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乞丐為搏取人們的好感,以押韻的方式吟頌祝福等好意頭的話或敘述生活的苦難和自身淒涼,從而形成恩平木魚的雛型,後經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並仿效佛教徒敲著木魚念經的腔調,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喜愛,便流傳下來,此種腔調稱為木魚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恩平木魚
- 含義:乞丐為搏取人們的好感
- 所吟唱的內容:頌揚社會進步,反映人間真情
- 作用: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維繫鄉情
- 發明時間:明末清初
恩平木魚所吟唱的內容包羅萬象,主要是頌揚社會進步,反映人間真情為主.恩平木魚有金腔,龍舟腔,庚子腔,三級浪等十多種,多採用"七言"和"梅花間竹"韻,演唱形式由獨唱發展到對唱,小組唱,二重唱,木魚劇,小戲,小品,快板等.
恩平木魚是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維繫鄉情的精神紐帶,具有較高的文化身份認同意義和較高的社會及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