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中心地震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施中心地震台
  • 地理位置:湖北省恩施市土橋壩五峰山
  • 建造時間:1976年
  • 竣工時間:1978年
  1. 台站概況
恩施地震中心台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土橋壩五峰山,是全球數字地震台網台站、國家測震基本台、國家地磁基本台、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基準站、北斗衛星基準站。台站占地面積約13000平米,台基為二疊紀石灰岩,岩層完整、堅硬,觀測環境良好,適宜開展地震地質監測工作。恩施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濕潤性氣候,5—9月為雨季。該地區雷電天氣年平均50天,歷史上最多76天,7月為雷電最多的月份。為了防雷,在觀測室與擺房之間架設了高25m的避雷針,春秋兩季多雨多霧、濕度大,建於地表的擺房年溫差在10℃-28℃之間,擺房最大相對濕度為95%。
恩施地震台在地質構造上位於上揚子台褶帶的鹹豐復背斜軸部,北北東向恩施斷陷盆地東緣,西距第四紀活動的北北東向恩施斷裂帶約10km。1856年在該斷陷帶南段曾發生6級強震。距台址100km範圍內共發生歷史中強震(5≤M≤6)3次,1959年以來,曾發生過2.0≤M≤5.5地震二百餘次。1975年2月,原恩施縣還發生過一次陷落地震。
二、台站歷史資料
恩施地震中心台始建於1976年,1978年底竣工。1979年安裝DD-1型短周期地震儀,1980年增設DK-1型中長周期地震儀。1983年5月被確定為中美合作中國數字地震台網(CDSN)的一個觀測台站,1984年完成數字地震觀測室基建工作,1985年11月至1986年6月進行觀測系統的安裝和調試工作,1986年6月22日數字地震儀開始投入試運行,1987年10月通過國際地震專家組的驗收,成為中國第一批數字地震觀測台站。1990年成為全國測震一類基本台,1991年納入全球地震速報台網。2006年12月完成地磁觀測項目基建工作,2007年4月完成儀器安裝,同年6月1日開始運行,正式成為國家地磁觀測基本台站。2009年8月,恩施台連續重力、GNSS基準站建成。2015年11月,北斗衛星基準站建成。
三、觀測項目系統介紹
目前,恩施地震中心台是集多種觀測手段於一體的綜合型台站,站內現有STS-2.5甚寬頻帶地震計、CTS-1甚寬頻帶地震計、TDA-33M數字強震儀、GM-4磁通門磁力儀、FHDZ-M15自動化地磁台站系統、G-856質子旋進式磁力儀、MINGEO磁通門地磁經緯儀、gPhone重力儀、Trimble Net R8 GNSS接收機以及WYY-1氣象三要素記錄儀等10餘套地震監測儀器,並下轄利川、鶴峰兩個無人值守測震台站,所有觀測數據與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及湖北省地震監測中心實現實時共享。
四、地震科研及獎勵
恩施地震中心台職工積極申報"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長基金"、"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科研三結合"等各類科研項目,科研能力不斷得到加強。恩施地震中心台在2013年全國陸態網路信息節點評比中獲得第三名,2013年GNSS基準站全國統評優秀第一名,2016年全國陸態網路GNSS基準站運行評比通信第二名,2017年全國陸態網路GNSS基準站運行評比通信第三名,2017年連續重力台站-無人值守台站監測單項評比第三名。
恩施地震中心台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宣傳工作,每年"防災減災日"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地震科普教育活動,強化公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民眾避險能力。
五、發展方向
隨著地震台站管理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恩施中心地震台建設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在完成恩施地區台站維護的基礎上,多次承擔重點工作任務,安排職工參加省局交流,參加技術培訓。
恩施中心地震台將堅決貫徹局黨組的決策部署,紮實工作、科學管理,為湖北省的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