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情感的哲學本質是人腦對於事物價值的主觀反映,情感與價值的關係在本質上就是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價值觀的客觀目的在於識別事物的價值率,而情感的客觀目的在於識別事物的價值率高差,情感強度與事物價值率高差之間的函式關係遵循著生物學的一般刺激感受的強度定律(即韋伯定律),即情感的強度與事物的價值率高差成指數函式關係。
人的情感看起來是變幻莫測,不可捉摸的,其實,它只是在表面上體現出很強的形式多樣性、產生隨機性和作用模糊性,而實際上卻遵循著較為深奧的內在規律性,只要沿著正確的邏輯思路,採用正確的研究方法,就不難發現情感變化的內在規律性。
哲學本質
心理學把情感定義為:“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情感屬於主觀意識範疇,而不屬於客觀存在範疇。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主觀意識都是人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種特殊的主觀意識,必定對應著某種特殊的客觀存在,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否找到這種特殊的客觀存在。
不難發現,“人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價值判斷問題,“符合人的需要”就是事物的價值特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態度”和“體驗”均是人對事物的價值特性的認識方式或反映方式,這樣,心理學的情感定義又可表述為:“情感是人對事物的價值特性所產生的主觀反映”。情感所對應的客觀存在應該是事物的價值特性。由此可得:
情感的哲學定義:情感就是人類主體對於客觀事物的價值關係的一種主觀反映。
由此可見,情感與價值的關係是主觀與客觀、意識與存在的關係,具體體現為:情感的變化總是以價值變化為基礎,情感的基本狀態取決於價值的基本狀態,情感的總體規模取決於價值的總體規模,情感的變化範圍取決於價值的變化範圍,情感的作用方式取決於價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強度與方向取決於價值的大小與正負,價值一旦變化,情感遲早要發生變化。
五大功能
情感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歸納起來,有五個方面的功能。
1、識別價值。情感的第一個功能就是幫助人如何來識別價值的大小,具體而言就是識別事物的價值率大小:價值率越大的事物,就越能引起人的正向情感;價值率越小的事物,就越能引起人的負向情感。
2、消費價值。情感的第二個功能就是幫助人如何來消費價值。一般來說,具有正向價值的事物能夠使人產生愉悅的情感,從而可以加強人對於該事物的消費規模或消費速度;具有負向價值的事物能夠使人產生痛苦的情感,從而可以削弱人對於該事物的消費規模或消費速度。
3、計算價值。情感的第三個功能就是幫助人如何來計算價值。各種客觀事物的價值狀態通過情感來識別以後,再通過情感的相應運算方式來計算各種客觀事物之間的價值聯繫,通過意志來計算自己的相應行為所產生的價值,並選擇出最佳的行為方案。
4、創造價值。情感的第四個功能就是幫助人如何來創造價值。一般來說,具有較大價值率的事物能夠使人產生強大的推動力來發展該事物的生產規模;事物的價值率越小,人對於創造該事物的積極性就越低。
5、表達價值。情感的第四個功能就是幫助人如何來表達價值的大小。人與人之間為了更好地實現分工與合作,一方面必須及時準確地識別他人的價值狀態,另一方面必須及時準確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價值狀態,包括個人的價值需要、價值觀、健康、能力、素質、地位、職業、學識等,這就需要藉助語言表情、面部表情、姿態表情、儀表服飾等具體的價值表達方式。
情感的這五大功能之中,識別價值是情感所有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人只有首先學會了識別價值,才能在此基礎上學會如何消費價值,計算價值、創造價值和表達價值。
價值觀
情感和價值觀的客觀目的在於幫助人如何識別事物的價值特性。事物的價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使用價值、勞動價值、價值層次性、價值多樣性、價值穩定性、價值率等,對於人類主體來說,“價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價值特性。
