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性格是在適應歷史必然要求與這個要求未能實現的矛盾衝突中所構成的悲劇性人物性格。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較早探索悲劇性格,認為它是具有善良的個性、道德、品質等性格的出類拔萃人物因犯有“過失”而遭到了不應有的厄運,悲劇對這種性格應該加以“美化”,使其合乎必然律和可然律。
其後,有的美學家從個人的軟弱、猶豫、輕信、誤會、暴躁等性格“過失”而導致失敗、死亡來探索悲劇性格的根源和特徵。有的認為人生就是一場“噩夢”,被不可捉摸的“命運”所支配,從而造成了悲劇性格。有的從社會矛盾、觀念衝突及其所造成的人物內心世界的分裂來探討悲劇性格的根源,如德國席勒認為悲劇性格是介於完全墮落和完美無缺的人物之間的“善惡交織的性格”;黑格爾認為悲劇性格是由於既有合理性又有片而性的心靈性差異、矛盾而產生的分裂所造成的;拉薩爾認為悲劇性格的成因是起於人物觀念的無限目的和妥協的有限的狡智、手段之間的矛盾衝突。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悲劇性格是在歷史的必然要求與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的衝突中所形成的性格、命運。悲劇性格在人與社會環境的衝突和人物內心的衝突中展現,人物內心的衝突是特定社會矛盾衝突在人物內心世界的主觀表現。悲劇性格有多種表現形態。悲劇性格是悲劇性和悲劇藝術的基本要素之一,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歷史內容,是引起美感、崇高感的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