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慕寺

恩慕寺

位於海淀區北京大學西校門外。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乾隆時期,皇太后長期居住於暢春園,後於乾隆四十二年病逝,乾隆皇帝“昭承家法”以寄託哀思,在恩佑寺旁建恩慕寺。該寺布局限制與恩佑寺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慕寺
  • 位於:海淀區北京大學西校門外
  • 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
  • 所屬:中國
寺廟介紹,過去,現在,

寺廟介紹

1981年恩慕寺山門被海淀區政府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過去

說起恩慕寺,還得說回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孝聖皇太后病逝。乾隆皇帝為了紀念其母,為聖母皇太后廣資慈福,便在恩佑寺的南側修建了恩慕寺。恩慕寺正殿供奉藥師佛。取名恩慕寺,是兼恩佑寺和永慕寺二寺名而得(永慕寺建於南苑,是康熙皇帝為他母親燒香拜佛而建的)。清代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恩慕寺毀於大火。
初建成的恩慕寺廟貌嚴謹,坐西朝東,兩進院落,外臨通衢,山門內正殿五楹供奉藥師佛一尊,左右奉藥師佛108尊,南配殿三楹供奉彌勒佛,北配殿三楹供奉觀音像,左右分立石幢,一刻全部藥師經,一刻御製恩慕寺瞻禮詩。詩云:“尊養暢春歷廿冬,欲求溫清更何從?天惟高矣地惟厚,慕述祖兮思述宗。”山門額題“敬建恩慕寺”,二層山門額曰“慈雲廣蔭”,大殿額曰“福應天人”,殿內額曰“慧雨仁風”。兩邊楹聯為:“慈福遍人天,祥開佛日;聖思留法寶,妙現心燈。”皆為皇帝御書。(見《日下舊聞考》)

現在

現在恩慕寺尚存山門一座,為歇山式磚石結構,無木無釘,黃色琉璃瓦頂,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石拱券門,券面刻有纏枝花紋,以寓富貴仙門。門額處鑲嵌“敬建恩慕寺”,石匾四圍刻有仰蓮紋飾,十分精美。文字為乾隆皇帝御筆,楷法風流,人曰“乾隆體。”山門四角處皆有琉璃紋飾,設計精嚴,燒工細膩。整個恩慕寺山門與恩佑寺山門一模一樣,不敢越制,但細觀賞,該門的工藝水平遠高於恩佑寺。這倒不是乾隆皇帝有超越其父之心,而是負責施工的藝人有不讓前人之舉,要與前賢一比手藝高低。為了保護這個歷史文物,北京市文物局、海淀區文化文物局亦曾先後出資修葺。1998年,恩慕寺也被列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北京大學西門外,兩山門並列。恩佑寺山門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原為清初暢春園內的清溪書屋,康熙皇帝常宴寢於此,後死在這裡。雍正為給康熙薦福,將書屋改為恩佑寺。寺坐西朝東,原有正殿五楹,內奉三世佛像。現僅存山門,門為歇山式無梁結構,黃琉璃瓦頂,石券門,券面上飾有纏枝牡丹紋,門額書:'敬建恩佑寺',是暢春園僅存的兩座建築之一。1981年成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北京市文物局重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