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概況
,
有被人們譽為“山溝里的大觀園”的恢烈公祠位於江西省贛縣白鷺古村,恢烈公祠系乾隆年間清太學生、布政司理問鐘愈昌(公元1736一1795)所建,是前後三棟的連體建築。恢烈公祠是一座規模龐大,精緻雅美的建築,南北縱深百米,正面寬約40米。三棟建築一棟比一棟精美,後棟占地面積最大,除廳堂樓閣外,還建有花園假山,只可惜在清鹹豐年間為石達開殘部炸毀,只剩西側一排邊屋。在現存的前棟“葆中堂”(又稱太守敬公祠)和中棟“友益堂”內,廳堂樓閣錯落有致,樓廊過道縱橫交錯,曲折相通,入內如人迷宮一般。僅大小天井就達16個,“九廳十八井”與其相比也要遜色得多。
鐘愈昌有三子,長子鐘崇倌、次子鐘崇撰和三子鐘崇儼都有不凡的才華和功名,鐘崇儼之子鐘秀、鐘谷也是聲名顯赫的才子鄉紳。因此說鐘愈昌名下是方園百里的頂尖旺族。三子鐘崇儼曾出任浙江嘉興府知府,功名最大,位居前棟,二子崇撰和長子崇倌分別居中棟和後棟。
該建築群東南西三面有寬闊的石子路貫通,北面是樹木蔥籠的後龍山。前棟大門朝南,中、後棟大門斗開在東側牆,東面逶迤的封火牆青磚均有“日升記”字樣印記,表明建築用磚均系特別定製,顯示屋主地位的顯赫。正面(南面)有二段麻條石階,往下通往山下村落。在第一段石階之上的平台原建有牌樓,上書“接官亭”(文革時毀),西側是馬廄和停轎的院落。第二段石階之上的平台,即為整棟建築的門坪,也是前棟葆中堂的大門門坪,大門兩側的砷石飾有三獅戲球浮雕。門前坪地立有六組刻有功名的旗桿石。
功名旗桿石
字樣由西向東分別是:
誥授奉政大夫候選郎中鐘仁 立
授文林郎候選兵馬司副指揮鐘祿 立
誥授中憲大夫賞戴花翎刑部郎中
欽加運同銜署理直隸冀州直隸州知州
開州知州廣平府同知寧晉縣知縣
安徽候補知府安徽補用道鐘秀 立
誥授通奉大夫花翎刑部郎中京察一等
記名府道用浙江嘉興府知府鐘崇儼 立
誥授中議大夫賞戴花翎湖北盡口
補用知州署理蒲圻縣知縣漢川縣知縣
兩任黃梅縣知縣歸州知州鐘谷
欽加四品銜江蘇候補通判鐘楠
葆中堂
葆中堂前後二進,是鐘崇儼的“居祀型”祠堂,門廳兩側各有廂房,系守門家丁住房。此前是橫長的天井,天井兩側的通牆,上有“壽”字及套格花紋的灰塑,起裝飾和隔熱作用。二進為七開間,明次間合為正廳,據說當年鐘崇儼、鐘谷父子常在此指導東河戲班演練。兩側的廂房分別是主人和重要客人的臥室。明間後金柱之間連以屏板,屏後側門可進人後天井,並通往後牆邊門進人中棟。正廳和前天井以西是“觀音廳”、倉庫、廚房、廁所、馬廄等附屬建築,均由小天井分隔,錯落有致,這些建築是前棟中軸線對稱以外而又不可分割的功能建築。觀音廳為三開間,是主人的子女和其它眷屬居住和供奉觀音神象的地方,樓上可住人和置放稻穀等。
禮卿堂
中棟“禮卿堂”平面布局與前棟有所不同,大門設在東面側牆。與前棟的隔牆兼具照壁功能,隔牆與正廳間為一大型天井,天井東端為門廳,西端有一花廳相對。正廳兩側各有廂房和偏房。正廳後並排三座天井,其間以廊道。中棟中軸線右邊也建有與觀音廳等相似建築。
禮卿堂與葆中堂正廳高聳重檐皆可住人,明間大承重梁粗大,二樓建有欄桿可憑欄遠眺,瓦檐均置“雲頭瓦罩”。友益堂裝修尤為精細,正廳幾近美輪美奐。地面以方形青磚斜線錯縫鋪砌,立柱均裹以麻布,上塗烏漆。柱礎為缽形青石,上雕花草。斜撐為木雕麒麟,雀替、門? 等均系鏤空木雕,十分精美,格扇有束腰式、冰裂式等,格心嵌雲母薄片,清麗典雅,滌環板多雕飾花草鳥獸,熠熠如生。過去,正廳里字畫木聯琳琅滿目,各式古董比比皆是,尚保留的有皇室成親王書贈木聯,用特別原料製作的‘“金磚”,飾有鋪首浮雕的石鼓及太師椅等物。
在禮卿堂正廳前方的大天井內,當年的假山盆景依稀可見,二株雌雄古羅漢松造型奇獨,二隻紫砂條形大花盆和二個養放金魚及睡蓮的巨大陶瓷水缸完好依舊,方丈大小的天井內展示的園林藝術,與廳堂精美建築藝術相得益彰,令人流連忘返。
恢烈祠
後棟“恢烈祠”占地面積最大,除廳堂樓閣外,還建有花園假山,可惜在鹹豐年間被石達開殘部炸毀,只剩西側一排邊屋。
繡花樓
“恢烈公祠”龐大建築群的右前方有專為女眷而建的繡花樓,它是“葆中堂”的偏房,建於乾隆年間。那裡是女眷看戲、賞春的地方。繡花樓下一汪池塘,池塘外是戲台。池塘旁有一株古楠木樹和200多年的桂花樹,生機盎然。