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辱界碑

新疆中哈邊境霍爾果斯口岸有一個景點叫“恥辱碑”或“警示碑”,在國門參觀通道,可以看到一座漂亮的碑亭中立著一塊老界碑,清政府時期的中俄18號界碑。這是根據1881年清政府與俄國簽訂的不平等《中俄伊犁條約》豎起的界碑,據說由清政府出資、由沙俄政府製作。但是,在埋設界碑時,清政府竟沒有派官員到現場監督,俄方乘機將界碑向中國境內推移了20公里,立在伊犁河南岸察布查爾縣境內的特奇勒乾山上。對此,清政府一直未予承認,拒絕以石碑作為界碑,由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恥辱界碑
  • 地理位置:新疆省中哈邊境霍爾果斯口岸
  • 著名景點:18號界碑
  • 歷史淵源:清代中俄領土紛爭
霍爾果斯口岸碑亭及老界碑霍爾果斯口岸碑亭及老界碑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政府積極捍衛領土主權,在解決領土爭端問題上進行了不懈努力。1994年4月26日,中哈兩國總理在阿拉木圖簽訂了協定,對歷史遺留的40多平方公里的爭議區進行了重新劃分。在劃分給我方的2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4塊沙俄所立的石碑,分別為18號、20號、21號和22號。這4塊石碑於2000年和2001年分兩次運進了霍城縣惠遠鎮前伊犁將軍(清朝新疆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府內。其中,18號界碑於2002年6月由惠遠將軍府移至霍爾果斯口岸,這就是我們見到的碑亭內的“恥辱碑”。
霍爾果斯口岸的恥辱界碑霍爾果斯口岸的恥辱界碑
此外圖們江口“東方第一村”防川村中俄邊境也有一塊“土字牌”老界碑。按1860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此碑應立在距圖們江口20華里的地方,但立牌時清廷官員同樣沒有到場,俄方便將土字牌立在距圖們江口46華里的洋館坪,又占去我大片領土。1886年,清朝督辦邊務大臣吳大澄據理力爭,才迫使俄方將土字牌向圖們江口移了15華里,並爭取到了圖們江出海口的權利,後1938年喪於日本之手。但是依據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仍然多占我們11華里領土。
由此現在已知的恥辱界碑一共有5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