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哈鄉

恰哈鄉

恰哈鄉距離新疆策勒縣64公里,海拔2060米,總面積4496.62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恰哈鄉
  • 別名:恰哈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新疆策勒縣
  • 電話區號:0903
  • 面積:4496.62平方千米 
  • 人口:17046人(2017) 
  • 車牌代碼:新R
簡介,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地形氣候,資源,人口狀況,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發展目標,

簡介

面積、人口:總面積4496.62平方千米,總人口17046人(2017)。
轄區:恰哈鄉轄有20個行政村,即恰哈村、蘭貴村、台吐村、都維力克村、恩尼里克村、色日克羌村、克孜虧地該村、克孜勒堯勒村、克希村、阿西村、阿薩村、烏庫村、康托喀依村、喀拉塔什村、玉如克塔什村、介格塔勒村、安迪爾村、乾吉薩依村、安巴村、卻如什村,47個村民小組。
駐地:恰哈鄉政府駐地恰爾巴格村,駐地海拔2060米。
黨建:恰哈鄉下設“四辦一部”,即黨政黨建辦公室、精神文明和社會事務辦公室、農村經濟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人民武裝部。恰哈鄉現有黨支部33個,共有黨員454名,其中農牧民黨員276名,五好村黨支部13個,縣級文明村15個。

地理位置

恰哈鄉歸屬策勒縣管轄,位於策勒縣城的南面,距縣城直線距離68公里。始於縣城西南的315國道至恰哈鄉政府所在地的策(勒)—恰(哈)公路,沿途經阿瓦甫、恰拉喀依、卻如什村。恰哈鄉南與西藏交界,北與策勒鎮、策勒鄉相連,西南與和田縣接壤,西與洛浦縣毗鄰,東與奴爾鄉相連。鄉境東西寬39.6-69.8公里,南北跨距142.7-153公里。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之初,恰哈劃為策勒縣人民政府第五區。1959年設立恰哈人民公社。1984年改置恰哈鄉。1984年以前轄28個村民委員會,48個自然村。1984年從中劃出8個村民委員會,9個自然村,成立烏魯克薩依鄉。

地形氣候

恰哈鄉地質特點為山地,屬低山帶。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溫變化大,乾燥少雨,春、夏多大風和沙暴、浮塵,是典型的大陸性暖溫帶荒漠氣候。年平均氣溫17攝氏度,晝夜溫差9度,無霜期215天,年降水78.7毫米。

資源

土壤
主要覆蓋第四紀亞沙土,河流沿岸農田以灌淤土和灌耕棕漠土為主。其他還有鹽化潮土、灌溉棕漠土和薄層河灘土等。
植被
1、樹木:主要有新疆楊、銀白楊、沙棗、胡楊、沙棘、杏樹、桃樹、梨樹、蘋果樹、紅棗樹等。
2、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油葵、苜蓿
3、藥用植物有甘草、節節草、蘆根等
野生動物
野兔、野鴨、雪雞、呱呱雞等
恰哈鄉地圖
礦產
石英礦、鐵礦、銅礦以及大量的玉石、東陵石、卡瓦石
特色產品
白油杏、杏仁、核桃以及鵝、土雞等系列產品

人口狀況

恰哈鄉代碼:653225203。4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046人(2017)。

社會經濟

恰哈鄉農業主要從事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種植業,2000年糧食總產量792.5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630.56公斤,有少量經濟作物,如瓜果、油料等。現有林業面積5138畝。目前,全鄉牲畜存欄 5.7萬隻,人均占有牲畜 4.53隻,2000年人均收入801元,2002年人均收入 806元。

基礎設施

水利
恰哈鄉現有勝利水庫、浪沙水庫2座,恰哈河,阿西河2條,自然泉眼1個,年出水量0.03立方米。供水站1個,人工水渠21公里.其農作物灌溉主要以河水為主,河流水流量年內分配為:春季(3-5月)平均流量3立方米、夏季(6-8月)平均流量為105立方米、秋季(9-11月)平均流量為3立方米、冬季(12-次年2月)平均流量為2立方米。
文教衛生
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髮展較快,有中學3所,國小18所(含教學點3個),鄉文化站1個,文化室15個。遠程教育網路點12個;設科技培訓中心1個,村級科技培訓站20個,科普協會1個。有鄉級衛生院1所,村合作醫療點4點。
交通
1956年修築策勒—恰哈簡易公路,1967年鋪築礫石路面,1977年開通和田直達恰哈的公共汽車。1991年全線鋪築瀝青路面。1984年全鄉有汽車3輛,有大中型拖拉機43台,小型拖拉機5台,大部分村可通汽車、拖拉機。1992年成立鄉客運站,客車主要是中巴和夏利計程車。現策勒至恰哈鄉主幹道68公里,村級公里240公里,有出租汽車16輛機車1800餘輛。

發展目標

2004年解決溫飽人口的增收問題; 2006年使 20 %人口達到富裕程度,富裕戶達到小康。2004年人均收入達到1000元,2006年人均收入達到2000元。鄉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建立健全各類組織,形成結構的合理化,符合恰哈鄉發展實際,發揮積極作用,發展主導產業與特色產業,不斷發展經濟,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嚴格執行計畫生育政策,維持社會政治穩定,精神文明建設和科技普及活動全面推進,具備一定可持續發展能力。新時期該鄉要集中力量,利用天時地利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使農業種植結構多元化,突出重點分類指導,解放思想,打破常規,超前發展,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努力改造生產、生活條件,鞏固扶貧成果,加快脫貧致富進程,把尚未解決溫飽人口,作為扶貧開發的首要對象,把該鄉扶貧開發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基本目標
(一)、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穩固和增加低收入貧困人口為對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調整最佳化產品、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品的優勢產業,加大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二)、農民的生活、生產條件有長足發展。人均收入增加,人均占有耕地增加。
(三)、產業結構合理配置,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畜牧業、林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