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內傷證

情志內傷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度,而引起臟腑精氣功能紊亂而致疾病發生或誘發的一種致病因素。

病因,病機,常見證型,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病因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變化過於劇烈或持久。

病機

情志活動由臟腑精氣應答外在環境因素的作用所產生,臟腑精氣是情志活動產生的內在生理學基礎。由於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故情志活動與五臟精氣的關係最為密切。五臟藏精,精化為氣,氣的運動應答外界環境而產生情志活動。因而五臟精氣可產生相應的情志活動。五臟精氣的盛衰及其藏泄運動的協調,氣血運行的通暢,在情志的產生變化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若外在環境的變化過於強烈,情志過激或持續不解,可導致臟腑精氣陰陽的功能失常,氣血運行失調。如大喜大驚傷心,大怒郁怒傷肝,過度思慮傷脾,過度恐懼傷腎等。

常見證型

怒則氣上

是指過怒導致肝氣疏泄太過,氣機上逆,甚則血隨氣逆,並走於上的病機變化。臨床主要表現為:頭脹頭痛,面紅目赤,嘔血,甚則昏厥卒倒;若兼發肝氣橫逆,可兼見腹痛、腹瀉等症。《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素問·調經論》說:“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返)則生,不反則死。”

喜則氣緩

是指過度喜樂傷心,導致心氣渙散不收,重者心氣暴脫或神不守舍的病機變化。臨床可見精神不能集中,甚則神志失常,狂亂,或見心氣暴脫的大汗淋漓、氣息微弱、脈微欲絕等症,如《淮南子·精神訓》說:“大喜墜陽。”

悲則氣消

是指過度悲憂傷肺,導致肺失宣降及肺氣耗傷的病機變化。臨床常見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氣短胸悶、乏力懶言等症。《素問·舉痛論》說:“悲則心繫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恐則氣下

是指過度恐懼傷腎,致使腎氣失固,氣陷於下的病機變化。臨床可見二便失禁,甚則遺精等症。《靈樞·本神》說:“恐懼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

驚則氣亂

指猝然受驚傷心腎,導致心神不定,氣機逆亂,腎氣不固的病機變化。臨床可見驚悸不安,慌亂失措,甚則神志錯亂,或二便失禁。《素問·舉痛論》說:“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思則氣結

指過度思慮傷心脾,導致心脾氣機結滯,運化失職的病機變化。臨床可見精神萎靡、反應遲鈍、不思飲食、腹脹納呆、便溏等症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