價值率:是指人與事物發生價值作用時在單位時間內該事物產出的價值量與投入的價值量之比。
根據“統一價值論”所提出的“價值取向性法則”(或“選擇傾向性法則”),事物的價值率決定著該事物的價值收益率或價值增值速度的變化情況,進而決定著人對於該事物的根本態度:事物的價值率越高,該事物的價值收益率就越大,價值增值速度就越高,人就會越多地向該事物追加投入價值資源,從而越多地擴大其存在規模;相反,事物的價值率越低,人就會越多地把向該事物所投入的價值資源抽調出來,從而越多地縮小其存在規模。也就是說,事物的價值率越高,人對它的肯定態度就會越堅決,對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會越多地向該事物追加投入價值資源,從而加速了它的發展;相反,事物的價值率越低,人對它的否定態度就會越強烈,對它的反對力度就越大,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
在經濟領域,價值率就是利潤率,經濟領域的利潤率決定著人對於該經濟事物(產品、項目、行業等)的根本態度。利潤率越高的經濟事物,其發展速度就越快;利潤率越低的經濟事物,其消亡速度就越快。
有些事物雖然具有很多的使用價值量,但人如果要得到它或生產它必須付出巨大的勞動價值量,其價值率可能很低,則人決不會向它追加投入價值資源;相反,有些事物雖然具有很少的使用價值量,但人如果要得到它或生產它只需付出極少的勞動價值量,其價值率可能很高,則人照樣會向它追加投入價值資源。
研究表明:價值觀的客觀目的在於識別事物的價值率,它是事物價值率的主觀反映值,人在價值觀的引導下,可以對不同價值率的事物產生不同的選擇傾向。
客觀目的
然而,僅僅認識事物的價值率是不夠的,人仍然無法真正確定對事物的價值資源的投入原則(投入方向和投入規模)。事實上,當事物的價值率較小時,人不僅不會對它投入價值資源,而且還會不斷把以前投入的價值資源抽調出來,只有當事物的價值率大於某個確定值時,人才會不斷追加對它的價值資源的投入規模。這個確定值就是主體的“中值價值率”。
中值價值率:根據主體所有活動的價值率以及相應的作用規模,可以求出一個加權平均價值率,稱為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或平均價值率,用Po來表示。
“中值價值率”是主體一個最重要的價值特性,它反映了主體的價值創造能力或本質力量的最重要方面——價值增長速度,主體的情感將會以它為參考系,確定對於所有事物的基本態度:凡是價值率大於其中值價值率的事物,主體將會對它產生正向的情感;凡是價值率小於其中值價值率的事物,主體將會對它產生負向的情感。即情感的客觀目的在於以主體的中值價值率為基準,識別事物的價值率相對於主體的中值價值率的差值,從而為主體的行為和思維活動提供精確、有序和恰當的驅動力。顯然,對於經濟領域,“中值價值率”就是“社會平均利潤率”。
不難證明(從略):
中值價值率分界定理:當事物的價值率大於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時,主體就會不斷擴大其作用規模或增加其價值資源投入量;相反,當事物的價值率小於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時,主體就會不斷縮小其作用規模或減少其價值資源投入量。
可以看出,主體的中值價值率是主體對於不同事物確定不同的價值資源投入原則的分界點,主體只要識別出事物的價值率與自己的中值價值率的差值,就可以確定對於不同事物的價值資源投入方向,以實現價值資源的最佳配置。為此做出如下定義:
價值率高差:事物的價值率P與主體的中值價值率Po之差值,稱為該事物的價值率高差,用△P來表示,即
△P = P—Po(1)
根據這個定義,“中值價值率分界定理”又可理解為:當某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大於零時,主體就會擴大其作用規模或增加其價值資源投入量;相反,當某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小於零時,主體就會縮小其作用規模或增加其價值資源投入量。
由此可見,事物的價值率高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特性參量,它從根本上決定著人對該事物基本的“立場、態度、原則和行為取向”,決定著人對該事物的價值投入方式和投入規模,因而必然會反映了人的頭腦中來,形成一種特定的主觀意識——情感。
由此可見,情感的客觀目的在於識別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它是事物價值率高差的主觀反映值,人在情感的引導下,可以對不同價值率高差的事物產生不同的選擇傾向。
