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檢索指從存貯的情報中,為用戶查找、選擇所需情報資料的工作。這一術語,由美國情報檢索專家穆爾斯(Mooers)於1950年首先提出。他指出,把情報檢索看作時間性的通信,即發信者發出信號後,並不立即傳給收信者,而是存貯起來,供日後某個時刻收信者發出提問信號,再將所需情報傳遞給收信者,它與即時的點與點之間的通信相區別。因此,情報檢索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存貯,即把大量的情報資料加以科學組織,使之成為有序化的文摘、索引等檢索工具;二是檢索,即運用已組織好的各種檢索工具查找出用戶所需情報。存貯與檢索是相互依存的,存貯是為了檢索利用,沒有存貯,檢索利用就無法進行,而不檢索利用,存貯也就失去意義。情報檢索的基本功能,就是解決文獻量龐大與用戶情報信息需求利用的特定性矛盾。情報檢索起源於文獻檢索,早期的情報檢索就是指文獻檢索。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新技術在圖書情報工作中的套用,使情報檢索已發展成為計算機信息處理的分支學科。其檢索類型不僅有文獻檢索,還包括數據檢索、事實檢索等,而文獻檢索仍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情報檢索。情報檢索的技術手段有手工檢索和機械檢索。手工檢索是指利用印刷型檢索工具進行的情報檢索;機械檢索主要指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的情報檢索。計算機情報檢索是情報檢索的必然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的情報檢索正在從原先單純的手工檢索向機械檢索過渡。參見“文獻檢索”、“數據檢索”、“事實檢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情報檢索
- 外文名:Information Rrtrie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