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忠祠記碑

恤忠祠記碑

滇西施甸縣姚關鎮外的龜山,林木蔥茂,風景秀麗,其西麓有著名的恤忠祠,習稱“鄧將軍柯”或“忠烈祠”。又有一亭翹然而立,其中護存著名碑《恤忠祠記碑》。碑高2.60米,寬0.95米,恭楷直書,33行,行98字,全文2500字左右。額缺,字跡清晰,由雲南按察司分巡金滄僉事關西信亭李士達撰文,金騰兵備雲南按察使南昌春宇姜忻書丹,雲南按察司分巡金滄副使餘姚雲屏胡維新篆額。碑文記述明代將軍鄧子龍擊敗外敵,平定內亂,撫定邊關,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英雄業績,亦緬懷殉國的忠勇將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恤忠祠記碑
  • :2.60米
  • :0.95米
  • 全文:2500字左右
歷史淵源,詳細,

歷史淵源

碑文詳述道,明嘉靖年間,緬甸東吁王朝國主野心勃勃,窺伺我國邊境,境內耿馬罕虔、隴川岳鳳等土司勾結外敵發動叛亂。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冬,罕虔攻奪木邦,意欲進占永昌,岳鳳侵占隴川,復欲占領騰衝。明木邦宣尉使之子罕進忠被迫逃往內地。罕虔聯合緬王弟莽應龍糾集十萬大軍,“破姚關,焚施甸,攻順寧,寇猛淋,殺官軍,剽焚為烈,恃象馬所向無前,益輕中國矣!”值此永騰告急,全省震動的關頭,雲南巡撫劉世曾一面調兵守險,一面申奏朝廷求援。朝廷因鄧子龍在閩廣拒候寇、屢建奇勳,智勇聲聞內外,派他從江西馳援雲南。鄧子龍“攜部兵三千”日夜兼程,於萬曆十一年五月十七日到達永昌。他登高執籌分析形勢,認為隴川岳鳳雖猖獗,但地處僻遠,耿馬罕虔居腹心,牽繫全滇,破罕虔則岳鳳為囊中物,不足慮矣,於是率兵南下直搗罕虔。十一月三日,敵軍渡猛波羅,以象陣為前驅,氣勢洶洶,進逼姚關。鄧子龍設伏兵於幅草坡,敵軍至,火器突發,敵戰象紛紛被擊中,四野突竄。明軍強駑齊射,伏兵驟起,殺敵無數,緬軍驚懼潰敗,屍橫遍野,明軍首戰告捷。次年正月二十日,又於灣甸設計,大破敵軍,二戰又勝n敵軍退守耿馬三尖山,以為憑高守險無所懼,鄧子龍又派兵從後山險道進襲,前攻後擊,傾覆敵巢,生擒敵酋。鄧子龍三戰三捷,聲威震於千裡邊陲。
為邊關永固,萬曆十三年,鄧子龍在姚關築城,並開發清平、朝天、萬仍清山洞,建“恤忠祠”,祭莫為國捐軀的將士們,並立碑刻石,昭之後世,這就是亢滿愛國激清的《恤忠祠記碑》。

詳細

碑亭北側10米,有“烹象亭”,內立碑2塊。一為鄧將軍所立,碑高1.66米,寬0.9米,三行直書:“萬曆十一年擒緬象千餘,烹象處。烹以享士。豫章武橋記。”另一塊為近人李根源所書“鄧將軍烹象處”。當年鄧將軍擒獲緬軍戰象千頭,於此處殺而烹之,聚全軍將士飲美酒,啖象肉。數百年後,行旅者每至此,觀碑文,賞佳景,遙想當年鄧公金戈鐵馬平強虜食象肉,胸臆間無不生出萬丈豪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