情感定義
根據以上分析,對情感做出如下定義:
情感:人對事物的價值率高差△P所產生的主觀反映值,定義為人對該事物的情感,用μ來表示。
情感發生的邏輯過程:當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大於零時,人通常會產生正向情感(如滿意、愉快、信任等),價值率高差的絕對值越大,正向情感的強度就越大,從而誘導、調節和控制人的各種活動不斷趨向於該事物,以不斷擴大其作用規模,其結果是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將會隨著作用規模的增長而下降,正向情感的強度也隨之下降;當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小於零時,人通常會產生負向情感(如失望、痛苦、顧慮等),價值率高差的絕對值越大,負向情感的強度就越大,從而誘導、調節和控制人的各種活動背離該事物,以不斷縮小其作用規模,其結果是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將會隨著作用規模的縮小而上升,負向情感的強度也隨之下降;當事物的價值率高差等於零時,人通常不會產生情感,從而維持了事物原有的作用規模。
這裡要注意,一般的生物規律或生理規律是:事物的價值率高差並不是以等值函式的形式反映到人的情感強度之中,也不是以線性函式的形式反映到人的情感強度之中,也就是說,情感的強度並不與事物的價值率高差成正比,而是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函式關係。
強度定律
為了探索情感與價值的這種特殊的函式關係,首先了解一般意義的刺激與感受的生理過程及強度定律。
外界某種物理刺激或化學刺激可以引起人的相應感受器官的反映,而每一種感受器官只對一種或兩種形式的能量特別敏感,如眼睛對於光能,耳朵對於聲能,皮膚對於熱能和機械能,舌頭對於化學能等。心理學指出,刺激強度與感覺強度服從韋伯定律。
韋伯定律:刺激強度的增加量與刺激強度之比值為一常數,即:
△I/I=Km(2)
這個定律最初是從人的眼睛對光波的感受性研究中得出來的,以後又發現人的其它器官的刺激感受性也遵循這個定律,最後發現整個生物界的刺激感受性都遵循這個定律,因此韋伯定律實際上是一條基本的生物規律。如果把這個定律進行數學變換,可得:
費希納定律:感覺強度與刺激強度的對數成正比,即:
μ=KmlogI+C (3)
其中,Km,C為常數,μ為感覺強度,I為刺激強度。
選取一定的刺激強度單位,就可以使費希納定律變換為:
μ=Kmlog(1+I) (4)
第一定律
情感是一種特殊的主觀反映,其發生過程實際上是人腦對於事物價值特性的刺激與感受的生理過程,它與一般意義的刺激與感受生理過程的不同之處在於:刺激信號不是事物的物理或化學特性,而是事物的價值特性,具體地講就是事物的“價值率高差”(即事物的價值率與主體的平均價值率之差)。這種刺激信號往往是一種抽象化的、複合型的關係信號,它既可以是複合的色彩、形狀、體積、重量、聲音、圖象等物理化學信號,也可以是語言與文字所組成的第二信號系統,這些複合型信號代表著事物的價值特性,而不是代表著事物的某種物理化學特性。當事物的價值特性作用於或即將作用於人時,人腦將以一定的情感強度來感受它。
既然情感的產生過程是一種特殊的刺激與感受的生理過程,那么情感強度與事物的價值率高差的關係同樣應該遵循“費希納定律”,由此可得:
情感強度第一定律(即情感強度對數正比定律):情感強度與事物的價值率高差的對數成正比,即:
μ=Kmlog(1+ΔP) (5)
其中,Km為強度係數,ΔP為價值率高差,μ為情感強度。
幾點說明
1、當情感強度很小時,情感強度與價值率高差近似地成正比。這樣,人可以在最重要的情感強度中心區域較為敏感地、準確地感知外界價值率高差的變化情況,以儘可能獲取準確而詳細的價值率高差的變化信息。
2、當情感強度很大時,情感強度與價值率高差的對數成正比。這樣,人可以在不太重要的情感強度區域也能對外界價值率高差的變化有所感受,只是感受的靈敏度較低,從而可以粗略而大範圍地獲取價值率高差的變化信息。
3、當價值率高差為0時,情感強度亦為0;當價值率高差趨近於-1時,情感強度趨近於負無窮大。
參考文獻
①仇德輝著,統一價值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輝著,數理情感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③傅謹著,感性美學,北京師範大學,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