者(代後記)

文摘

與此相反,中國近代以來的歷次改良運動,從洋務運動、清末新政、立憲運動到我們今天正在進行的改革,它們對社會文明,不管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的正面作用,已經和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事實所證明。
作為一個改良主義者,張元濟是一貫堅持“和平改革,勿傷元氣”的主張並身體力行之的。戊戌變法運動過程中,他和康有為、梁啓超、蔡元培等站在一起;抗日愛國運動中,他與沈鈞儒、鄒韜奮等“七君子”站在一起;國共內戰時,他則與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學生們站在一起。值得指出的是,張元濟雖然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但卻一貫反對採用激進或暴力的方法解決問題。
對於國家和民族,張元濟所從事的是一項扶本固元、致力於根本的工作。中國的問題很多也很複雜,有體制上的問題,有文化上的問題,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成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一兩次革命便可以一蹴而就的。中國社會的質變,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量變過程作準備,量變的基礎就是開發民智、普及和發展教育。這是項根本性的工作,就是興國之“本”、強國之“元”。國家的元氣不足,根本不固,就沒有或缺少前進的動力。扶本固元即是“量變”,拋開量變談質變,無異於揠苗助長,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是好心辦壞事。
第二,讀書人學而優未必仕。如何在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是知識分子實現自我價值的關鍵問題。張元濟在這方面是個成功的例子。如果說張元濟第一次告別仕途是出於無奈的話,那么後來的兩次辭官就不能不說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自覺選擇了。 “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使舊式知識分子盡入官本位轂中。但近代中國缺的不是拿俸祿吃皇糧的行政官員,而是經世致用的造福於國計民生的各方面的建設人才。與其在腐敗的官場上耗費精力,還不如轉向民間做一些實實在在有利於社會進步的事情。

後記

尋找真正的學者
這是一個“大師”滿天飛的時代,也是一個大師匱乏的時代。因為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
何謂大師,解釋很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 “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為大家所尊崇的人。”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在《王靜安先生遺書》序中說: “自昔大師巨子,其關係於民族興衰學術興廢者,不僅在能承續先哲將墜之業,為其託命之人,而尤在能拓學術之區宇,補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轉移一時之風氣,而示來者以軌則也。”(《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按照陳先生的定義,放眼當下,又有幾人擔得起這在學問上博通古今、學貫中西、能創新引領一時之風氣,且在人品道德上受人尊敬的大師稱號呢一一儘管有一些傳媒的熱捧!
大師不世出。所以,我說,要尋找真正的學者!
何謂學者,解釋也很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而“對某一學問有專門研究的人;擅長某項技術的人”又可稱為專家。
簡明地說,學者專家就是在某一方面有研究有成就的人。請注意這裡的用詞一一成就。在世俗的目光里,有些做學問的人是成功了一一名、利、權都有了。但這還不能就說是成就,成就是要經得起同行和歷史的檢驗的,可謂成功容易成就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