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MOOK8》主要內容:含著淚水,編完了這一卷的《悅讀MOOK》。 五月九日,敬愛的王元化先生撒手西歸,令我們沉浸在悲痛之中。不到三天,川西又天崩地裂,一九四九年後,我國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降臨,千百萬百姓遭殃,傷亡人數逾數十萬……噩耗傳來,舉國哀慟! 原定的編輯計畫被打亂,我們忙於調整稿件。 元化先生走了,正如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所說:“元化先生對中國思想界的巨大貢獻。在當代無人可比,也無人可取代。”元化先生的逝世是中國思想界、學術界的重大損失。對《悅讀MOOK》來說,其影響也是無可估計的。 近些時日,元化先生的形象不時浮現眼前。屈指算來,與先生相識已有二三十年了。編者曾參與創辦並主持《文匯讀書周報》十五六年,元化先生十分關愛這份報紙,當年,他常對人說:我的重要文章都是放在《文匯讀書周報》上發表的。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編者離開了《文匯讀書周報》。元化先生一直為此憤憤不平。他一再鼓勵我們再辦一份讀書類報刊,於是就有了這本《悅讀MOOK》。 元化先生走了,此卷刊出幾篇文章,作為一瓣心香表達對先生的敬意和哀思。我們知道,只有更努力地辦好《悅讀MOOK》才是對先生的最好的紀念,才能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基本介紹
- 書名:悅讀MOOK8
- 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
- 頁數:190頁
- 開本:16
- 定價:15.00
- 作者:褚鈺泉
-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142871, 9787539142876
- 品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王元化先生未刊文稿輯錄
與王元化先生的最後交談(外一篇)
姐姐眼裡的王元化
特稿
周作人: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七
六十年前的於子三運動
往事
西南聯大五十載記夢
舊郵散記/楊憲益“倖免於禍”之後……
楊家兄妹與《堅強的人》
看“人藝”
城市街巷的魅力——由《杭州街巷》想起
人物誌
性情中人,又弱一個——紀念高鄰賈植芳先生
饒宗頤先生散失在日本的一封信
被誤寫與遺忘的楊人楩們
評彈第一才子黃異庵
《愛麗斯漫遊奇境記》作者多彩和坎坷的一生
人性迷失——成仿吾對關東大地震的態度
悅讀一得
讀紅手記/從黛玉的出場說起
紅玉
製造“共同體”
《世說》閒批
人格的尊嚴
支化現象縱橫談
“打工文學”要不要進入“主流”?
相關連結 黃麻嶺
打工、打工,最光榮
書與插圖
高加索故事
域外風
拉康的國學淵源
也談情色文學與翻譯
海外書情
為聯合國而死——信異教的明星——海中誕生的城
市——昔日的輝煌——德國的歷史反思——拿破崙的
第一戰——斯密的思想遺產——《浮士德》英譯本之謎
後睹亦快
莫斯科和北京:“結束過去,開闢未來”
——戈巴契夫的回憶
書海巡遊
地震碎屑
有此一說
我國貧困人口增加到八千萬——人口老齡化在我國快速發展——環境污染成為我國公眾第四大關注問題——公車改革進展遲緩——國家教育經費欠賬不少——農民工創辦自己的博物館——去年五分之一高校畢業生沒找到工作
歷史往事
五十五萬“右派”是如何得到改正的
“四人幫”被捕的訊息是如何泄露到上海的
王文正口述沈國凡采寫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
人物誌
林彪的“怪病”
郎朗:我不想死!
百歲老人周有光的回憶
周恩來親自簽署自己弟弟的“逮捕令”
解讀喬冠華晚年際遇的一封信
僅有十二萬存款的宋美齡
四面八方
中國航天員的誕生
名人沒有說過的“名言”
幾則小知識
俄羅斯的“80後”
幽默成就完美人生
養生之道
乾隆長壽有秘訣
文摘
姐姐眼裡的王元化
因組稿或請教,常去王元化先生借住的市府招待所——慶余別墅。但見里外兩間房,裡間是元化先生的臥室,外間就是先生會客和寫作的所在。室內陳設簡潔:一張寫字檯,幾把靠背圈椅,另有一個小小的檔案櫃。寫字檯上擺著元化先生父親王芳荃(維周)和母親桂月華的照片。另則是元化先生和妻子張可的一張合影。壁上懸掛著王老先生手書的條幅。房間雖不大,經常高朋滿座.海內外來滬的學者,不少人在這裡留下足跡。真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其間常見一位神清氣朗氣質不俗,衣著整潔頗有品位的白髮老人,默默地坐在一邊.靜聽元化先生與友人天馬行空般地交談。她.就是元化先生與之相處了一輩子、患難與共的三姐桂碧清。作為晚輩,我們用上海話稱呼她為娘娘(姑姑),她總是微笑頷首。
碧清婊婊年逾九旬,從母親姓桂。元化先生離世後,她一度健康欠佳,我去看望過她。問起何以從母姓?她解釋說,她的三姨桂德華曾留學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回國後就在聖約翰等大學教外國文學,一生未婚。母親懷她時,上面已有兩個姐姐。三姨很羨慕.就與母親商定,如果再生女兒,就過繼給她。就這樣,碧清娘娘出世後就姓桂。她告訴我,三姨豐富的中西學養,特別是酷愛文學,給元化以很大影響。可惜三姨早逝。長期以來.碧清婊婊與父母弟弟同住。元化先生有三個姐姐一個妹妹,只有她終生未婚,就以照料這個家庭為己任。
談起元化先生——她唯一的、摯愛的弟弟,碧清婊婊眼裡淚光盈盈。她說,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抗日烽火燃起。全家從北京避難到上海。元化時年十七歲。是個愛國的熱血青年,很快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從事秘密鬥爭,家裡人並不知情。當年父親曾先後在清華大學、聖約翰大學等高等學府執教,薪酬頗豐,積蓄了一筆錢準備送元化去美國留學,他執意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